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援吉医疗队员奋战吉林市抗疫一线

[百科] 时间:2024-04-29 13:05: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88次

原标题:黑龙江援吉医疗队员奋战吉林市抗疫一线

2022年3月14日和19日,黑龙黑龙江援吉医疗队先后有两批270人抵达吉林市,江援吉医他们由两名卫健委人员带队,疗队林市分别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员奋第二医院、战吉第三医院、抗疫第四医院、黑龙黑龙江省医院、江援吉医佳木斯附属第一医院、疗队林市肿瘤医院、员奋中心医院和齐齐哈尔中医院。战吉其中重症团队210人,抗疫进驻到吉林市中心医院重症疗区,黑龙检验人员 60人,江援吉医组建了2号楼13楼重症病房、疗队林市1号楼6楼重症病房。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诠释着无畏、奉献与坚守。

3月18日19:00,“小明哥”结束了重症监护室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20:00劳累了一天的他全身写满了疲惫走出了医院大门;20:30一道疲惫的身影出现在小区门口,他驻足而立,深吸了一大口气,揉了揉脸颊,他的脸上又露出的淡淡的微笑;22:00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好的!明白!没有困难!”他回头看见一脸担心的妻子,十分愧疚的说:“吉林的疫情加重了,支部派我去支援……”

赵泽明是一名来自佳木斯市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医生,科里、院里的同事都称他为小明哥。作为一位多次参加各种疫情防控、自然灾害救援、各种保障的医生,面对这次吉林市疫情,他再一次勇敢地站了出来,第一时间向党组织申请到吉林市的抗疫一线,他匆忙帮助领队组织、指挥支援团队的全体人员,清点物资,便登上了开往吉林的列车。

21日,参加完领队组织的临时党小组会议,小明哥心情无比沉重,他对队员们做了充分的战前动员后,和队员们一起参加了培训。培训过程中,从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到防护服的穿脱,他都一丝不苟地反复学习和练习,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相关经验分享给大家,帮助学习进度相对缓慢的队员,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22日是第一组队员入舱的日子,小明哥第一个穿上防护服、第一个进入病房,因为他知道他们既将进入的是重症监护室,这里的病人治疗有很强的特殊性,病情危重、身体条件很差,甚至全身上下留置满了各种生命通道,且有更强的传染性!他身先士卒,处理患者、做各种操作和治疗,不断的帮助、鼓励和安慰其他的队员,使大家逐渐进入了工作状态。

伴随着高强度的劳动,很多队员身上出现了湿疹、关节损伤等情况,随之而来的是队员的心理和情绪的波动,他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些动态,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逐个和大家用电话、视频沟通、聊天,为大家进行心理疏导,使大家能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

“来,王弟,这箱水给你,我爱喝热水,自己烧水就行!”“小李这些水果给你,我不爱吃水果”。每次物资分配时,他总是把物资优先分配给队员们,劳动时也总是第一个冲上前。

“医生,15床血压下降!”“快上调升压药!准备好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物品!”“医生,患者氧合变差,指氧85%!”“给予气管插管!小张我来吧,我身体比你好!”“ 有重患需要救治,我来!”......小明哥总是把危重、传染风险、治疗风险很高的患者分配给自己,风险较低的分配给队员。用高超娴熟的医术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用温柔体贴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灵;用耐心细致的讲解化解同事们的治疗难题。

偶尔,小明哥眼里也会闪过一丝忧愁,但当同事们问起时,他又总是笑呵呵地说没事,其实,他母亲身体不好,以前能不定期回家看看,现在因工作和疫情的原因,他已经三年没回家看望父母了。

这就是大家眼中的小明哥!队员们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找到他,他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身边,帮助队员分析问题、解决难题。他阳光般的笑容和温柔的话语,温暖着周围每一个人。

3月19日下午,两年来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孙佳斌副主任医师再一次和战友们进入了吉林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并肩作战。

隔离病房里,穿着防护服的孙佳斌医生总是身先士卒,率先进行高危操作。他是一个班次的医疗组长,在舱内参与重症抢救及救治工作,负责所有危重病人的诊疗工作。他亲自实施ICU专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等工作。11床的患者刘某是脑血管病后遗症并伴有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合并新冠肺炎,需长时间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肺内的分泌物很难排出,造成了通气功能障碍。虽然呼吸机的条件逐步上调,血氧改善仍不明显,眼看患者可能因为呼吸衰竭加重,危及生命,孙医生立即为他进行了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充分清理患者气道内分泌物,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患者的血氧有了明显的回升。经过几日的治疗,目前病人病情持续好转,已进行气管切开,脱离呼吸机仅吸氧病情就可以非常平稳。

两点一线封闭隔离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初期,孙医生工作拖鞋尺码较小,长时间的挤压使左脚拇指趾甲下淤血,但他仍忍痛坚持工作。他说:“救死扶伤、守护生命、争分夺秒,这就是我们的职责。与时间赛跑,我们就是要跑得更快,没有时间、也来不及想自己。”

