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医院陪诊”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知识] 时间:2024-05-11 10:33: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0次

原标题:东方时评丨“医院陪诊”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最近,医院陪诊26岁女孩当医院陪诊的东方新闻,让“医院陪诊”这一个职业走入公众的时评视野。据陪诊女孩小宇介绍,丨满个性陪诊服务的足差对象主要是老年人,以及外地来的异化对医院不熟悉的患者,陪诊服务每天的化需工作是帮客户挂号取号,陪同看病做检查、医院陪诊取结果和药品,东方费用是时评半天200元全天300元。(6月5日《健康时报》)

不论是丨满个性异地就诊、在当地缺乏熟人网络,足差还是异化子女不在身边,抑或因为隐私原因不便找亲朋好友陪诊,化需无人陪诊的医院陪诊无奈与无助,也属于“就医难”的范畴。 “医院陪诊”作为一个新兴职业,既满足了一些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也为一些劳动者提供了价值实现的渠道,实现了双赢乃至多赢。

那些集聚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的大医院、好医院,往往会存在着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失衡。医院就像是一个迷宫,挂号、就诊、检查、取结果、取药、缴费通常散布在医院的不同地方,不少求医问药的患者都被搞得晕头转向。一些在智能社会“慢了一拍”的中老年人不会使用网上预约挂号,跑到医院才发现自己白跑了一趟;一些孕妇、残障人士力不从心,需要他人的帮助。

在社会分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一些曾经被忽略和漠视的小众需求,被重新发现和捕捉到。当陌生人社会遇到老龄社会,当独居生活遇上异地养老,当工具理性遇到消费社会,“医院陪诊”等新兴职业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一方面,患者有“花钱买服务”的需求,虽然花了钱,但他们却省心省力省事;另一方面,一些人通过医院陪诊将自己的经验、技能、知识和劳动转化为财富,在市场中得到合适的回报和激励,何乐而不为?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在他看来,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患。在供求失衡的格局下,许多医护人员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运作,在帮助病患上力有不逮。“医院陪诊”通过市场化手段,健全了病患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他们求医问药的道路更加顺畅、高效和优质,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医院陪诊”目前准入门槛较低,也缺乏相应的职业规范,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医院陪诊”也应该未雨绸缪、加强风险防范,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确保双方的权利与责任;这看似是“紧箍咒”,实际上却是“安全帽”。

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富矿”,“医院陪诊”需要的不是竭泽而渔的开发和利用,而是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当陪诊服务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当陪诊服务被纳入法治化轨道,消费者才会托付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供求双方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杨朝清)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