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江汉里老街坊的新生活 正文

江汉里老街坊的新生活

[知识] 时间:2024-05-02 14:17: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3次

原标题:江汉里老街坊的江汉街坊新生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王颖捷

三五家共用一个厨房,一层楼共用一个厕所。生活在武汉市江汉区南部紫竹片、江汉街坊楚宝片和清芬片等汉口老城区,生活约半个世纪的江汉街坊老住房,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生息繁衍。

2019年以来,江汉街坊这片区域的生活“原住民”搬入江汉人家小区——江汉区最大的城市更新安居工程综合体,过上老有所养、江汉街坊幼有所育、生活民有所乐的江汉街坊新生活。

一次旧城改造,生活就是江汉街坊一次邻里情的重塑。如今,生活小区所在的江汉街坊汉兴街道江汉里社区全面构建了党建穿针引线、基层多元力量共治的新格局,新时代老街坊新生活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老街坊重聚,党建串起旧情谊

2017年,紫竹片、楚宝片和清芬片启动改造,居民陆续搬离。2019年4月,还建小区江汉人家交房,阔别3年的邻居重聚,密集启动装修,出现各种矛盾。

“这家私自打墙,那家在楼外安装晾衣架……”江汉里社区党委书记任莲芳回忆,当时居民还未正式入住,一周来看一次装修,碰不上面,沟通不畅。

越是急难时刻,越是需要党员挺身而出。依托每栋楼的物业管家,任莲芳发起了党员召集令,请党员回家、邀单位共建、找老群干出马、招志愿者响应。

很快,陆续有党员亮出身份。既有省级劳模,也有已退休的社区干部,还有金融街控股集团、武汉市水务局的下沉党员。

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嘘寒问暖,消除隔阂。疫情来袭,他们冲锋在前、送菜买药,这个老年人居多的社区,一次次平稳应对。

截至目前,江汉里社区已全覆盖建立小区党支部3个,召集74名直管党员、110名下沉党员、26名组织关系在原居住地或退休单位的党员,积极认领民情调查岗、环保卫士岗、文明劝导岗、疫情防控岗等岗位。

从“民呼我应”到

“一呼百应”

江汉区妇幼保健院、新稚雅幼儿园、吉年颐养中心、婴幼托育中心、24小时便民超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00米范围内,汇聚了等多方资源。但是由于城市更新,居民普遍年龄较大,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约40%,90岁以上老人就有36个。

如何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享受到配套资源?社区一支名为“一呼百应”的志愿者团队,成为公益服务的坚实力量。

每天中午11点半,70岁的杨重明都赶到社区幸福食堂,为7户95岁以上老人买饭送餐;退休老人刘红跟94岁老人徐桂莲住在同一栋楼,老人女儿有急事出门时,她就乘电梯上门帮忙;省级劳模、武汉天然气有限公司党员刘聪是社区“敲门问安”的主力,经常到老人家里聊天解闷、排忧解难。

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9人发展到112人。“无论是邻里冲突、矛盾调解,还是家电维修、跑腿买药,一个电话、一声招呼,总有人愿意上门。”任莲芳说,志愿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8成,到了新社区,老街坊们依然互帮互助。

多方联动共商共议

从老里分搬到高楼房,环境怎么管,矛盾怎么解?

小区交房后,“红色物业”中实物业进驻,物业员工变身“红色楼管员”,共同参与困难人群帮扶、矛盾纠纷调解等。

住在江汉人家小区19楼的韩先生,因楼上阳台渗水到自己家里,备受困扰。韩先生多次上门沟通,但邻居拒绝担责。社区和物业公司邀请他们到“帆哥解烦”工作室沟通协调。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帆哥解烦”工作室是社区牵头搭建的居民议事阵地,有1名专业律师坐班服务。像这样的平台载体,还有街坊加油站、街坊自治间、群干自治沙龙和街坊客厅等。

今年3月,小区筹备成立业委会,社区召开“金点子”征集会,鼓励热心且有能力的党员先锋和党员中心户积极参与。最终选出的江汉人家A区首届业委会委员,100%为党员。

社区干事、楼管员、楼栋长、业委会、志愿者……社区组建了一个个“解忧小分队”,越来越多主体参与到小区治理中。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才能有事好商量。”任莲芳说,通过“三方联动”月例会、物业楼管员与社区干事“晨夕会”,一批居民关心的车辆停放、高空抛物、广场扰民等重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