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62张烈士照片墙背后的撼人历史! 正文

62张烈士照片墙背后的撼人历史!

[时尚] 时间:2024-04-27 09:57: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68次

原标题:62张烈士照片墙背后的张烈撼人历史!

在四平战役纪念馆参观的士照史最后一站,是片墙62位烈士的照片组成的照片墙。墙上有照片,背后也有烈士们的人历介绍,这一张张照片组成的张烈,是士照史一张四战四平的撼人历史画卷。

7月22日下午,片墙在吉林省考察调研的背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平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人历缅怀革命先烈。张烈纪念馆讲解员袁源说:“我们展厅内有62位烈士的士照史照片,当时,片墙总书记每一张照片、背后每一个名字都看得很仔细。人历”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到,四战四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要让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8月5日,中国吉林网再次来到四平战役纪念馆,在62位烈士的照片墙前聆听四战四平这段历史,学习烈士们的精神。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共计伤亡4万余人,其中牺牲近2万人。“这些照片里的烈士,因为他们大部分是基层连队的主官,所以他们有干部档案,才能留下这些照片。”纪念馆战史研究室主任张宇明说。

照片背后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的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先后四次激战于四平。四战四平,战斗激烈,在战场上牺牲的基层军官的档案在东北解放后被送到了东北烈士纪念馆。

“这里大多数的照片都是1958年建馆之后,从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找到的。因为干部档案里有他们的照片,我们才能见到他们的样子。后来经过其他方式又补充进去一些,才有了现在这62位烈士的照片摆放在这里。”张宇明说。

张宇明对每一张照片都非常熟悉,说起照片里的一位战士,她眼里含着泪光。“他叫刘增荣,在1946年四平保卫战中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当时他只有21岁,一个人坚守三道林子阵地大半天,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用各种办法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张宇明说。参加这次战斗时,他才刚刚入伍不久,还是个新战士,照片是他立功之后,记者给他拍摄的照片,但在第二年的四平攻坚战中,他牺牲了。

沈洋烈士的照片2018年才挂在照片墙上

研究这段历史,收集与这段历史有关的文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首先要做的就是文物线索的调查,研究人员要前往参战部队和参战人员的后人建立联系。与他们交流这段历史,在不断的沟通中建立起感情和信任。

在照片墙上,有一张照片是沈洋烈士的,他是当时的梨树县委书记,1946年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在建馆之初,并没有找到他的照片。

在2018年,他的儿子带着父亲的遗物来到四平战役纪念馆,将这张珍贵的照片连同其他遗物捐赠给了四平战役纪念馆。

“也是那次我们才知道,沈洋烈士的大女儿是个残疾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无法工作。”张宇明说。沈洋烈士有一儿一女,1945年年底,沈洋烈士随延安干部团来到了东北,当时妻儿都一起过来,在保卫战进行之前,一家人都患上了感冒。“当时沈洋作为县委书记,手里有药,但是他一直也舍不得给女儿用,就想留给前方的战士。全家人感冒非常严重,就这么挺着,最后大人是挺过来了,大女儿却因为发烧,烧坏了脑子,造成了一生的遗憾。现在再说起这事儿,心里还是很难受。”张宇明说。

与照片一起捐赠给纪念馆的还有沈洋烈士的工作笔记,“里面记载的是当时他在梨树县主持工作时,关于战情支援、土地改革、发动群众的有关内容。”张宇明说。沈洋烈士牺牲时,这个笔记本还带在身上,本子上还有隐约的血迹。

征集一件文物可能需要几十年

战史的研究和文物征集工作很辛苦。“一年最少也要出去七八次,每次出去的时间都不短。就像我们有一个展柜陈列的展品,就是与家属沟通了20年,才得以在此展出。”张宇明说。

张宇明带着中国吉林网记者来到一个展柜前,展柜上方挂着一张大幅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是辽吉纵队特级爆破英雄李广正,展柜里的文物都是他的家人捐赠过来的,记录了李广正老人的一生奋斗。

照片下展柜里的毛泽东奖章就是李广正在四平攻坚战后被命名为特等爆破英雄之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授予的最高荣誉勋章。除了这枚奖章,还有李广正获得的其他荣誉和自传草稿等物品,对研究四战四平这段历史,也有重要价值。

这些物品记录了李广正的一生,对于他的家人来说也是非常珍贵。为了能让这些展品在四平战役纪念馆展出,张宇明和同事先后与李广正的家人沟通了近20年。“直到前年,李广正的老伴过世后,他的孩子们经过商量,才决定将这些物品捐给我们馆。”张宇明说。家人们的这份信任,让张宇明他们更有干劲儿了,一定要把四战四平这段历史研究好,把红色经典传承好。

要做好史料征集和口述历史的采访

张宇明在四平战役纪念馆工作已经有35个年头了,经她手收进馆里的展品也有很多,说起这些展品,她感慨很多。记得前年,原第一纵队参战老战士刘雨亭听说老部队要回四平,他赶紧报名。那年他已经89岁高龄,家里人担心老人身体,不想让他过来,可他很坚持,他说他最后的愿望就是再回四平看看。

子女放心不下,陪着老人一起来了。来到馆里,刘雨亭老人特别激动。“1948年最后一战,他是亲历者,当时部队给他发了新军装,那时候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说法,上战场能穿新的尽量穿新的,万一……他说他穿着新军装冲上战场,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还立功了。从此后他将军装珍藏,一晃70年。”张宇明说着,有些哽咽。来之前,老人把这件军装拿了出来,自己亲手洗得干干净净。他把军装捐赠给四平战役纪念馆,将这份深情留在这里。

“我去车站接老人的时候,他坐着轮椅,当进馆看到老战友的照片时,他努力站起来,努力挺直身躯,对着战友的照片敬了标准的军礼。”张宇明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参观者在烈士张健的照片前看了很久。“他从保定来,当时我陪着他看的,他来,就是看看父亲的照片,也给我讲了一些父亲的故事。”那时候还在老馆,老馆的照片挂得比较低,临走时,他和父亲的照片贴了一下脸,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掉下来眼泪。“当时就会觉得心里特别痛!”张宇明说起展品背后的故事,总是红了眼眶。

张宇明说:“我在这么多年的历史研究过程中,看了很多大家可能没看过的原始资料。我所了解的这段历史可能远超过大家想象的残酷,非常震撼。通过这份工作,我对中国共产党艰难的奋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张宇明说。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平战役纪念馆来,让她特别激动。作为这段历史的研究者,他们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把四战四平的历史研究做好,把研究做深做广,不断挖掘新的历史史料,把新的研究成果充实进去,让大家走进四平战役纪念馆,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能感动人的历史,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能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张宇明说。

下一步,张宇明要走出去,到各地的档案馆、部队和老战士家里,与老战士的后代继续保持更广泛的联系,做好史料征集和口述历史的采访。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李易书 图片 郭亮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