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感染病学专家王爱霞逝世,曾确诊中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

[时尚] 时间:2024-04-27 06:51: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37次
2023 年 7 月 1 日,协和霞我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感染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病学病患北京协和医院原感染内科主任王爱霞,专家中国因病逝世,王爱享年 91 岁。确诊

王爱霞一生致力于内科特别是第例感染性疾病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艾滋1985 年,协和霞王爱霞教授报告了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感染并在十年后,病学病患主持制定了艾滋病诊治的专家中国首个国家标准方案。

中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

1985 年 6 月 4 日,王爱一名阿根廷青年来华旅行。确诊

他在从西安返回北京的第例旅途中,突然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由于当时中国只有少数医院能够收治外国人,因此直到回到北京,他才就诊于北京一家医院的医院外宾部。

就诊当天下午,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伴胸骨及周围疼痛。体温 38 摄氏度,心率 128 次/分,呼吸 42 次/分。患者口唇及四肢已经出现紫绀。

病情进展迅速,迅速由门诊收入呼吸科治疗!

追问病史,患者为阿根廷人,15 年前定居于美国洛杉矶,患者承认两年前、一年前分别出现「卡氏肺囊虫病(Pneumocystic Carini Pneumonia,PCP)」。

入院后,主管医生立即给予积极抗感染、吸氧辅助治疗。但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入院后第二天,也就是 6 月 5 日,晨查时,体温已到 40 摄氏度。

此时,患者此时神志尚清;呼吸升高至 50~60 次/分,呼吸困难及紫绀明显加重;心率 140~160 次/分;胸部 X 线回报:双肺弥漫性羽毛状及斑片状阴影。

尽管予以了积极处理,并于下午 5:30 转入 ICU 进行气管切开插管处理,患者血氧仍进行性下降,并出现神志不清,意识丧失。

经过一夜抢救无效,患者于 6 月 6 日 10:10,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此时距离其入院只有 40 个小时。

在这不寻常的死亡病例发生后,时任呼吸内科副主任的王爱霞陷入思考:卡氏肺囊虫病?会不会是刚刚在欧美出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这三个字,在今天如雷贯耳,但在 1985 年,这种疾病刚刚出现 4 年。

1981 年 6 月 5 日,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以下简称「USCDC」)在《发病与死亡》周刊(Morbility Mortality Weekly Report,MMWR)首次报道,美国洛杉矶地区有 5 名男性患者患上了卡氏肺囊虫肺炎。

随后,在美国和法国的患者中陆续有更多此类患者的报告。到 1982 年,USCDC 将其定义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音译为「艾滋病」。

这种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包括卡波齐氏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以及其他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在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只在发达国家的特殊传染病。

王爱霞教授通过专业文献学习,听说过这种疾病,但是想要确诊这种疾病,首先要确定患者病史和血液学抗体检测。

如果事件发生,想要联系病人远在天边的主诊医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似乎并不困难,手机、电子邮箱还是互联网,都能很快联系到这些。

但在 1985 年,中国人主要的联系方式是平信,就算紧急联系也只是电报。

该怎么办?

排除万难,最终得出明确诊断

王爱霞教授通过患者留下的随身证件,让外宾医疗科洪韵琳医师先联系到洛杉矶的电话局,再通过「电话黄页」找到患者的私人医生。

「你们的怀疑是正确的,这个病人去年在我们这里,就已经诊断患有艾滋病了,同时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

病史确定了,接下来是血液学抗体检测。今天人们对艾滋病的检测方法已经非常丰富,比如已经有了 便携快速检验试剂盒,但是在 1985 年,别说便携设备了,就连一般的检测设备都只有少部分地方刚有引进。

而确诊了患者的艾滋病病史后,谁来取这个血样?王爱霞教授找到患者留下的 5mL 的血液样本,亲自跑到实验室分离出只有 2.5mL 血清标本。

他们将血样送到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清 HTLV-III 病毒抗体与标准血清 OD 值之比为 59.3。而根据当时的标准,这个值,只要大于 5,即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

最终确诊,患者为艾滋病感染合并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最终因其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

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感染艾滋病后,什么样的病理改变会导致这么快的呼吸衰竭死亡?医生们强烈希望能争取到尸检。

他们又通过阿根廷使馆,联系到了患者生前的性伴侣,希望能进行尸体病理检查,希望能够得到其的知情同意(患者之前已经离婚无子女)。

为了病理检查安全,最终将病理检查安排在北京 302 医院(全军传染病中心)进行。医院派出主治医师张慧信、住院医师崔全才、负责尸检室工作的王若虬参与。

参加中国第一例艾滋病人病理检查的三位员工

从左至右分别为崔全才、张慧信、王若虬

病理结果显示:

患者病理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双肺卡氏囊虫性肺炎,双侧肾上腺巨细胞病毒(CMV)阳性;

双肾上腺皮髓质广泛出血性坏死及多发性硬化,肺、脾及全身淋巴组织胞浆菌病;

急性脾肿大,肝灶性坏死,脏器充血;

脑水肿。

直到今天,患者的 99 张病理切片被完好保存在医院切片库中,13 页之多的病理诊断报告虽然已经泛黄,但其中的字迹依然清晰。

已经泛黄的文献原文

这份病例及病理结果,最终进行了全院讨论临床病理讨论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95 年,在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的十年后,王爱霞教授制定了艾滋病诊治的国家标准,并于 2001 年主持了该国家标准的修改。

之后,她建立了我国医院院内第一个 P3 实验室;「HIV/AIDS」临床诊断及免疫病理的研究获 2002 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王爱霞教授一直从事感染病的诊治工作。她对发热待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艾滋病临床诊治均有丰富的经验。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王爱霞教授就敏锐地意识到手卫生对院感防控的重要性,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临床医护人员是否洗手与细菌数量」的调查,最终推动了手卫生在医院的落实。

直到今天,「手卫生」依然是院感防控的最重要手段。

诊疗之余,王爱霞热爱教学工作。她严谨的态度、对患者的关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最重。」在学生的回忆中,这是王爱霞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策划:lightningwing、liuzisu|监制:gyouza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