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有“为”丨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女教师:爱是她们最鲜亮的底色

[热点] 时间:2024-04-29 02:54:5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8次

原标题:湘女有“为”丨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女教师:爱是为她们最鲜亮的底色

编者按:巾帼繁如花,照亮前行的湘女校女方向。在新时代的有丨育学舞台上,千千万万的株洲最鲜“她”在家与工作中书写着坚毅的人生华章,逐渐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市特殊教重要力量。在这个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教师春天里,我们迎来了独属于女性的爱们节日——三八国际妇女节。湖南省妇联联合红网推出“湘女有‘为’”专题报道,底色走近这些在各行各业挥洒才智与激情的为女性,感受她们积极拥抱新时代的湘女校女责任与担当。

红网时刻记者 肖依诺 实习生 赵培霖 长沙报道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有丨育学教师,她们不仅仅奔走在教学楼,株洲最鲜手里拿着的市特殊教,也不仅仅是教师书本。

在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爱们这里的女教师们可能一边讲课,一边给学生擦鼻涕;下了课,她们跟在后面辅助孩子们洗手、大小便;学生睡着了,她们在旁轻轻为其添被加衣。

在这群残障学生面前,她们比起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更像与孩子如影随形、同欢笑共悲伤的“母亲”——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温柔地渗透进那些脆弱带刺的小世界。

近日,红网时刻记者走近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女教师,聆听她们背后的故事。

李智:这里的孩子比你们更需要老师

李智。

放弃宽敞明亮的普校校园,选择前去偏僻破旧的沅江特校,再到株洲特校延续职业生涯,是李智做过最勇敢的事儿。

“让一个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比教研课题更难。”李智告诉记者。

李智不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起初,为了更快进入角色,她白天向同事讨教,晚上翻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反思白天上课的内容,反复修改备课。同时,她学习以平和的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残疾孩子,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李智曾遇到这样一位小男孩:身患智力障碍,没有语言能力,更没有基本的规范意识和正常的思维、情感意识,动辄哭闹、吼叫、破坏物品,严重时甚至会自伤。通过沟通与观察,她得知,长期的家庭生活使这小男孩已习惯妈妈陪在身边,一来到学校,他便极度焦虑,只能用极端的方式表达情绪。

于是,当这小男孩每天来到学校时,李智总会微笑着来到他的身旁,拉拉他的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头,给他递上一个小玩具或一包小零食,和他聊上几句。“虽然孩子可能不理解老师在跟他说些什么,但在师生间几秒钟的对视中,他一定能从老师的态度中感受到什么。让他知道,老师和父母一样关爱他。”渐渐地,小男孩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已经少有哭闹的情况发生。

给学生换尿湿的裤子,辅助他们洗手、大小便,甚至还要帮一些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疾较严重的孩子擦屁股……这些都是李智的日常工作。她经常一边上课,一边给学生擦鼻涕。

11年的特殊教育生涯,李智从未后悔。当她曾经的学生问她为何要离开普校时,她只是笑笑:“这里的孩子比你们更需要老师。”

唐奕:让折翼的翅膀飞得更美

唐奕。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一直是唐奕的最爱。

唐奕出生于教师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她从小便为教师职业埋下了渴望的种子。1998年,她进入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了一名舞蹈老师,这一做,就是24年。

学生们由于听力上的残疾,听不见音乐,感受不了音乐节奏,唐奕就成了他们的耳朵。“帮他们听声音,用手语一遍又一遍地数节拍,是我每天课上的基本动作。”

舞蹈课的训练艰苦枯燥,在无声的世界里,学生处于被动机械学习的状态,这样势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唐奕创造性地在舞蹈教学中应用游戏,让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

“我在教学中应用游戏导入新课,如舞蹈《比一比》,我先请一位学生和我一起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于是,学生们一个个也和同伴玩起了这个游戏。”唐奕告诉记者,此时,学生们是放松的、快乐的,他们在游戏、音乐中很快学会了动作。

多年来,唐奕一直利用休息时间坚持带舞蹈队训练,学校操场、排练厅、体育馆到处都是她和孩子们的身影,双休日、节假日也总是加班。即使是刚怀孕,顶着炎热的天气和强烈的妊娠反应,她仍能坚持下来。

孩子们用舞蹈换来座座奖杯,而唐奕始终在背后默默为这些“天使”修补翅膀。

“让折翼的翅膀飞得更美,这是我多年来从事舞蹈教学的理想和信念。”唐奕说。

余珍容:聋哑儿童康复道路上的“余妈妈”

余珍容。

在株洲特校的聋哑学生中,不论是已结婚生子的中年人,还是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抑或是刚入幼儿园的小孩子,都亲切地称呼同一个人为“余妈妈”。

他们口中的“余妈妈”,就是余珍容,株洲市首位特殊教育正高级教师。参加工作26年来,余珍容始终致力于聋哑儿童的康复工作,于1998年创办了株洲市第一个语训班并积极推进课改,确立普幼集体课教学活动与个别化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聋儿康复的新路径。

学前康复的学生因为年龄小、康复任务紧迫,需要家长陪读,家长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家园共育,她开创并主持家长培训工作多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培训活动共计一百余次,不但在康复教育知识和技能上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还给予了家长心理上的疗愈。

全面康复聋哑学生,缩小与同龄孩子的差距,不仅要满足他们作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也要进行听力补偿或听力重植,在听觉言语能力方面进行抢救性康复。因此,她积极推进课改,提出了“立足康复,全面发展” 的教育理念,致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从业26年来,已经有60多名聋哑学生在余珍容手中成功康复,她的努力和付出结成了累累硕果。

“康复一个,幸福全家,造福社会。”余珍容说,这是她秉承的工作信念,也是她26年如一日的梦想。对于她与她们来说,爱是教育的底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肖依诺 赵培霖)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