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扶贫 一线有我·共建强堡垒】省直帮扶单位结对共建活动阵地 全省第一个农民夜校因此诞生

[焦点] 时间:2024-04-28 13:36: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38次

原标题:【定点扶贫 一线有我·共建强堡垒】省直帮扶单位结对共建活动阵地 全省第一个农民夜校因此诞生

农民夜校白天也会组织课程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13日讯(记者 文骥)“给钱给物,定点对共动阵地全不如建个好支部”。扶贫扶单日前,线有校因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成效展在成都举行。共建个农在共建“强堡垒”板块,强堡集中对各帮扶单位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垒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内容进行了展出。直帮成效展现场,位结全省第一个农民夜校吸引了记者的建活注意。

“培育一人、省第生致富一家、民夜带动一片”,此诞这个建在凉山州喜德县小山村的定点对共动阵地全农民夜校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学知识、学技术的扶贫扶单好场所。农民“点菜”出题,线有校因夜校接单“下厨”,围绕着农村实用技术、移风易俗、就业技能等,农民夜校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从45分钟到2个小时不等。如今,上夜校已逐步走进了新时代新农民的夜生活。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农民夜校分教学点,村民们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问题中诞生的农民夜校

2015年4月,吴霄被原省安监局派至小山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第一年冬天,吴霄发现,村里不少小猪因为天气寒冷导致冻死。在当地村民们看来,这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早已经习以为常。但吴霄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是因为养殖户的管理技术不到位造成的小猪冻死。

惋惜的同时,吴霄开始想办法,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一次,吴霄无意间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发现了一套小猪养殖教学光碟,里面恰好有关于如何保障小猪过冬的教学内容。于是,吴霄开始组织一部分养殖户来到活动室,用投影仪播放小猪养殖管理技术章节。

逐渐,村里组织村民学习成为常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2016年7月,小山村农民夜校正式成立。“让村民提高文化水平、掌握务工技能,是开办农民夜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吴霄说,当时驻村调研后发现,村民生产技术、务工技能缺乏,文盲率达到70%以上,还有30%的村民不能讲汉语。

“我们把幼教点的老师邀请过来作为夜校的文化教师。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也是文化、政策、法律老师。我们还组织帮扶干部到农民夜校给村民、给党员干部上党课,进行感恩教育。”吴霄介绍,农民夜校的日常教学就是要利用好周围的一切资源。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成员都可以成为夜校的教师。上课前,第一书记会收集村民教学需求,根据大家的意愿,组织相对应的教师进行授课。“通过整合全县的教师资源,我们还建立了师资库,统筹安排,农民夜校的教学工作有了强大的后盾。”

农民夜校主教学点

探索农民夜校办学模式

“小山村农民夜校成立的初期,村民兴趣较大,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来到农民夜校的人越来越少。”吴霄称,当时为了吸引村民到夜校学习,想了不少办法。

经过充分调研,吴霄掌握了村民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以及彝族文化生活的特点。在夜校里,吴霄用上了便携式广场音箱,安上了LED广场灯,让村民在农民夜校也能唱歌跳舞,打篮球、乒乓球,让农民夜校成为村民业余时间必去的一个地方。“人来了,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等等就有了基本的对象,也保障了学校的持续运行。”

小山村是一个平均海拔2800米的村落,人口1340人,332户,居住分散,三个村民小组之间间隔7.5公里。吴霄说,帮扶期间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召集村民宣传各项政策时,因为居住分散,工作量很大,通知村民集中就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后来,有了农民夜校,这一问题也随之解决了。每当广场音箱在农民夜校放起欢快的彝族歌曲,村民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跳达体舞、去夜校锻炼,成为了小山村村民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农民夜校也成为了村民自发去的一个地方。

“农民夜校的开办,教学工作的落地,不一定非要在夜校教室,也不一定是晚上。”办学初期,吴霄和帮扶干部们还时常探索农民夜校的办学模式,结合村里的农业生产规律,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课程,将课堂设在田地里,或是设在合作社、养殖大户的养殖场里。在原省安监局对口帮扶下,从14年开始,小山村每年还会分批组织村民外出到成都、雅安等地去参观学习。“让他们开拓眼界,转变思想、建立产业、经营意识等。”

小山村农民夜校开设的感恩课程

因农民夜校而改变

小山村村民吉木尔的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去世后,一个人拉扯着4个孩子。吉木尔的莫算是农民夜校的一名忠实“粉丝”。通过在农民夜校的学习和每年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她的生活观念、卫生习惯、子女教育观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变,并且开始对美好生活有了向往。

2016年,吉木尔的莫到成都科技职工大学进行了参观学习。回来后,她有了办小超市的想法,希望可以卖点烟、酒、猪饲料等。通过农民夜校的培训,不少当地村民像吉木尔的莫一样,有了发展的经济意识。

很快,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吉木尔的莫的小超市建立了起来。超市修建完成那天,吉木尔的莫找到吴霄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吴书记,这个超市我要取名叫感恩超市,可以吗?感谢你们这么多年对我的帮助!”“这就是我们农民夜校一直对村民进行的感恩教育,让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共产党在帮助咱们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康!”吴霄说。

在吴霄看来,农民夜校不仅仅是一个上课的教室、一堂课,而是一个平台,也是加强村两委和村民之间联系的一个载体。在农民夜校这个平台里面,村组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村民在一起,讲政策,和村民一起谋发展,让村民参与到政策宣传等工作中来,与村干部一起为相同的目标努力。不仅拉近了干部和村民之间的距离,也成为凝聚人心的主阵地。

今年4月,已是第四任第一书记的曾思明被省应急管理厅派驻到小山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今年,小山村农民夜校的课程又更新了。”曾思明告诉记者,考虑到今年防汛减灾的实际情况,帮扶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安排了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的老师来为村民们上课。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民夜校的课程已经包含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农民夜校还设置了多个教学点,方便村民就近学习。

积极帮助贫困村修建村级活动阵地555个,结对贫困村党组织1365个,派出党建指导组蹲点指导4500余批次,培训党员和村组干部9.5万人次……近年来,在定点扶贫一线,各省直部门与帮扶村结对共建,共建活动阵地、规范党建制度、开展党日活动……用心、用情,打造了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一线,也成为了考验党员、发展党员、凝聚党员的战场。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生动故事还在定点扶贫中继续发生着。可以展望,不久的明天,四川将和全国人民一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部分图片由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相关新闻:

【定点扶贫 一线有我·派出战斗队】派出定点扶贫战斗队 四川省直部门三千多名帮扶干部扎根贫困村

【定点扶贫 一线有我·当好组织员】3年驻村走烂8双鞋 帮扶干部用真心真情当好“组织员”

【定点扶贫 一线有我·瞄准户脱贫】不漏一村 不落一人 帮扶干部“一户一策”促脱贫

【定点扶贫 一线有我·下足绣花功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对症下药下足绣花功夫!

【定点扶贫 一线有我·聚焦村退出】聚焦四川1365个贫困村 驻村干部帮贫困户鼓“钱袋子”暖“心窝子”

(记者 文骥)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