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报告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就业?

[探索] 时间:2024-04-26 10:39: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0次

这段时间,高校不少双一流高校陆续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毕业报告毕业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生业生去比上年增加167万人,名校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儿业新春刚过,高校2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出,发布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毕业报告毕业毕业生的生业生去动向备受社会关注。近日,名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了多所知名高校的儿业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受疫情影响,这些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受到冲击,高校境内深造人数稳步增长;在就业选择方面,发布毕业生中产生了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在地域选择上,毕业报告毕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毕业生的新选择。毕业生出国深造减少,灵活就业成新选择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的出国留学比例普遍有所下降。从近几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2019年,北大毕业生出国(境)留(求)学人数为1155人,比例为14.79%;2020年出国(境)人数为1084人,下降至13.34%;2021年,该人数下降至793人,比例下降至8.17%。其中,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从2019年的30.01%降至18.90%。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的出国(境)比例为15.3%,2020年降至9.6%。2021年,该人数进一步降至517人,相比于两年前已经腰斩,比例降至6.9%。如今,不少知名高校的出国深造比例都降至一成甚至一成以下。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1届本科生整体深造率为64.31%,出国(境)深造率为10.77%;东南大学2021届本科生境内升学占比48.26%,境外留学率为10.53%;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国内深造比例为25.32%,出国(境)深造比例为8.91%;南开大学2021届毕业生有523人选择境外升学,仅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6%;东北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留学占4.8%。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就业形态正在涌现。国际劳工组织2016年发布的报告——《世界非标准性就业:理解挑战、塑造未来》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从标准就业到非标准就业的转变,世界各国非标准就业正在普遍化。一般来说,非标准就业是指‘标准雇佣关系’范围之外的工作,分为四种类型,即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工作、临时介绍所工作和其他多方雇佣关系、隐蔽性雇佣关系和依赖性自雇就业。非标准就业的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给劳动世界带来的改变。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岳昌君说。在今年众多高校的报告中,灵活就业成了非常有存在感的一项数据。据悉,南京大学2021年本科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数为218人,占比7.01%;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2021届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人数为24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57%;华东师范大学非公费非师范生本科毕业生中灵活就业比例为11.9%,硕士生中灵活就业比例为3.07%,博士生中灵活就业比例为4.14%。另据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自2003年开展的全国调查显示,在毕业生去向结构中,单位就业占比都在50%以下。相反,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等非标准就业占比呈总体上升趋势,成为高校毕业生必须面对和接受的就业形式。国家重点行业单位受青睐,基层就业增多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越来越多名校大学生认可的就业方向。从不少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也能看出,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单位,以及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高。例如,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计8993人,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及重点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6.29%,其中到国资委直属骨干央企、重要科研机构就业人数占21.76%;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共342人,比2020年增加32人,近5年校本部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人数总计1139人,呈逐年增长趋势;北京交通大学在2021届签约毕业生中,到国家重点领域(信息技术、轨道交通、建筑、金融、电力、军工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66.47%。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也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据统计,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超五成选择京外单位就业,200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不少同学主动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例达49.61%;中国政法大学有271人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工作。选调生也成了不少名校学子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南开大学有311人从事国家、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近5年校本部毕业生赴基层单位定向选调生就业人数总计836人,数量和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华东师范大学选调生就业人数为126人,比去年人数增长38人,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行业选择上,金融业、教育行业、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科技行业等都成了毕业生们的热门就业领域。例如,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协议的行业分布前三名依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教育,金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此外,不少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高校在就业行业上有明显倾向,体现了自身的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方向。例如,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到国家党政机关就业比例较高,有873人进入机关工作,占落实单位总数的42.05%;北京交通大学在2021届签约毕业生中,到轨道交通行业就业共792人,占签约比例17.57%;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从事教育-学历类行业所占比重最大,达42.94%。投多少份简历,才能收到录取通知书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多所学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些名校毕业生们也下了不少功夫,从开始求职到找到工作,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求职准备时间较为充分,68.94%的毕业生用一年及以上的时间准备求职。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求职所用平均时间中,2-3个月为23.17%,3-6个月为26.47%。对于名校大学生来说,需要投多少份简历才能收到录用通知?不少高校数据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需投递20至30份简历,经过层层筛选后,多数学生会拿到2至3个录用通知。南京大学超五成毕业生均反馈投递简历份数集中于10份及以内,其中硕士毕业生投递简历份数高于本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调查显示,本科生平均投递简历13.47份,获得5.47个面试机会,获取2.31份录用通知,平均历时2.52个月;研究生平均投递简历22.23份,获得9.60个面试机会,获取3.25份录用通知,平均历时3.09个月。此外,南开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简历31.62份,平均获得面试邀请10.28个,平均收到录用通知3.01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23.34份简历,与去年相比减少0.87份,毕业生平均每人获得2.92份录用通知,从学历来看,硕士获得录用通知数量最多(3.29份),其次是博士(2.39份),最后是本科(2.25份)。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各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也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岳昌君认为,大数据时代,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信息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率十分必要。近年来各高校都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但是没有全国性的就业质量报告。建议基于高校毕业生总体数据发布全国的总体报告。此外,岳昌君表示,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既要提升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又要提高学生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所谓‘高质量就业’,或者‘好工作’,基本条件是能够让个人的兴趣、专业与职业统一协调起来。按兴趣选择专业,才能有热情学习好;按专业选择职业,才能做到学用结合,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水平。因此,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岳昌君说。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