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乌克兰反攻为何失败?美国纸上谈兵,把乌军当成了美军

[热点] 时间:2024-04-27 12:05: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74次

    

原标题:乌克兰反攻为何失败?美国纸上谈兵,原创把乌军当成了美军

    

从6月份至今,乌克乌军乌克兰的兰反反攻已经持续了半年的时间,不过从当前的攻为国纸情形看,显然反攻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停滞状态。何失估计有朋友可能要质疑了:之前乌克兰不是败美兵把声称已经突破了俄军的第一道防线吗?而且日前乌军不是也直接从赫尔松渡河在右岸的俄控区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吗?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消息发出至今,上谈是当成否有乌军最新进展消息传出呢?例如乌军已经击破了俄军的第二道防线?或是乌军扩大了在第聂伯河右岸的控制区呢?显然没有。如果乌军真的美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有新进展的话,乌克兰国内早就开始发通稿,原创大肆宣扬乌军在战场上取得新进展。乌克乌军别忘了,兰反现在乌克兰非常需要在战场上打开新局面,攻为国纸因为西方的何失注意力正在发生转移,而且美国国内已经为援乌吵翻了天。败美兵把所以现在乌克兰迫切需要在战场上有进展,让西方国家看到援助乌克兰的价值意义所在,至少让他们能够看到乌克兰有胜利的希望。

    

乌军跨越第聂伯河,直接在俄控区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但后来没了动静

    

为此之前乌军特别策划了跨过第聂伯河的行动,不过这一行动是有风险的。按照乌克兰之前的规划,他们是打算在扎波罗热附近做突破,直接从战区进行横穿,一直到亚速海,无奈,这一战略至今并未成功。为了找回热点,乌克兰不得不策划了跨越第聂伯河的行动。

    

(一)乌军长达半年的反攻遭遇挫折,进展颇小

    

不过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来了,为何乌军的反攻策划了这么长时间,而且还有西方的鼎力支持,但真到了反攻时刻却遭遇了非常大的意外。近日《环球时报》在一篇报道中隐然提到了这一问题。而且反攻的失利甚至让美国和乌克兰开始相互指责。

    

战场上打不赢,一切都是零。由于乌军反攻遭遇大挫折,同时也衍生了很多问题,除了西方普遍产生“乌克兰疲劳症”外,乌克兰内部也出现了大问题。下面就来解析一下乌克兰“失利”的反攻。

    

谈起乌克兰从6月份开始的反攻,外界普遍会给出这两个词:“失败”或“失利”。不过这里的“失败”或“失利”需要加上一个引号。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失败”或“失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的概念,这要看从哪个角度做观察。

    

如果说从实际情况做观察的话,乌克兰并非一无所获,半年的反攻突破了俄军在扎波罗热地带设置的第一道防线,并收复了一些村庄,日前还刚刚跨越了第聂伯河。所以如果说乌军在反攻中完全没有收获,那完全是错误的。但仅仅从这一角度观察,乌克兰的反攻是有收获的。但如果从其他方面做考量的话,显然乌克兰的这次反攻是失败的,而且可能是一个大失败。

    

首先,乌克兰取得目前的一小部分进展花费了多少代价呢?数千人死伤及数十亿美元西方军援,这与去年9月份的哈尔科夫大反攻的乌军损失和收获之间的比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按照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预期,按照他们的原有规划,显然不可能是让乌军在这么长的反攻中取得这么小的成就。按照之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接受采访时所透露的消息:根据西方反攻之前做的兵推评估,现在乌军早已经打到克里米亚,连续打了两个来回。所以从这一点看,显然这场反攻是失败的,它远远没有达到乌克兰和西方的预期。

    

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之前曾坦言:现在战场局势是一个僵局,俄乌两国都难以突破这一瓶颈

    

从战略方面,这场反攻似乎也展示了非常大的失败。由于去年乌军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两场战役中轻松取得胜利,所以在反攻之前,西方国家普遍充满认为,这次准备更加充足的乌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但反攻开始后,西方却失望了,现实和他们想象中的情况似乎不一样,随着乌军迟迟在战场上打不开局面,反攻陷入一种停滞,西方不再对泽连斯基誓言力战到底感到乐观,他们甚至很怀疑,这是否就是俄军与乌军战力的极限,乌克兰还有能力把俄军完全赶出去吗?在此背景下,看到久拖不决的乌克兰战事,西方患上了“乌克兰疲劳症”,总之援乌,西方累了。意大利总理就坦言:他们对这场战事感到疲倦了。这与反攻之前西方的兴奋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

    

