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养老更幸福?唱歌跳舞、吃饭下棋、医疗保健……社区全都有

[百科] 时间:2024-05-10 11:51: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50次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记者尤蕾 “老有所养”是儿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晚年理想生活。在今年的老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幸福下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唱歌吃饭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跳舞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康复护理、保健助餐助行等服务的社区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全都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儿养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更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幸福下棋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唱歌吃饭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跳舞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医疗未来。

  可见,对于养老,不仅是个人思考的问题,更是一国政府着眼于长期的规划。在全国两会中,不少代表委员就聚焦社区养老的话,献计献策。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不同,社区养老介于两者之间,究竟能够在未来养老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银发浪潮”席卷中国

  多数照护人员难以担起“家庭医生”和“生活保姆”的角色

  按照老龄化社会的两个指标,一是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而新生儿出生率并未增长那么快;二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或大于等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就可称为老龄化社会。事实上,我国在1999年开始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由于种种因素,养老,几乎成了一个难解的题。之前,网络上流传了一张《独生子》的照片,儿子坐在病榻之间,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独生子无助的背影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现在不少家庭已成“421”模式,即双方4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上一个孩子。不少家庭面临着,夫妻二人要赡养4位老人的现实困境。即便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衰老,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伴随着衰老而来的就是积“老”成疾。2012年全球共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的3800万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疾病、呼吸道疾病,而这四类疾病代表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数据测算,到2030年,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至少增加40%,大约80%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死于非传染性疾病。

  当衰老与疾病共存时,养老问题就更为突出,因为,这意味着对老年人不仅仅需要提供日常照料与陪伴,还意味着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疾病防治。给本就步履维艰的养老带来更大的压力。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与传统,养儿就是为了防老,也因此,居家养老一直是主流。但是,正处于中年期的子女还要背负工作与育儿的巨大压力,无法全身心照料年老的父母也是现实。这种情况下,专业陪护人员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这一点又令人失望,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以农村务工人员、城市下岗人员、退休人员为主,普遍年龄大、学历低、流动性高,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并且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像导尿、鼻饲、换药等,普通护工做不了,护理能力离“专业”二字还有很大差距,难以真正支撑起老年人的“家庭医生”和“生活保姆”的角色,养老质量低。

  即便有些子女迫于无奈将老人送进了社会办养老机构,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首先,在养老机构的选择上,公办养老机构往往已经是一床难求,而社会办养老机构中,高端养老机构通常收费昂贵,家庭不一定能够负担。再次,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子女担心老人不能得到良好的照料。

  社区养老或成突破口

  “互联网+”加快精准化、智慧化养老服务

  为了破解养老难的问题,实际上,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在探索社区养老这一中间模式。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集中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究竟社区养老应该什么样?

  “一嗒嗒,二嗒嗒,大家注意看我的脚步!”,一群老年人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在“营养厨房”里用餐,看书、下棋、唱歌……这些都是河南省郑州市的社区养老项目,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在二七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结合老人实际需求,推出日间照料、医疗保健、短期供养、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一系列服务项目;惠济区着眼于医养结合,社区联合惠济区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开展送医上门、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活动,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身体、并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解除老年朋友医疗、卫生、健康等后顾之忧。科普大学、老年人集体生日、社区健康大讲堂的相继开展。

  结合已经不断开展的社区养老实践,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种种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今年,安徽省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洗脚妹刘丽的议案建议就是与社区养老有关,刘丽说,她心目中的社区养老不应该和老年公寓那样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一项公益。刘丽和自己的团队几乎每周都会到附近的社区去服务老人,帮老人按摩,和老人聊天。对于社区养老,刘丽建议,多管齐下,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解决社区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首先,对大量高龄的女工进行岗位培训,让她们成为护理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大学生进社区。

  另外,在资金方面,刘丽建议综合考虑社区老人数量、服务内容,对社区养老机构针对性地出台补贴政策;允许社区养老机构适当开展市场化经营,如陪护、中医按摩、推拿等,补充自有资金;政府引导社会公益资金进入社区养老产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则黄改荣建议,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所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促进医养结合落地。

  在政策方面,刘丽希望民政部门能尽早制定社区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的规范和标准;城建规划部门做好统筹规划,在新的小区留出社区养老机构场地及配套设施,分批次在老旧小区,征用公共产权房屋为社区养老机构专用场地,等等。

  当然,目前看来,社区养老还存在着缺乏完整统一的需求评估体系、照料资源有待统筹、原有模式下的服务人员已无法满足需求变化以及服务监管机制也有待健全等薄弱环节。而这些无疑都是打造“精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阻力。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提出,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更精准的需求评估体系。此外,可以借鉴香港地区以政府购买老年社会服务的形式,在专业社会组织的辅助下,建立非正式支持系统,以补充正式照料体系的不足;也鼓励社会力量介入、要重点支持和培养养老顾问等。

  此外,刘艳还建议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尝试“互联网+”方式,加快智慧养老建设。比如,可在社区养老紧急救援体系、养老用品共享租赁服务、社区照料监测大数据系统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和尝试引导社会力量与各大高校共同投入社区养老方面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智慧养老产品、健康管理设备、健康养老信息化平台等的设计开发,以创新带动养老产业的蝶变。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