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雅克·贝汉和他的自然世界 正文

雅克·贝汉和他的自然世界

[焦点] 时间:2024-04-28 21:22: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5次

对于热爱自然的雅克观众来说,刚刚逝世的贝汉法国导演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鸟的世界迁徙》《喜马拉雅》《海洋》…… 这几部作品是自然纪录片史上的丰碑之作,也树立了雅克佩林作为自然纪录片导演的雅克扛鼎地位。

雅克·贝汉并没有从事自然科学的贝汉背景,由于天赋极高,世界他高中毕业后便当上了演员,雅克1966年便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狮奖,贝汉是世界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之一。不过,雅克从1989年为《猴族》担任制片开始,贝汉贝汉投身到自然纪录片的世界世界中,直到2016年的雅克《四季》为止,20多年间,贝汉他共制作和拍摄了7部自然纪录片,世界部部经典。

雅克·贝汉在《迁徙的鸟》拍摄中

贝汉曾告诉媒体,拍摄自然纪录片是他童年时的梦。这倒不是因为他从小就和大自然很亲密,正相反,他从小就去了寄宿学校,校门紧锁,他总想着如何可以跨越大门和高墙。对他来说,自然对他来说如梦似幻,正是封闭的环境,激发了他对这些梦幻的渴望。我热爱的是和鸟儿在天空飞翔,和鱼儿在水里游泳的经历,为实现这些,所有一切都是值得的,很值得。

而拍摄《迁徙的鸟》的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英国人和一个加拿大人带着加拿大鹅飞行的故事。我喜欢这部纪录片的原因是它没有说教。我意识到,我想跟随不同种类的鸟儿到世界各地去,提醒我们,我们在这个星球上并不孤单,我们与其他生物共享土地,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

贝汉的自然纪录片有一个有别于他人的特点,那就是几乎没有旁白,人声仅限于最基本的介绍。比如在《迁徙的鸟》中,观众会听到身边的鸟儿的翅膀拍打声,沙丘和雪峰在翅膀下流过。

《迁徙的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察角度

我不喜欢旁白,贝汉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根本不喜欢解说。如果你在一场古典音乐音乐会上,闭上眼睛,你就会做梦。这部电影也是如此,只不过眼睛是睁开的。有了解释,它就不再神秘,就像爱情,不再是一个谜。

拍摄《迁徙的鸟》花了五个摄影组三年的时间,旅程遍及从亚马孙河流域到北极的40个国家。当时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航拍用的无人机尚未诞生,如何跟踪鸟儿?贝汉用了创新手段,他使用了滑翔机、遥控滑翔机、直升机、三角翼滑翔机……等各种飞行器,还在气球上装上了摄像机。同时,他招募了100多名生物学研究生负责饲养影片中出现的鸟类,以建立熟悉感。当它们开始迁徙飞行时,便能接受这些养父母乘坐着这些飞行器和鸟儿们并排飞行了。

摄影师与鸟儿一同飞行的场景本身也如梦幻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得以从迁徙中的鸟儿的角度来重新看这个世界,知道了在春天乍暖还寒时候,向北行进数千英里,或在秋天的寒风中向南飞行是什么感觉。当非洲白鹈鹕、大天鹅和雪雁在乡村上空飞行时,你离它们是如此之近,以至于你可以看到小股气流是如何吹动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的。不难想象,这部于2001年上映的纪录片,为新千年的观众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奇观。

贝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使得他的工作速度并不算快,《迁徙的鸟》之后,直到2009年《海洋》才问世,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当时成为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

《海洋》剧照

而《四季》则在2016年上映。这部纪录片探讨的是上个冰河世纪后,覆盖着欧洲的大片森林的命运,展现人类是如何逐步介入、改变森林和动物的命运的。

摄制组辗转法国、挪威、荷兰、罗马尼亚和苏格兰的森林,追踪从冰河时代到当代的野生动物的历史,记录下人类很少看到的动物行为。在此片中,贝汉再次展现了让人大开眼界的高难度摄影:迁徙移动声势壮观的驯鹿群,阳光变化导致树的影子在地上迅速生长,野马在树林里踏尘飞奔并施展后腿飞踢,怯弱的小雁鸭最后一个从高高的树洞上跳下,大雪茫茫万籁俱静的美极森林……有快有慢,有动有静。

镜头与动物之间似乎没有距离

同样的,这部纪录片只有非常少的旁白,取代人类声音的,是动物们的声音:颤音、鸣叫、嚎叫……片中也只有极少的人类身影。贝汉在采访中说道,最初,我们将人类放在电影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但我们很快发现人类会抢走观众的所有注意力,我们本来想突出的动物一下子就变成了配角。观众们的思维方式也一下变成了:人类身处动物之中会干什么?于是从拍摄,到修改剧本,到剪辑,我们都在试图为人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最终我们决定只给人类留下几个侧影。

动物是《四季》的主角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雅克·贝汉的逝世,他的自然纪录片作品就此定格在《四季》,愿他的灵魂如鸟般自由翱翔。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