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以“家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生态

[焦点] 时间:2024-04-29 11:46: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60次

原标题:沈阳工业大学以“家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生态

2017年初,家文化沈阳工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沈阳生态要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业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工大“家文化”。大学经过几年的建设实践与探索,学校形成了具有独特印记的优化育人工大“家文化”,在培育时代新人和推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文化

对“家文化”内涵实质的沈阳生态深度挖潜

沈阳工业大学以中华民族家文化优良传统为源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为基石,工业结合建校七十年来凝结的大学办学特色和治学精神,立足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本质属性和学校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对“家文化”内涵、优化育人构成和实质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文化不断凝结形成了富有工大特色、沈阳生态体现时代特征的工业文化共识。学校将这种文化共识概括为工大“家文化”。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导文化、以互助共赢为核心的团队文化、以敬业奉献为核心的职德文化,以及以责任担当为核心的行为文化。

对“家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丰富完善

沈阳工业大学把“家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机制建设、理论研究、宣传引导等领域多点发力,形成了特色鲜明、良性互动的发展样态。

健全体制机制,发掘文化建设内生动力

沈阳工业大学成立了“家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对“家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谋划、科学部署、有序推进,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系统性工作格局。学校将“师生之心即初心”作为办学治校的价值基础和根本遵循,建立师生校务参事机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同时在学校每年的工作要点中重点列出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项目表单,层层督办落实,切实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学校成立“家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每年初制定出台“家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富有工大特色、辐射效应明显、价值蕴意深远的“家文化”特色品牌项目,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家文化”建设成果。学校打造了青年教师发展的助研助教平台、学子成长成才的助学助困平台、干部干事创业的素养提升平台、多元制办学的校企合作平台、全员参与的政务共建平台,推动“家文化”建设多点开花,连线成面,取得良好效果。

强化研究指导,提升文化建设质量水平

沈阳工业大学成立了“家文化”研究会,通过对中华传统家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进行总结和提炼,对七十年来学校的文脉要素进行挖掘和梳理,从多个视角对工大“家文化”的科学内涵、内在机理、历史传承、当代价值和培育机制等问题深入研究;通过挖掘唐任远院士等老一代工大人的优秀事迹,深刻诠释“工大精神”。唐任远院士是中国稀土永磁电机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数十年如一日躬耕于计算电磁学研究,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为我国稀土永磁电机的推广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研究会定期开展“家文化”研讨会、座谈会,鼓励“家文化”优秀作品的创作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对“家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沈阳工业大学拓展“家文化”建设外延,将15万海内外校友纳入其中,筑牢工大人的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信仰共同体。刘伟军、王德喜两位校友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刘伟军作为智能制造类专家,放弃南方某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薪邀约,毅然决然回到母校任职从教,推动母校相关学科快速发展。王德喜深耕于国内环保科技最前沿,坚持科研成果回馈社会,疫情严重期间他扛起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带领团队争分夺秒研发新型消杀产品并及时送到一线。

加强宣传引导,夯实文化建设成果成效

沈阳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家文化”建设的宣传引导,通过拓展文化格局,培育文化品牌,宣传优秀成果,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全校师生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学校建立“家文化”建设专题网站,对“家文化”建设举措和成效进行广泛推广。

沈阳工业大学“家文化”建设在长期的具体实践中催生的一系列优秀文化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于毕业季和开学季首推的“骄子宴”和“迎心面”,饱含着学校爱生如子的浓厚情谊,被多家高校效仿和借鉴,受到国家及省市媒体的广泛报道。学校的育人特色项目“‘家文化’为树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立根铸魂”受到多位专家的高度认可。学校深入开展“工大初心大讨论”活动,引导师生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推进践行“四个回归”,凝聚工大“家”的共识,在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对“家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科学运用

沈阳工业大学大力推动“家文化”建设成果的实践运用,让优秀文化成果服务于学校内涵发展,服务于立德树人,为“一流大学”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以“家文化”凝聚团结互助的思想共识

通过“家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沈阳工业大学师生爱校情怀愈加浓郁,奉献精神更为自觉,育人使命尤为坚定,发展共识更趋统一。同时,“家文化”赋予每个个体在集体中存在的意义,激发了师生校友对学校的感激与热爱,催生了师生对学校奉献付出的反哺情怀,涌现出一幅幅感人画面和一个个典型人物,受到各类媒体竞相报道。面对双职工孩子不幸罹患白血病的遭遇,工大师生创造了72小时筹集募捐百余万元善款的爱心接力;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草莓滞销的困境,工大师生上演了全员为草莓代言并化滞销为热销的奇迹;面对疫情初期的口罩供应短缺,工大人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用“罩”顾行动体味家人温暖、工大之爱;“纸条妹子”担心保洁人员被暖瓶内胆碎片扎到而细心地留下提示;“小燕子”老师赵巍在最后一课为每位同学送上了祝福卡片;68岁的宿舍门卫兰大爷凌晨为同学清扫积雪……正是这样一个个鲜活温暖的感人事迹,让工大成为了有情义、有温度、有大爱的师生“第二家园”。

以“家文化”激发拼搏进取的磅礴力量

沈阳工业大学“家文化”不仅是学校精神内核的体现,更是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浓郁严谨的学术生态、优质温馨的育人生态,促进干部舒心干事创业,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生安心学习成长。工大“家文化”培育了爱生如子、尊师如父的情感基础,搭建了以校为家、甘苦与共的集体氛围,织牢了同心同欲、奋进一流的共同追求,为工大的改革发展带来了加速度。国内无损检测技术知名专家杨理践教授就是奋进者的代表。面对国外油气管道检测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几十年来,杨教授或吃住在实验室,或与戈壁、沙漠、油田、煤矿为伴,终于让国内自主技术的“长输油气管道漏磁内检测系统”投入实际应用,为国家油气检测成本费用节约88%,累计创造价值超4亿元。

以“家文化”优化守正创新的育人环境

沈阳工业大学借鉴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中的修身之学、育人之方和处事之则,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铺就了以文修身、以德修心的育人环境。开展系列“家文化”讲座、家风家训经典诵读等活动,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实现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双提升。沈阳工业大学毕业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郭子涵女承父志的事迹感动了无数青年学子。郭父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积劳成疾不幸因公殉职。郭子涵谨记母校“做兼济天下的达士”的教诲嘱托,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紧握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完成郭父未竟的事业。

工大“家文化”作为重要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人、启迪人、鼓舞人,为培养具有自信心、自豪感和自主性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优质育人生态。学校连续多年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林莘,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李青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陈彦超、郎旭等优秀育人典型。

(作者:张洪兵 李俊玲)

(广告)(张洪兵 李俊玲)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