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陕西 文明实践的杨陵“大碗茶”

[百科] 时间:2024-04-26 23:46: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6次
7月15日上午,大碗茶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的新时心建西文乡村学堂里不时传来掌声和笑声。这里正在举办杨陵区2020年残疾人技能培训班,代文教室里坐满了从各乡镇前来参加培训的明实明实人,老师正在给大家讲与民法典有关的践中践知识。

“像这样的设陕培训现在有很多,乡村学堂已经成为基层组织发展群众、杨陵依靠群众的大碗茶一个重要窗口。”王上村第一书记李冰告诉记者。新时心建西文

“窗口茶”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搞好,代文机制完善很重要。明实明实乡村学堂要做好做实就必须完善机制,践中践保障可持续运转。设陕”杨陵区委常委、杨陵宣传部部长李永东说,大碗茶“为更好发挥乡村学堂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我们想出了‘喝大碗茶’这样的形式。群众喝着茶、听着故事,解闷、解困、解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

杨陵区以乡村学堂为切口,“大碗茶”为载体,在建起来、用起来、实起来三方面下足功夫,把乡村学堂建成政府与群众沟通的窗口,打通传递党的声音“最后一公里”。

李永东介绍,“建起来”就是要坚持“不新建、不重建”原则整合土地资源,坚持“需求为本、调研先行”统筹课程设置,采取“择优入库、结构合理、动态管理”强化师资力量,依托“志愿云”服务系统做大志愿服务,强化开展乡村文明实践活动的骨干支撑。

平台有了,人也组织起来了,怎么把“大碗茶”送到群众心里是文明实践持续发展的关键。李永东说:“杨陵区通过探索‘1+N’课堂模式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建立群众点单、乡村学堂接单、志愿者服务买单、群众评单系统衔接的菜单式服务系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提高群众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线上+线下’双线机制,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文明实践“做得实、出成效”是宣传教育、服务群众落地生根的关键。乡村学堂不仅是基层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更是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

“聚心茶”

2019年杨陵区相继被列为全省、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如何立足实际、创新方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到实处,对杨陵区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五泉镇王上村依托当地隋唐文化的历史底蕴,在乡村学堂开展“喝大碗茶、听大隋风云”为主题的文化讲坛,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农耕文化,让群众在品茶纳凉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基层工作就是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王上村党支部书记李社宏说,“我们通过乡村学堂组织群众,用大碗茶、民俗故事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人心齐了乡村文明自然就搞起来了。”

“大碗茶”文明实践的成功,增强了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信心。为进一步深化拓展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在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统筹和各镇(办)积极配合下,乡村学堂“大碗茶”活动因地制宜在广大农村(社区)推广开来。

五泉镇毕公村是汉族马姓的发祥地。7月9日毕公村举办了以“喝大碗茶、听英雄故事、溯马氏渊源”为主题的文化讲坛。毕公村包村干部,五泉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斌郎说:“这样的活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起到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很受群众欢迎。这样的活动要长期办,更要办好。”65岁的村民马双正说:“马氏先贤的英雄事迹,鞭策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康生活。”

“致富茶”

如今,走进王上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规划整齐的果园民宿映入眼帘。村口的文化广场里,村民正在锻炼身体、休息聊天,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

现如今的乡村学堂已经成为王上村的一张名片。王上村利用这一平台不仅讲农业技术、民俗文化,更承接培训、调解纠纷、议事评选等事项,壮大了集体经济,巩固了群众基础。有了群众的支持,王上村建起了猕猴桃园、盖起了民宿,新引进的果酱生产线也即将投产。

前来参观的人多了,经济效益好了,农民的精神风貌也更好了。“品茶的时候,有村民主动拿出自己家里的富硒鸡蛋给大家品尝,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乡村学堂教师高安让说,“要通过乡村学堂把创业致富的故事讲给群众,让大碗茶成为群众的‘致富茶’”。(陕西日报记者 王帅 实习生 巨高飞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