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人老“心不老”

[热点] 时间:2024-05-02 18:05: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65次

  2020年5月7日,心不老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社会发布公告,个驻云南省31个贫困县(市、村扶长人区)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拟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工戴上老花眼镜,作队文山州人大常委会驻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第一书记、心不老工作队长杨洪良仔细搜索名单,个驻看到马关县赫然其中,村扶长人53岁头发已花白的贫工他心情激动,两年多的作队辛苦与付出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肯定和认同,心不老更重要的个驻是,大腻科村的村扶长人群众从此脱贫,日子越过越好。贫工摘下眼镜,作队看着窗外群山环抱、红砖蓝瓦、干净整齐的村庄,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不禁涌上心头。

大腻科村委会所在地 村委会 供图

  “收猪”了解村情民情

  2018年2月,带着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重托和领导的嘱咐,时年51岁的州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洪良来到单位的扶贫点——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按照文山州的脱贫攻坚计划,2019年,马关县要达到退出标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虽然年纪大,但临危受命,杨洪良深知肩上担子的重要性,只要有勇气和决心,保持年轻的进取心态,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刚到村委会,所有的情况和工作都是陌生的,得从头开始了解和学习。为尽快转变角色,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他仔细查阅有关村委会的方方面面的情况,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怎么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六个精准”呢?经过一番思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

  从此,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大腻科村就多了一个“老倌”的身影,头发微白,杵着一根竹杆,走村串寨,路上遇到村民就停下来拉家常,有人在家就到家里坐坐。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不认识这就是刚到任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很多群众以为来了个“收猪”的,直夸这个收猪人勤快,一大早就到村里做生意。过了一段时间,村民才知道这位“收猪人”原来是州人大派驻的扶贫工作队长,由衷的佩服起来,纷纷夸赞这个“当官的”没一点架子,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就这样,杨洪良队长掌握了大腻科村的基本村情、民情,了解了群众的基本诉求,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同,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下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夯实了基石。

 
深入群众 村委会 供图

  “三把火”点燃群众脱贫斗志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要首先点燃哪三把火呢?这是个重要的开头,只有把这个头开好了,打开局面,赢得群众的信任,后面的工作才能顺利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杨洪良掌握了基本情况,决定从中挑选出群众呼声较强烈的三个问题来解决。

  一是修缮水头村小组的农耕道路。水头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寨子,在大腻科村的最北边,地理位置偏僻,一条通往田地约30米长的主路石基松动,已经开始垮塌,存在安全隐患,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经工作队讨论,由驻村工作队从驻村工作经费中帮助解决10吨水泥等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修缮了水头村内道路。  

验收水头村村内道路 村委会 供图

  二是解决盐井村小组的饮水问题。盐井村小组地处大腻科行政村的最南边,是距离村委会所在地最远的一个村小组。盐井村群众吃水困难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没有水源,几任村小组干部曾带着群众到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寻找过水源,还是没找到。早在几年前,其他村的群众就用上了自来水,可盐井村村民喝的还是水窖水。雨季时把半山坡上流下来的雨水引到水窖,人口少点的人家节约着用刚好可用到来年雨季,多几口人的人家水窖水吃完了,只能到一、两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帮扶大腻科村委会后,怎么解决盐井村小组群众的吃水问题一直困扰着驻村工作队。2018年,在多次寻找水源无果后,杨洪良带着驻村工作队员、村委会干部一起把盐井、水洞两个村小组的干部、部分群众集中起来召开群众会,通过商量后决定从水洞到盐井铺设6公里的水管,解决盐井村群众的吃水问题。2018年10月,水洞到盐井村的人饮工程竣工,盐井村群众终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三是修建大腻科一组、二组村内道路。大腻科一组、二组是大腻科村委会所在地的村小组,村内2450米长的道路经过多年使用已经老化破损,到处坑坑洼洼,晴天灰雨天泥,加之道路狭窄,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为方便群众,经过多方协调,由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经费补助6.5万余元,马关县交通局投入38万余元,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起宽3.5米的村内道路。

  “三把火”的点燃,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也点燃了群众脱贫的决心和勇气,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全力以赴,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工作,与群众一道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

  抓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有一支能战斗的队伍,带好班子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杨洪良深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以基层党建为抓手,通过抓实基层党建,建立起一支素质高、作风过硬的队伍。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在全村开展“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活动,全面提升党员思想素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实现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多次到四个基层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以“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要发挥五个作用”、“扎实推进村级党建决胜脱贫攻坚新胜利”、“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等为题给各支部党员上党课9次。通过指导各支部的“三会一课”工作,提高了基层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和广大党员的创业积极性,全面增强了大腻科村四个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召开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会 村委会 供图

  抓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这些年,每年7月,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公路两边的辣椒地里,绿的叶红的果挨挨挤挤。每天凌晨,种植户们早早起来,叫上亲戚朋友到辣椒地里帮忙。中午12点,设在村委会驻地的辣椒收购点开始迎来一拨又一拨交售辣椒的群众。晚8点,从稼依镇开过来的大车把白天收购的辣椒装上车,满载而归。这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2月。

