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琼剧名家学艺收徒往事:他在病榻中口授收徒遗嘱

[休闲] 时间:2024-04-29 15:45: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8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琼剧名家学艺收徒往事:他在病榻中口授收徒遗嘱

一九五七年,海南琼剧演员首次晋京演出,周刊中口嘱毛主席与陈华握手。琼剧海南日报记者 徐珊珊 翻拍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珊珊

跨剧种拜师学艺

在三百多年的学艺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收徒授收琼剧演员不断吸取京剧、闽剧、往事粤剧等其他剧种的病榻表演艺术精华。跨剧种学习,徒遗能让琼剧演员不断改进琼剧的海南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法,让琼剧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周刊中口嘱老琼剧人钱汉堂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琼剧过去,学艺一些老剧团会聘请粤剧师傅,收徒授收训练剧团演员的往事武打基本功。

据史料记载,病榻琼剧泰斗郑长和(1892—1967)在表演上挥洒自如,技巧表现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是他经年累月刻苦训练的结果。此外,他还常常跨剧种向别的艺人学习。在南洋演出时,郑长和在京、闽、粵、潮戏班中结交了不少同行好友,虚心向他们学习,同行也乐于把技巧传授给他。郑长和以饰演“文生”驰名,其实他饰演“武生”也驾轻就熟,其武打功夫兼有南北派风格,这是郑长和吸收兄弟剧种尤其是京剧表演艺术精华的结果。

2014年,海南省琼剧院举行名家收徒新秀拜师仪式,该院优秀青年演员符传杰、李硕征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公谨收为弟子。周公谨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关门弟子。拜师仪式上,他表示会从戏曲艺术的台步、形体及演唱等多方面对两位徒弟进行严格训练,提升他们的表演水平。

“科班馆”与演员艺名

上世纪40年代,琼剧艺人符之汉开始演戏。他曾回忆道,当时,海口有两个人办班培养琼剧艺人:一个是陈俊彩,培养的是“丽”字班,这个班培养的艺人演技精彩;一个是“狗老爹”,培养的是“秀”字班。

陈丽梅是陈俊彩“丽”字班培养出来的名旦角,他一个晚上的演戏酬金起码20块光洋。他经常与韩文华、王秀明(“三升半”)搭档演戏。“丽”字班培养的比较有名的艺人还有生角李丽珍、莫丽驹,旦角燕丽屏,杂角宋丽新等。

从上文不难发现,许多琼剧演员的艺名保留自己原来的姓氏,中间的名字随“科班馆”的名字而变化。例如,琼剧演员吴长生(1860—1932),曾入定安县“长”字“科班馆”学艺;梁永蛟(1879—1946)是“永”字“科班馆”出身的老旦;王广花(1909—1972)是“广”字“科班馆”出身的演员;王秀明(1903—1955)原名王裕仁,青年时入“秀”字“科班馆”学艺,人称“三升半”;郑长和(1892—1967),入“长”字班学习,师傅按规矩为他取艺名为郑长和。

韩文华和“小文华”

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陈华(1924—2000)的启蒙老师是王玉香。“王玉香老师教我学娃娃生,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教我用木棒顶住腹部吊嗓,教我练呼吸、咬字、行腔、归韵等。”在《回忆我的琼剧舞台生涯》这篇文章中,陈华曾回忆道,“我学的第一出戏是《书童假相公》。排练时,老师把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地教,用了三个月把戏排好了,才正式登台演出。演出结束时,老师拍着我的肩膀说:演出比排练时好得多,但眼睛要集中做戏,不要看观众。”

1946年,陈华进入“歧彩班”认识韩文华(1906—1969)后,就拜他为师,跟他学艺,“韩老师到哪个班,我就跟他到哪个班。每年冬季都有好几个班主来找我,企图以高价拉我为他们演戏,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从1946年至1949年,我一直师从韩文华老师。韩老师为人稳重、严肃、寡言,舞台作风非常好。每逢演出都是提前化好妆,静坐思考,酝酿情绪,一出场则精神饱满、浑身是戏。他优良的戏风博得梨园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在追随韩文华三年多的时间里,陈华认真学艺。看到韩老师有空,他就虚心请教;老师演出时,他就站在幕边看,边看边学老师的唱法、表情、一招一式。“日积月累,真的有点像他,故而观众给我送了一个绰号——‘小文华’。”陈华后来回忆道。

陈华的收徒遗嘱

1996年,陈华发现郭远强是一位痴于艺、品德好的青年小生。郭远强对陈华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特别敬佩,经常登门求教。老少二人亲切交往,师徒关系已成事实。但是,后来由于陈华因病入院,一直未办正式收徒手续。

2000年5月8日,当郭远强再次登门请教时,陈华便让郭远强坐在病榻旁听他一字一句口授收徒遗嘱。女儿陈红月笔录成文后,陈华才工整地签字并盖上私章。收徒遗嘱的大意是“郭远强是一位对琼剧艺术热心追求的青年……我将自己的唱腔风格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他就是我的徒弟之一,愿更多像郭远强这样的好青年加入琼剧学术界的行列中。”

(参考资料:《琼剧亲历见闻录》)(徐珊珊)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