2020中国教育小康指数96.1:教育公平大跨步

[休闲] 时间:2024-04-29 23:33: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20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1598945160430092_xiaokangwm.jpeg

  图片/hellorf

  教育公平,中国指数正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教育教育未来,小康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在“2020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中,公平受访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大跨建议。

  教育是中国指数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教育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小康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公平重要基石,是大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020年7—8月,中国指数《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教育教育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小康对我国“教育小康”进行了调查。公平经过对调查结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大跨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0年度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96.1分,比上年度提高8.0分。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主要是从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本年度,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指数为98.9分,比上年度提高了7.3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指数为98.6分,比上年度提高了5.2分;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指数为93.1分,比上年度提高了9.2分;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指数为92.0分,比上年度提高了11.2分;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数为99.3分,比上年度提高了6.1分。

  高等教育关注度上升

  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几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中,父母们在本年度最关注的是哪个?“2020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高中教育最受关注,其次是高等教育,再次是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初中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分列第四至第九位。

  这是继2017年后,高中教育的关注度第二次荣登榜首。其中缘由并不复杂。在疫情、新高考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的高考格外受人关注,与之密切相连的高中教育关注度上升顺理成章。

  推进基础教育摆脱应试走向素质教育,实行多元选才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高考公平,是这场始于2014年的新高考改革的三大主要目标。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5年时间,经过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录取率最低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15.3% 降到4% 以内;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人数是5 年前的36.5 倍。这或许就是我们要坚定推行高考改革的原因。

搜狗截图20年09月01日1527_2.png

  本年度,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也创了新高,成功击败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登上关注度排行榜的第二名。教育部5月20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连年走高,突破50%大关,达到了51.6%。也就是说,全国18~22周岁的适龄青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高等教育在学。大学生这个词,曾经在中国是人才,是未来,是“天之骄子”。如今,如此大的在校学生规模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

搜狗截图20年09月01日1527_3.png

  但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另一面是什么呢?近日,“21万本科生、7万硕士生送外卖”“11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被勒令退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将迎重大改革,师德表现将作为职称评审首要条件”相继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我们的大学怎么了?“2020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请受访者评选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以74.6%的得票率位列榜首,“教学质量不高”(68.8%)位居第二,“人文教育匮乏,学生素质成问题”(53.8%)排在第三,“教授和导师素质不高”(42.9%)和“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29.7%)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列第六至第十位的分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28.0%)、“评价学生过于依赖分数和量化考核”(16.4%)、“功利化愈演愈烈,名校‘掐尖’白热化”(13.7%)、“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愈演愈烈”(12.0%)、“研究生扩招、泡沫化,质量下降”(11.3%)。

  教育公平,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近日教育部传出了一个关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好消息。2019年,全国共有7个省份、69个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份整体通过了国家认定,占71.9%,累计276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占95.3%。同时,监测复查显示,绝大多数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态势向好,99.2%的县小学和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保持在标准值之内。

搜狗截图20年09月01日1527_4.png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事关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已经进入决胜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在决战基本均衡的同时,压茬推进优质均衡。与基本均衡比,优质均衡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四个更”: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

  教育公平,正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在“2020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中,78.3%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师流动,促进师资均衡;50.1%的受访者建议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从经费支持的源头上实现均衡;38.6%的受访者希望可以通过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义务教育,扩大教育机会,多渠道实现均衡;27.7%的受访者则认为应该在教育之外想办法,比如破除农村与城市的户籍制度限制等。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教育公平的核心追求。乡村教育的发展牵动着千万教育人的心。2020年6月13日,由互加计划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椒计划、彩虹花和阅汇、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2029学校”共创行动等单位共同发起,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国家级课题组主办的“复学之路云论坛”对“后疫情时代,乡村学校能跟上吗?”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在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看来,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教育实验,极大推动了我国教育向“高位公平”发展,为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增添了更多助力和可能性。

  闫寒冰认为,“基础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低位公平、中位公平和高位公平三个层次。低位公平是对贫困区、薄弱村、困难生精准帮扶,也就是没有资源给资源;中位公平是提供优质的资源,提供多样性、充分性和选择性;高位公平,不仅仅是大家都能享受到优质的资源,还要关注教学过程,提升核心素养,适应个体差异。新冠疫情期间,他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地方经过行政力量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已经达到了中位公平。原本以为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孵化的高位公平也有了一些发展。

  闫寒冰分析认为,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给我国乡村教育带来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面临挑战的时候也是快速成长的时候,通过这场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大考,我们乡村教育中的网络与课程资源得到了全面的盘整和梳理,课程资源从‘优质、独立、特色’向‘优质、连续、实用’转变。最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利用网络以及利用优质资源的习惯,打破了一系列思维定式,促进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出现,这都有助于将乡村教育的劣势转为优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如何更好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发挥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也是教育界目前的一大热点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刘复兴认为,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秩序正在重构,大国竞争加剧,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同时叠加疫情因素,为此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我们需要更加宏大的视野,跟上国际发展趋势,反映国家发展战略。

  在刘复兴看来,这需要我们郑重思考包括“教育与机器的关系”在内的一系列命题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包括教育理论、政策、实践带来的重大变革。(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

搜狗截图20年09月01日1529_5.png

  调查:《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受访者信息:男性受访者占比51.4%,女性受访者占比48.6%;各年龄段受访者占比基本均等;月收入1500元以下受访者占比1.2%,1500~3000元受访者占比7.9%,3000~6000元受访者占比26.5%,6000~8000元受访者占比22.9%,8000~10000元受访者占比27.3%,10000元以上受访者占比14.2%。调查时间:2020年7-8月 图表制作:龙昊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9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