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投票“验收”!清远英德探索镇人大闭环跟踪监督民生实事

[探索] 时间:2024-04-30 06:24: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7次

原标题:代表投票“验收”!验收清远英德探索镇人大闭环跟踪监督民生实事

最近,代表大闭督民在清远英德市浛洸镇,投票探索四场由人大代表组织的清远满意度测评,将当地政府工作中的英德薄弱环节给暴露了出来:有2项重点工作、1件民生实事项目被代表们集体评为“不满意”,镇人踪监这让有关部门陡然紧张起来。环跟

对政府实行监督,生实事是验收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基本职能,如何实现有效监督,代表大闭督民而不流于形式、投票探索失之于宽松软,清远这在镇一级显得尤为重要。英德自我省“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活动开展以来,镇人踪监英德推动各镇人大对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票决产生的环跟民生实事项目“一跟到底”,依托联络站或代表小组,通过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叠加次年初由代表投票进行满意度测评,实现了全链条全流程跟踪监督。

“一年三问”破解监督“无果而终”

如何在镇一级对政府全年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英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蓝文坚说,英德的尝试源于以往乡镇人大工作过于零碎化,镇人大闭会期间履职手段有限,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多集中于某一专项工作或某一时点,许多监督项目听完报告、视察调研完就了事,没有系统持续地跟进,常常无果而终。

正是着眼于“一追到底”和“刨根问底”,从2018年起,英德在探索跟踪监督上进行了一番制度设计。

这项监督从年初就开始,每年初的镇人大代表会议,代表投票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一道被纳入跟踪监督项目,由镇人大主席团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等事项。

英红镇的英红小学,曾因排水管容量不足,校门口雨季时常发生严重内涝,严重影响2300名师生出行。英红镇人大主席向文敏介绍说,2018年初,整治工程被列入镇民生实事项目,当地联络站代表随即出动,实地视察后提出修改整治计划的建议,工程应提前到9月开学前完成,并且在竣工前应有具体措施保障雨天内涝时出行问题,建议反馈后马上被职能部门采纳。

在民生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跟踪监督便以代表小组“分项包干”的形式进行。进入7月,英红镇的代表主动听取镇规划所工程进度汇报,实地查看建设进展,在这次问政中,代表再次建议:要更换直径更大的排水管、增加沙井盖数量。尽管需要额外增加十几万元费用,但有关部门依然按照代表建议,协调改进施工方案。

到了年底,项目做得好不好,镇人大主席团还要组织召开“问结果”会议,在代表小组书面报告的基础上,对政府年初允诺的事项进行询问和答辩。就在英红小学校门口排水管整治工程完工不久,驻站代表便实地查看,还邀请了小学校长到场,听取对工程的评价。

代表的“一年三问”,让职能部门在办理民生实事时含糊不得。整治工程竣工后,英红小学校门口再没有出现内涝,师生出行难题得到解决。

代表分站跟踪力求“问到点上”

在推行“一年三问”探索逐步进入“深水区”后,问题也随之而来:领域广泛、专业度较高的实事项目,怎样匹配专业对口、了解详情的代表,真正问到点子上?

对此,英德市浛洸镇尝试对实事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分站跟踪”,根据辖内4个联络站代表文化、职业、居住结构的不同,监督项目被分为教育文化、城市建设、农林水和环境卫生四大类,相对固定地分解到联络站。

“分下去的监督项目基本是为联络站‘量身打造’的,驻站代表每年初就能知道全年跟踪任务,这样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会主动关注相关内容,注意收集选民对相关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浛洸镇人大副主席徐胜解释说。

作为英德的中心镇,近年来,浛洸镇集聚大量附近人口,但也导致了学位紧缺、“大班化”教学严重、功能场室被挪用为教室等一系列问题。此前,当地代表曾多次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加快建设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但迟迟得不到落实,群众意见很大。

去年初,在代表票决产生的十件民生实事中,加建镇中心小学、第二小学和初中相关教学楼、宿舍楼的实事就占了3件,体现了很大的民意。

“不能再拖了。”徐胜说,在分析以后,这3件实事项目都分给了第二代表联络站跟踪督办,“主要考虑到镇里的教师代表大都在第二代表联络站辖区,他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受最迫切,积极性更高,同时第二小学也在那里,便于代表了解情况。”

从去年4月起,联络站先后组织代表开展4次现场视察和两次专题议事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在代表持续监督和跟踪下,镇政府自筹近600万元资金,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历史遗留、财务纠纷、土地纠纷等问题。

如今,浛洸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和镇初中宿舍楼已经交付使用,第二小学教学综合楼也将在今年9月前交付使用。

在浛洸镇人大主席林培标看来,过去镇人大临时确定监督活动主题,导致代表专业储备不够、仓促上阵,监督效果不尽理想。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站跟踪后,既能使熟悉相关领域的代表参与监督,又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有助于代表有的放矢、督到点上。

“不走过场”的测评“让人倒吸凉气”

对于承办民生实事的职能部门而言,“三问”之后,并不是终结,真正的“杀手锏”在于第二年还要过代表投票“验收”这一关。

在第二年初的镇人大代表会议上,参考“问结果”的情况,代表对政府上一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这并不是“你好我好”的走过场。在今年的测评中,浛洸镇就有非洲猪瘟防控、排水沟整治、镇区路灯改造3项工作被代表评为“不满意”。

对于这些“不满意”单位,镇人大主席团会组织代表开展工作评议,对问题跟踪监督并限期整改,连续两次满意度测评排名靠后,单位将受到质询。

去年的满意度测评,就让浛洸镇党委委员马智平倒吸了一口凉气,由他分管的城镇办和城建中队分别排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二。

虽然脸上挂不住,但马智平直言,测评前其实对这种结果早有预期。镇区乱摆乱卖、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环境卫生不尽如人意,经常被居民投诉,虽然2018年相关整治被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但至当年底仍没有取得有效进展。

测评“垫底”让镇里下定决心从根子上解决镇区环境卫生问题,为了及时向代表通报情况、争取支持,马智平光去联络站就有3次,“每次都是汇报整改进度,每次去压力都很大。”

一年整改期,马智平铆足了劲,不仅推动环卫工作成功“外包”,还通过主要街道划线、停车位划片,进一步规范交通管理,制定出台奖惩措施,有效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代表投诉两次以上直接出局。”

一年过去,马智平分管的城镇办、城建中队在测评中排名靠前,打了一场翻身仗,“今年测评时有信心多了,好多代表见到我就感慨,浛洸真的变化很大。”马智平说。

每年初由代表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以代表“一年三问”的形式跟踪监督,并在次年测评验收,英德的制度设计一环扣一环,一年接一年,形成了对民生实事项目层层嵌套、循环滚动的闭环监督。

自实施“三问一评一票决”跟踪监督工作机制以来,英德23个镇人大跟踪监督镇政府重点工作项目654项,已完成557项,完成率达85.2%;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279项,已完成240项,完成率达86%,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得到解决落实。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骆骁骅)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