那么为何乌克兰反攻会出现这么大的失利呢?事实上,乌克兰反攻之所以会出现失利并不意外,因为俄军也没有闲着,与去年9月份在哈尔科夫的溃败不同,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去年9月份苏洛维金接任俄军总指挥开始,其就开始执行收缩、防守的战略。哈尔科夫战役让苏洛维金敏锐的意识到:俄军的进攻已经是后继乏力,而且这场战役给俄军和乌军的军心分别造成了不同的冲击,乌军是士气旺盛,而俄军的士气则备受打击。所以应该执行一种收缩、防守的战略,守住现有的俄军控制区。为此苏洛维金还策划了从赫尔松撤军,撤至第聂伯河右岸防守的军事行动。同时苏洛维金还沿着赫尔松、顿涅茨克的实际控制线建立了后来的“苏洛维金”防线,这条防线防御的重点区域是赫尔松地区,它主要以密集的雷区和“龙牙”防线为主。

    

这条防线建设了数个月,可谓非常坚固。而乌军呢?从去年收复赫尔松之后,进攻直接停滞,眼睁睁地看着俄军在前方修筑坚固防线。事实上,乌军反攻的最佳时机就是去年9月份哈尔科夫反击战至“苏洛防线”建成之前,但很遗憾,乌军失去了最佳作战时机。

    

在反攻开始之前,乌克兰可是不断在释放乌军反攻的消息,这让俄军非常警惕,相应地,俄军也对乌军的反攻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去年9月份乌军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还是俄军没有防备,他恰好打了俄军一个突袭。但这次的运气可就没有这么好了,因为俄军已经有很充足的准备。

    

此外,在乌军反攻之前,俄军、“瓦格纳”一直在巴赫穆特附近与乌军鏖战,残酷的城镇战让乌军在巴赫穆特投了不少资源。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一度希望能够放弃巴赫穆特,节约资源集中部署反攻,但泽连斯基始终不同意,强调坚守。最终乌军在反攻之前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

    

过去1年多的时间中,乌克兰在战场损失了大量的士兵,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

    

(二)西方纸上谈兵,乌克兰反攻遭遇严重失利

    

而就在12月6日,《环球时报》在一篇报道中也提到了半年来乌军反攻失利的因素。《环球时报》在报道中提到:在反攻之前,西方曾帮助乌克兰做了8次兵推。值得注意的的是,西方一直热衷于在战前做兵推,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兵推模拟判断为未来战局的推进有预估,同时在兵推中尝试找到敌方的漏洞。当然如果用到这里的话,自然是尝试找到俄军防御的漏洞,同时为乌军设计出一条最佳的进攻路线。此外,时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的马克·米利也亲自参与了乌克兰反攻的筹划。看起来,乌克兰和西方准确得非常充分。

    

兵推虽然可以对战场做了一提前模拟,但它很容易和现实脱节,如果出现和现实脱节的现象,那可就有点麻烦了。果然西方在兵推过程中错误地估计了乌克兰军队在短时间内可以转变为西方式作战力量的程度。换句话讲,西方在兵推过程中是按照自己的作战模式所做的兵推。如此一来,问题可就出现了。西方作战依赖于庞大的空中力量支持,但基辅有吗?显然乌军在反攻的过程中缺乏空中支持,反而还要面临俄军空中力量的威胁。

    

不过《环球时报》毕竟是援引的报道,仅仅一笔带过,而且也只提到了西方做的8次兵推中,实际上导致乌军反攻失利的因素还有很多。在原版的报道中,在总结乌军反攻失利时,其还总结了这么几个因素。

    

其一,在行动的战略、战术和时机上,乌克兰和美国存在严重的分歧。五角大楼希望攻势在4月中旬开始,以防止俄罗斯进一步巩固其地位。不过乌克兰当时显得很犹豫,他们认为很多西方的援助并没有到位,自己准备得不充分,贸然进攻只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乌克兰坚持认为如果没有额外的武器和训练,他们就不能准备好。但美国人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凭借乌克兰当时的装备和准备,有可能对俄罗斯前线进行机械化正面攻击。美国人似乎很迷恋兵推,他们认为兵推结果显示:基辅的部队最多在 60 到 90 天内到达亚速海并切断南部的俄军。

    

反攻之前,西方与乌克兰做了充足的兵推,但结果显示是纸上谈兵

    

在进攻战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集中进攻薄弱的扎波罗热方向。不过乌军却不认同这一点,他们分散兵力,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不过这一点倒是不意外,因为在此前乌克兰反攻遇到阻碍后,就曾有美国官员公开要求乌克兰应该集中兵力集中进攻扎波罗热,对于这些聒噪声,当时乌克兰外长还曾愤怒地回怼:你行,那你来!