袁博是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也是18人小分队的队长。他对重大卫生突发事件具有丰富的经验,曾经参与过甲流H1N1的救治,也曾多次参加大型公共事件的抢救。2020年他与重症团队成功救治一名新冠肺炎伴有脑出血患者。袁博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早起晚睡,除了完成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还要管理队员的操作、培训、心理辅导等等,只有在短暂的休息时间跟家人视频报个平安,儿子在手机上看到爸爸很是兴奋和激动,不停的说,爸爸,回家,回家……他和儿子说:“等吉林市的抗疫取得胜利,爸爸就回家。”

“又要去支援?你可要注意安全呀!”“菲菲!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保护好自己”“吉林加油!龙江加油!等你们凯旋”,在一声声叮咛中,刚刚修整复工不久的佳木斯中心医院ICU护士孔菲菲,踏上开往吉林市的列车,再一次开启了她的抗疫征程。

孔菲菲是一位有着17年ICU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也是一位支援过绥芬河、牡丹江、黑河抗疫的老兵。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当每个队需要有一名队员调到别的驻地单独进行闭环管理、独自上下班时,她便主动提出她去,还会主动安抚比自己年龄大的队员,支援队伍里总能听到她快乐的笑声。

整个重症病区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伴有脑血管、心血管等基础性疾病。一些常年居住在养老院的患者,由于没有家人陪伴,出现了抑郁的状况,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菲菲便成为了他们的听众,听老人们诉说家长里短,鼓励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他们讲故事说笑话,成为他们的窝心“小棉袄”。好多患者长期卧床、偏瘫、失语、意识不清,对这些老人来说,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翻身、气道处理、端水、喂饭、大小便处理,雾化,吸痰,采血气分析等等很多感染高风险的操作都得由医护人员完成。有一位92岁的老年患者,出现了肢体功能障碍、意识不清、大便失禁的症状,孔菲菲耐心细致地为他进行护理,一个班次下来要给老人擦10余次便,做10余次肛周护理,从不嫌脏、不嫌累。回到驻地酒店,她还承担着物资的统计、申报、分发以及队员核酸采样收集等工作,可她从不叫苦和抱怨,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欢乐的笑声。

佳木斯肿瘤医院史冬冬是一名有着12年重症护理经验的共产党员,3月19日晚她随医疗队到达吉林市后,即刻进入了工作状态,接管了吉林市中心医院重症隔离病房。

她接管的新冠患者中有带呼吸机的昏迷患者,也有癌症术后患者,其中有一位72岁的老人每次接班,她都先用贴心的话语去鼓励安慰老人,老人动情地说:“冬冬,你和我说说话我感觉你给我扎的针都不疼了。”她在给患者带来安慰的同时也得到了患者对她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由于防护服密不透气,几天工作下来她的皮肤起了大片皮炎湿疹,但是每当她看到护理过的重症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到普通病房接受治疗都是对她最大的鼓舞和战斗力的升级。

在这次“战疫”中,她不仅仅是一名护理人,同时承担起驻地30多名队友的后勤保障工作。她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每天负责将队友们所需的防护物资、生活用品、药品等进行分类统计上报给吉林市妇联;物资到时,她都是第一时间与送货人员交接,由于严格闭环管理所有物资只能放到驻地宾馆室外,她都要先进行严格消杀,在和队员们一起搬进室内分发给各楼层队员,剩余物品进行分类保管登记。每当有人问起她有什么需求时,她总是笑着说:“我爱人是一名基层公务员,也工作在抗疫一线,坚守在隔离点,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很懂事,我没有什么牵挂,为大家服好务就是我唯一的牵挂。”

这次对接黑龙江佳木斯医疗队的是吉林市妇联的后勤保障服务组。保障组的每个成员深知援吉医疗队员们每天进出重症监护区,工作十分繁重和危险,她们也深深地被医疗队员这种舍生忘死、勇敢无畏的精神所感动着。领队佳大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李树民主任自己的下颌、双手起满了红红的疹子却从不做声,每次都先帮助队员们协调相关药物和生活物资,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后。妇联保障组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物资采购尚需时间的情况下,一面协调中心医院为队员们配置药膏,一面把自家的绵羊油送到了李主任的手中。李主任一再地感谢市妇联,几天后他反馈说他的过敏症状已经好差不多了。

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作为后勤保障单位的吉林市妇联,也用真心回馈援吉医疗队员。一个月来,医疗队员尽心竭力地为医疗队提供各项服务,申报需求、调整餐食、运送物资、协调车辆、联系消杀,每个环节大家都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力争给队员们提供最暖心的服务。每遇队员生日,都提前为他们定制蛋糕,送上一晚生日面;面对队员提出的各种要求,无论早晚,都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让他们能安心地在一线战斗。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书桥

图片来源:吉林市妇联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