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椒”映红致富路 石林小密枝村过上好日子

[知识] 时间:2024-04-27 16:30: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73次

原标题:“美人椒”映红致富路 石林小密枝村过上好日子

夜幕降临,美人椒羊汤锅的映红阵阵香气从石林县石林街道小密枝村委会爱买龙村村民张文生家飘出。碾碎几颗“美人椒”撒在蘸水里,致富映衬着碧绿的石林葱花,热腾腾的密枝羊汤锅让人心头暖洋洋的。“这顿饭是村过为了感谢毕摩让咱们生活越来越好,得等他到了再吃。上好”“说了多少次,美人椒得叫陈书记!映红”家人的致富欢声笑语响彻夜空,幸福的石林生活让人都快忘了——4年前,张文生一家还曾是密枝建档立卡贫困户。

彝族文化传承人变身扶贫干部

停好小摩托,村过小密枝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上好工作队长陈润德身上的美人椒迷彩服还沾着泥点,兴冲冲的劲头,一看就是刚从地里出来。就着热腾腾的羊汤锅,陈润德和张文生打开了话匣子,说起这4年艰辛的脱贫之路都好生感慨。

“我家大儿子在湖北打工,每年务工收入近5万元,加上辣椒种植和打工收入,去年的收入跟以前相比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好日子是一串串地来。”对着昔日的“毕摩”、如今的扶贫干部,张文生有说不完的感谢话。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在彝族人民心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世袭制的毕摩传到陈润德这一代,已是第64代。作为毕摩传承人,陈润德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保护彝族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的使命。201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2016年作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的特殊人才进入石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研究所工作。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考虑到小密枝村委会是一个彝汉民族混居、彝族群众占比高的地区,选择一名懂彝语且在彝族群众中较有威望的人作为第一书记成为当务之急。于是,2017年,“毕摩”传承人陈润德被选派为石林街道小密枝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肩负起带领小密枝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美人椒”种出彝族人火红生活

一辆小摩托、一身迷彩服成了陈润德的标签。骑着摩托车,陈润德走过了小密枝村的山林泥泞小道,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走进了贫困户的田宅菜园,走入了贫困户的柴米油盐。一千多个日夜,辗转3万多公里,陈润德摩托车上的每一刻路码表,都记录了他在扶贫路上的点滴。

2006年,小密枝村委会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了台湾“美人椒”。但是,长期以来,辣椒粗放种植管理,难以形成规模,阻碍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2017年4月,在陈润德的协调带领下,小密枝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成立了“山头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党支部,采用“党组织+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模式,一举突破了10年来小密枝辣椒的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致富的道路。

红红的辣椒映红了村民的脸庞,也映红了村民的日子,更映红了小密枝村民的致富路。成立合作社以来,每年8月至11月是辣椒丰产期,合作社当日可吸纳工人500多人,每年可实现村民就近务工收入600多万元。其中,吸纳小密枝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户3人,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毕摩用新方式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村里很多人如是说。

“党员和群众本是天上的云,后来变成了雪,落在地上化成了冰,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此永不分离……”饭罢,张文生拿出大三弦,载歌载舞地唱起了歌。热情的歌声回荡在深夜的彝家山村,飘向了更远的地方。(记者 任翊翔 实习生 吴染熙 通讯员 毕艳兰)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