  要解决吃不愁、穿不愁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是核心。大腻科村共有691户2901人,其中档卡户277户1042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增收难度大。来到大腻科村任驻村工作队长,杨洪良绞尽脑计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大腻科村大力推广种植辣椒,群众如果种植每亩补助350元的物资。杨洪良就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化身宣传员,每次去走访或者开群众会,都给群众算一笔种植辣椒的经济账,让接受辣椒种植的群众越来越多。辣椒种植是目前大腻科村及周边群众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个产业,2019年全村种植朝天椒415亩,实现产值332万,增加群众收入290.5万,带动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2020年,全村报名种植的农户有206户、面积约670亩,报名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周边的大栗树、那衣龙、腻科街、腊科、大倮者等5个村委会群众报名种植180亩。
  同时,大腻科村还发展烤烟种植620亩,产值246.3万元,带动增收122.3万元;发展刺梨李子种植,其中刺梨713亩、李子1325亩,覆盖农户422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

朝天椒产业 村委会 供图

  抓环境卫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收入增加了,群众生活变富裕了,但多年的生活习惯却难以改变。水头村小组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寨。杨洪良第一次到水头村时,走了第一步,抬起脚不知道第二步要落在哪里。“路上到处是牛类,没有人打扫,一层堆一层。”作为整个村委会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难度最大的自然村,杨洪良把它“认”了:“我来负责水头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每次来,都是‘又哄又骂”。杨洪良从关系不错的树民家人手,到家里示范怎么扫地、怎么收家。村民王自文本想应付一下,心里想坚持几天就过去了,没想到畅洪良天天来,一盯就是几个月。几个月后,习惯了家里天干净净、清清秀秀。“以前一起床就煮饭吃,现在要先叠被子、扫地,才煮饭。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就不愿意
再过以前的生活了。”“改变以前的习惯花了多长时间?”王自文沉思了一下:“差不多半年时间才适应。”
   蜕变的水头村是大腻科村委会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缩影。为改变祖祖辈辈延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驻村工作队员付出的艰辛难以想像。反反复复上门向群众宣传,整合各种公益岗位想方设法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村里开会说,路上见到说,家环境卫生则里看见说,群众都怕我们了,一看见我们就自然地拿起扫把。”看到一天一天好起来的村容村貌,杨洪良笑了。“目前,一个星期小扫除三次、每个月大扫除一次已经成了各村小组的‘惯例’。”

  近两年,随着环境卫生整治号令的吹响,大腻科村依托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出资建立的“幸福超市”,对家家户户进行打分兑换物品,强化感恩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力更生的观念。做好“滴灌式”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教育工作,逐渐让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规范制度,将环境卫生整治写入村规民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确保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保持良好卫生,充分调动各村小组干部、党员、妇女代表、保洁员等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的带动、监督,确保村村寨寨保持干净整洁,整个大腻科村彻底告别过去脏乱差的局面,焕然一新,展现出美丽新农村的容颜。

  如今,从马关县大栗树乡政府到大腻科村,临近村委会驻间地,一个180度的调头弯后,一条6米宽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路上没有垃圾,没有牛粪,路两边的排水沟清理得干干净净。水泥路直通村委会办公楼,这是一幢2019年投人使用的U形建筑,青墙黑瓦,建筑面积936平方米。从村委会办公楼出发,平整干净的两条主路、家家户户的人户路把大腻科村一组、二组125户人家连起来。随便走人一家,庭院、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门口的柴、杂物,地里拿来的猪食堆放有序。条件稍好的人家,沙发、冰箱、电视柜一应俱全,摆放在客厅。大腻科村从2019年开始强化环境整治工作,一年多时间,村内环境卫生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悄悄发生改变。

整治环境卫生 村委会 供图

  抓基础建设筑牢脱贫根基

  大腻科行政村盐井村小组坐落在公路旁边的半山坡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盖间房子都找不到一块平坦的地方,非得把冒出来的石头铲除,群众地少,包谷都种到石旮旯里。正因为环境恶劣,全村64户人家,整户外出务工的就有20多户。

  2018年,长11公里、宽5.5米的水头村躲兵洞至大倮者村小寨的道路完工,黑色的柏油路从盐井村穿过,外出村民回家方便了,但车子却只能停在公路边,特别是春节期间,公路边的车子排成一排,安全隐患大,过个年也不安心。作为驻村工作队长,杨洪良对这个问题尤为关心,积极向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汇报这个工作。2019年6月,州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段自勇带领机关驻村工作队到盐井村,挨家挨户地看、访后,通过人大常委会机关直接投入和协调资金完成了4000多平方米村内道路的硬化,该工程于2019年12月完工,总投资近17万元。村内道路修通加宽后,群众走亲串戚方便了,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开着车加把油就把车开到家门口,在家值守的老人们,也不用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喊“卖水果的等一等”,水果商把车开到各家各户门口,要什么买什么。

  这只是驻村工作队员开展的众多工作之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腻科村委会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首先聚焦危房改造,解决503户农户住房改造和补短板工作,让所有贫困群众都住上安全稳固住房,实现安有所居全村实现危房清零。硬化建设所有自然村村内主次干道总计17024平方米,危险路段均有安全防护设施,全村18个自然村全面实现通硬化路。积极破解饮水难题,实现饮水安全,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工程11件,建设水池3个,水窖9个,饮水管道3.5公里,有效解决了290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改造户厕145户、大牲畜圈舍62间,拆除危旧房135户,硬化入户路260户11022平方米、庭院251户9372平方米。实施村内亮化工程,由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出资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

  
帮助群众搬出危房 村委会 供图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整个大腻科村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旧貌换新颜,迸发出生机与活力。截至2019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265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42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7户1042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74户103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0.06%降至0.34%,基本实现“路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建设目标。

  
大腻科群众庆祝脱贫 村委会 供图
  大腻科村委会 供稿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