    

从地图上看,扎波罗热方向确实是一条最佳进攻路线,如果突破俄军在这样区域的防线,一直向东拿下托克马克和梅利托波尔,抵达亚速海,它直接把俄军拦腰斩断,从而取得反攻大成果。但俄军怎么会不知道这条线路的重要性呢?所以他们集中了很大的兵力在这一区域,同时“苏洛维金防线”主要防守的就是这一区域。

    

当兵推遇到现实时,问题出来了。乌军遭遇了“苏洛维金”防线之外的雷区,同时还有空中俄军直升机、无人机的攻击,没有空中掩护的乌军在行进过程中损失惨重。估计有人会问:乌军不会排雷吗?战场局势紧张,乌军想和平排雷,这怎么可能呢?当乌军排雷时,对面的俄军对此看得清清楚楚,火炮、空中直升机、无人机会迅速押向乌军,情况对乌军极其不利。

    

举一个例子:由于战场局势紧张,所以乌克兰的排雷兵只能尽一切努力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随后让乌军装甲力量能够迅速通过。但如此一来的话,那情况可就更糟了。从军事角度看,这似乎更利于俄军发起进攻,几乎所有的部队都集中在一条狭窄通道,而且还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援,这不是给俄军制造攻击的机会吗?所以俄军的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火炮都可以向这一区域集中攻击。正如《环球时报》所说得那样:以美式坦克、德式坦克为主的大量西方装备散落一地,他们被摧毁在战场上。

    

所以乌军分兵三路无非是尝试找出一个突破口,但从后来的表现看,显然乌军没有找到突破口。

    

其二,西方低估了俄罗斯从战场重挫中恢复的能力与惯有的优势:人力、地雷和以及以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大规模牺牲生命的意愿。

    

俄军的雷区让乌军吃尽了苦头,它让乌军反攻变得非常艰难

    

其三,参与这场反攻的乌军新兵比例非常大,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是刚从国外受训回来,随后立刻投入反攻战场,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战场经验不足。

    

在过去一年多的冲突中,乌克兰的老兵们可谓消耗殆尽,而巴赫穆特的残酷战役更被认为是“绞肉机”,所以反攻的乌军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新兵并不奇怪。

    

不过《环球时报》在报道中还表示,乌克兰反攻失败后,乌克兰和美国相互埋怨,相互归咎对方错估或误判。 美军的结论是乌克兰欠缺基本战术素养,包括事前没有充分利用地面侦察了解战场雷区的密度;乌军则认美国人似乎没领悟攻击无人机和其他科技已如何改变战场风貌。

    

这可就有意思了,战场上打不赢,双方竟然开始甩锅了。不过乌克兰的反攻规划大部分不都是由美国人所设计的吗?战前侦察是最基本的战术,难道美国人在兵推之前没有提前考虑到雷区密度这一问题吗?

    

当反攻打到第4天时,乌克兰损失惨重,很多西方的军备折戟战场,而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主战装备其实并不多,再加上乌军的士气遭遇严重的冲击,扎卢日内只能迅速调整战略,趁数量有限的西方装备耗尽前暂停进攻,舍弃美方建议的机械化作战强攻,改采10人一组小部队挺进,虽然反攻速度骤减,却能降低战损速度。

    

(三)反攻失利,乌克兰内外交困

    

总之,这场反攻让乌克兰遭遇了重大损失,俄军的“苏洛维金”防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攻的失败让西方弥漫着沮丧和悲观的气氛,西方国家很质疑:泽连斯基高喊的“要把俄军完全赶出乌克兰”究竟能否实现。这让西方内部的质疑声开始兴起,对乌克兰而言,这种质疑声非常不利,它会削弱西方对乌克兰的信心。

    

反攻过后,现在西方很质疑泽连斯基,他最后能取胜吗?

    

不过更糟糕的来自内部。《环球时报》表示,反攻的失利、前线的僵局让乌克兰内部出现了新变化。在反攻之前,乌克兰国内有一个共识:反攻是大事,反攻之前不需要举行选。但战局的变化也改变了乌克兰国内一些人的想法,既然战场局势僵持,还有必要暂停总统选举吗?目前乌克兰国内政治正暗潮涌动,总司令扎卢日内的支持率竟然超过了泽连斯基,这就意味着如果现在要举行总统选举的话,如果扎卢日内参选,泽连斯基非常有可能会在选举中被击败。所以此时,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的矛盾也就随之而起。

    

总之乌军如果能够在战场上进展顺利的话,那自然万事大吉,但反攻的失利却让乌克兰面临内外交困。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