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视频 | 万玛才旦谈电影人生:希望做一名民族文化的冷静观察者

[娱乐] 时间:2024-04-26 17:12: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2次

原标题:椰视频 | 万玛才旦谈电影人生:希望做一名民族文化的椰视冷静观察者

点击观看视频

12月10日,万玛才旦出席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活动,频万并与青年导演交流。玛才民族记者 沙晓峰摄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旦谈电影的冷梦,那你会忘记我的人生梦;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是希望你的梦。”作为藏族电影新时代的做名撞门者,知名导演、文化编剧万玛才旦的静观电影注有他独特的文学气质和诗意,就像一条静谧的椰视河流,将藏地文化细腻地呈现在大众面前。频万

12月10日,玛才民族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旦谈电影的冷万玛才旦作为电影节大师班开讲嘉宾,人生以“藏地影像诗”为主题,希望跟青年导演和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他说,“我希望做一名民族文化的冷静观察者,无力改变,那就真实纯粹地呈现这些东西。”

12月10日,万玛才旦出席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活动。记者 沙晓峰摄

“创作是一种表达或者享受孤独的状态”

万玛才旦的创作生涯可以追溯到青年时期,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写小说,处女作发表于1992年,当时他还是一名小学教师。

“那个时候创作完全是自发的状态,白天上课,晚上的闲暇时间就自发记录,很难说是一个创作的状态,是一个表达或者孤独的状态。”万玛才旦在分享会上说,“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快乐单纯,有些人就会孤独伤感,我属于后者,这也是受家庭环境等很多层面的东西影响的。”

从小喜爱电影的他或许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导演,“小时候没有任何可能去学习电影,看一场露天电影跑几个小时,也是一种享受。”他称,自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很大,看神话故事就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那时候也不知道电影制作,只是纯粹地享受电影,甚至不知道电影后面有导演。

万玛才旦是第二次参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上一届电影节中,他执导的第七部电影《气球》摘得金椰奖最佳影片奖。他在采访中透露,《气球》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偶遇的画面,有一次他经过中关村看到空中飘过红气球,这个场景让他萌发了这个关于信仰与现实如何抉择的故事,灵感来了迅速构思,两周就写出来剧本。

很多人认为,敏感、惆怅似乎是万玛才旦电影的底色,但他自己认为,“大家说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其实创作这件事本身就跟人天生的性格、品性有关系。”

12月10日,万玛才旦出席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活动。记者 沙晓峰摄

“不去改变,真实呈现,电影里有我的态度”

万玛才旦的作品有态度,也有自己的思考。从《静静的嘛呢石》到《气球》到2005年创作的《静静的嘛呢石》,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个人韵味,擅长在作品中加入梦幻与现实的交错感,但不是刻意地强调藏族文化的神秘,而是让人看待世界时,多了一个全新视角。

业界专家认为,“这种独特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虽不是主流,却赢得了足够的尊重——因为它打破了商业片一成不变的苍白,让电影变得更为艺术和优雅。”

万玛才旦在分享会上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时,《静静的嘛呢石》拍出来后获得当年的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电影100年终于有第一部藏族人自己创作的、反映自己民族当下处境的一部影片,感觉很好,但也深深地感到悲哀。”

当主持人问及藏族观众对其作品的印象,他讲述,“第一部作品《静静的嘛呢石》拍完之后,在几个大城市做了一些展映,在部分城市放的时候是露天场地,荧幕两边坐满了人,一个法国记者拍了照片,感觉很温馨,月亮慢慢升起来,观众好奇地看着影片中自己的生活,这么清晰的呈现在荧幕上,觉得很亲切。”

从前电影文化在藏地几乎是空白,没有任何根基,但这几年让他欣慰的是,“随着电影知识的普及,我看到很多年轻人逐渐走出来,拍出自己的作品,从市场层面讲,随着呈现作品的多样化,市场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深,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作为华语电影领域出色的电影代表之一,万玛才旦有深刻的创作感悟,从《静静的嘛呢石》到《老狗》,很多人称之为故乡三部曲。他说,“从本质上讲,电影改变不了什么,但有自己的态度在里面,我希望做一个冷静、清醒的观察者,无力去改变现状,那就真实纯粹的呈现这些东西。”

12月10日,万玛才旦出席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活动。记者 沙晓峰摄

“海南电影产业发展需要‘人才+题材’”

两次参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万玛才旦感受最深的是,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影片选择更多元,版块内容非常丰富,为业界和影迷打造了一个观看、交流、探讨电影的平台。

谈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具本土特色的标志性单元——沙滩放映,万玛才旦认为这样的观影方式非常亲民,拉近了电影与市民、游客的距离,他说,“小时候我们也是看露天电影长大的,只是环境和空间不同,但那样的气氛、那样的记忆非常容易触动人。”

他认为,从全国来看,海南为影视产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扶持和创业投资对接环境。他建议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要和更多国际电影节接轨,并考虑在固定地点举办,围绕系列主题开展活动,这样能更好地为电影节“聚人气”,起到品牌集聚效应。

作为“藏地新浪潮”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他也积极参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青葱计划”,提携和影响青年导演,培养年轻导演。对于海南电影产业的发展,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一方面需要创作者,也就是培养电影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发现好的电影题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方式,需要创作者更加深入的进入内容,认知他们、了解他们,才能拍出触动人心的作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刘丽萍|文 沙晓峰|图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