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引发业内人讨论:科幻电影的中国表达

[休闲] 时间:2024-04-26 23:41: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44次

  《流浪地球》自正月初一上映以来,流浪论科就一直热度不减。地球截至2月21日,引发业内影影片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人讨而日前《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与《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的幻电对话也引起不小关注,被称为“科幻界双神对谈”。中国

  《流浪地球》火了,表达关于中国电影是流浪论科否走出了寒冬的争论声再次响起。尽管众说纷纭,地球但一部国产科幻电影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引发业内影讨论和关注,本身值得庆贺。人讨除了“流浪”的幻电诗意与让人大开眼界的特效,影片中传递的中国华夏文明关于亲情、土地、表达家园的流浪论科理念,更是在人文精神的层面触动了观众,引发了业内人士对这部电影的讨论。

  “修改次数最多的一个镜头达251次”

  看完电影后,著名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评价道:“无论是书写方式、制作方式都做了颠覆性、充满创新性的表达。无论电影工业化的成熟度,电影思维想象力的丰富度,类型化表达的成熟度,在国产电影创作上达到一个新高度。”他甚至盛赞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里程碑”“中国硬核科幻开山之作”等等,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业内人士对《流浪地球》有口皆碑。所有的讨论中,一个共识则是,依托于刘慈欣天马行空的科幻文本,青年导演郭凡将其可视化的努力,让多数走进影院的人“惊艳”了一把。

  然而,如此高的评价背后,是导演与制作团队的精益求精,甚至是超乎寻常的勇气与魄力。

  鲜有人知道,这个大项目,在开始只有包括导演郭帆在内的两个人。

  “因为缺乏经验,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信任的问题,外界还是抱着一个怀疑的态度来审视,为什么是你?你有什么能力?你能不能做好一个科幻片?”

  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和团队不仅有想法还有能力,郭帆和团队先做了故事大纲,写了剧本,并拿出了3000多张概念设计。经过不断的打磨,他们后来做了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

  “这样一步步,让我们所接触的合作伙伴可以看到一个关于电影大致的雏形,从而慢慢建立起信心。大家可以看到片尾字幕,我们的团队最后达到了7000多人。”这个过程中,导演郭帆心里也越来越有底了。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说,“中国电影工业化起步较晚,近十多年发展迅速,但是制作水平、工业化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标志之作,在制作上为中国电影界树立起了标杆,特别是拍摄科幻题材电影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制作水平。”

  他认为,《流浪地球》主创团队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不把钱花在流量明星上,而是用在电影场景、道具、特效、数字制作上。电影庞大的、宏大的制作过程,应当说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基础,除了8000多分镜头的画稿,还有1万多件道具制作,2300个特效制作合成镜头,这些数字又不是一次可以完成,而是反复多次,制作团队为此花了大量的心思。

  据导演介绍,该电影75%的特效是由国内团队来完成的,另外25%是韩国和德国的团队完成,其中“修改次数最多的一个镜头达到了251次,我们的团队可以说是尽了全力。”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