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纪事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特别访问:带着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村书记

[休闲] 时间:2024-04-28 10:09: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6次

原标题:美丽乡村纪事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特别访问:带着村民走上致富路的美丽村书记

靖宇县城东25公里,有一处临河的乡村乡村小村落,名为清河村,纪事记这里被群山环抱,走进走上致富仅有一条柏油路连通外界,看小康丨村民辛勤耕耘,特别日出而作,访问日落而息,村民村书一切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美丽

然而,乡村乡村过去很多年里,纪事记时断时续的走进走上致富自来水,蜿蜒泥泞的看小康丨土路,摇摇欲坠的特别泥土房,裸露在外的访问地沟,不停地散发着恶臭……这个小山村一直被贫困笼罩,“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孩童都知道的顺口溜,曾是清河村村民眼中一眼望到头的一辈子。

2015年,脱贫思想进入这片热土,摆脱穷苦的信念在此生根,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平整的柏油路,整齐的砖瓦房,私家车也不再是稀罕物件……清河村咋就富了?清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波功不可没!

迁徙人口成村落 贫困村屯脱贫难

根据资料显示,清河村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通过人口迁徙,形成不到2000亩的耕地,100多户、300多人的清河村。

“那时候人口没有现在多,地也很少,多数家庭都吃不饱,我是知道那滋味,难受啊;前几十年解决温饱问题是村干部的主要工作。”有过饿肚子经历的张波,对那段经历的记忆格外深刻。

据了解,2015年清河村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76户185人,主要贫困原因基本集中在缺资金、缺劳动力,因病因残等。“人均土地少,农作物又是看天吃饭,有力气的年轻人都背井离乡打工去了。”张波也想过逃离此地,谋一顿饱饭。

在2014年以前,清河村的耕地中只出现过两种作物,一种是玉米,一种是大豆,赶上丰收年的时候,地多的农户家才能赚上2万元。“那时候没知识,更没技术,还缺资金,想尝试种别的也折不起本。”张波说,那时候村里有句话叫,种地的不如养猪的,养猪的不如外出打工的。

“品” “建”协力拔穷根 经济作物燃希望

2015年,清河村驻村书记来了,结合摸排走访,寻找接地气扶贫方案,着力打造符合清河村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建。”

“清河村扶贫方案出台后,多数村民还是穷怕了,不愿意相信眼前的政策,脱贫的心气早被磨灭了。”张波说,村干部们只能挨家挨户地解读政策,为了让大家增强致富信心,他本人率先带头签订经济作物贷款,尝试蓝莓种植。

那段时间,张波跟着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考察成熟案例,结合农耕经验,为第一批贷款的农户种上蓝莓果树,由于只注重产量,多数农户没有看到喜人的收入。“一直到吉林农大教授吴林的到来,我们才知道蓝莓到底该怎么种,经济作物更看重质量。”

从那以后,清河村蓝莓种植培训班正式上线,一年春秋两次规模培训,为村民的蓝莓种植答疑解惑,如今的清河村蓝莓培训不仅更为频繁,线上培训更加成为常态。“就是这一步一步地推进经济作物的种植,为我们打开致富之路。”张波说。

中国吉林网“美丽乡村纪事——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型融媒体采访组到村里的时候,一年的蓝莓收获季刚过,“亩收入大概在1万元左右,”说起今年的收成,张波笑得看不见眼睛,他说,各家种的面积不一样,收入也不好一概而论,但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是真的。

“下一步,村里还想带着大家建冷库,有了冷库,蓝莓就不着急卖了,哪怕多存一个月、二十天再上市,收入都能更多一些。”张波说,冷库存放蓝莓,还能等到冷一点的天气再让蓝莓上市,到时候,清河村的蓝莓就不止可以供应省内和附近省份,还可以销往更远的地方,让清河村蓝莓的品牌被更多人知道。说起这些,张波晒得黝黑的脸上,笑容更加灿烂。

中国吉林网 吉刻 APP 记者 曹逸群 王昕 高畅/文 张秋磊/摄影 王禹/摄像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