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甸心村奏响“绿色交响曲”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综合] 时间:2024-04-27 03:55: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18次

原标题:晋宁区甸心村奏响“绿色交响曲”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站在虎山山头,晋宁交响滇池美景尽收眼底,区甸曲美亲满山的心村乡村杨梅,在雨水浸润下,奏响红得诱人。绿色摘一颗放在嘴里,富乡舌尖立刻弥漫着清爽的晋宁交响酸甜。

“以前,区甸曲美亲这山头上都是心村乡村旱地,村民不是奏响种玉米就是种小麦,但是绿色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富乡。”晋宁区昆阳街道甸心村党总支书记陈伟说,晋宁交响甸心村近年来大力发展杨梅等绿色农业,区甸曲美亲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心村乡村同时,也推动村民增收致富。到2019年底,当地年人均纯收入已超万元。

那么,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退耕虎山变“花果山”

年过半百的甸心村村民张绍辉还记得小时候经常上虎山帮家里人干农活的情景,也记得2004年虎山退耕还林还草时村民担心“不种庄稼地就荒废了”的场景。但是,十多年后,虎山变成了“花果山”,而村民的收入不减反增。

紧靠虎山的甸心村,从建村之日起就与滇池有着密切联系。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村民很积极。“大家心里都明白,政府的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滇池。”陈伟说。

退耕之后的虎山,是让它成为一座荒山,还是发展经济林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又保障村民增收呢?

经过大量调研,甸心村从村民到干部都认为,虎山可以发展绿色生态的经济林果,“在不影响生态的情况下,还可以打开一条增收门路”。于是,经过反复考察和对比,村里决定在虎山种杨梅,理由很简单:杨梅不需施肥,也不需要打农药,管理简单,对滇池水质没有污染,不仅能绿化开垦过度的山体,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于是,3000棵杨梅树种到了虎山之上。如今,660亩杨梅已全部挂果。初夏的虎山绿意盎然,藏在密林中的杨梅汁水丰盈,引人馋涎欲滴。甸心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艳说:“仅靠杨梅,甸心村村民的收入一年也有上万元。”

除了种植杨梅树,村民还种了板栗树、梨树、杏树等经济果树。春天来这里赏桃花、梨花,夏天到这里摘杨梅看风景,到了秋天可登高吃梨,即使是冬天,虎山也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每个季节都有不同收获。虎山成了“花果山”,为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废弃池塘变“聚宝盆”

作为一个伴着滇池而生的村庄,甸心村土地肥沃,历来是“鱼米乡”,有水稻还有鱼塘。但是,这种生活在2004年被“放弃”了。

“种水稻,做鱼塘,都可能影响水质。”甸心村委会副主任杨林说,随着滇池流域禁养政策的出台,村里将300亩鱼塘拆除并进行土地流转,用于恢复湿地。

“好几个鱼塘变成无人管理的闲置湿地,长势茂盛的水草在腐烂后还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怎么办?”去年初,甸心村党总支负责人提出这一问题。

思考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村干部,村民也在思考。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后,甸心村决定把废弃的池塘利用起来,发展莲藕等有利于净化水质的水生经济作物。

于是,甸心村自筹资金8万余元,为30多亩闲置池塘清除杂草及池底淤泥,种植莲藕。去年,第一批荷塘成果初显,夏日的甸心村,荷叶荡漾,莲花盛开,风景宜人,吸引周边地区很多人到此游玩、拍照、打卡;到了秋冬季,自然生长、肥嫩鲜美的甸心莲藕成为晋宁区农贸市场里销售火爆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尝到甜头的甸心村今年增加投资,扩大了鱼塘的清理范围和整治面积,现在当地已有近80亩鱼塘变身荷塘,成为一个个景色秀丽的观景点。

此外,甸心村今年还投资2万余元种植30余亩海菜。“海菜是我国特有的水生植物,对水质极其敏感,一旦水质受到污染就不能生长。”陈伟说,莲藕和海菜能吸附水中的氮、磷等物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不仅让村子变得更美了,还能给村集体带来经济效益。

记者在甸心村海菜种植点看到,海菜已开出朵朵白花,非常漂亮。陈伟介绍,海菜每公斤能卖10多元钱,一年可以收获6—8茬,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是甸心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甸心村闲置的土地将采取分步走方式一点点盘活,给村民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如今,甸心村的风景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甜,而这样的转变还在继续……(记者 赵书勇 通讯员 和肖敏 刘佳)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