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聚焦“便、利、惠”全力办好为民实事

[休闲] 时间:2024-04-29 08:06: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1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川东川区精准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区聚全力深入谋划“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焦便聚焦“便、利惠利、办好惠”办好为民实事,为民有效解决群众的实事操心事、烦心事、东川揪心事,区聚全力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焦便能力

  办便民之事 当好公共服务“护航员”

  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利惠多办便民之事。办好

  区公安局针对群众反映的为民城区“停车难”问题,及时对辖区道路和停车位分析研判,实事在凯通北路、东川东起路等人员流动量较多路段,增加车位2000余个;针对东川9个乡镇(街道)城乡居民办事来回跑路问题,推出预约“上门办”、便民“马上办”、车架管业务“下乡办”等服务承诺,受理便民业务360余人次,为患病老人办证送证36人次,解决6名群众疑难户口,下乡办车驾管业务76次;针对治安防控问题与学校、银行、医院共建“警校家”“警银联盟”“警医共建”,在急症室设立“醒酒室”,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区卫健局针对接种点群众排队等待问题,启用方舱式新冠疫苗接种点,单日最大接种量可达5000剂次9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均向群众开放接种,在接种量高峰期延时接种到晚上10针对偏远乡村推出“机动接种小组”直达村卫生室,针对特殊群体动员村干部开车接送,节省群众来回路费和时间成本,做到“应接尽接,不漏一人”。

  区政协在全区9个乡镇(街道)设立协商议事室,以政协协商在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为目标,改了以往政协委员在基层无办公场所、无工作制度、无工作人员的状态,把全区178名政协委员全部划分到各乡镇(街道),建立面向农村方面的人才专家智库,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水利建设等实际情况方面明确协商议题,有效助推解决群众身边难事10余件,切实做到“有事好商量”,为群众呼吁建言。

  谋利民之策 当好就业创业“服务员”

  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谋利民之策。

  区农业农村局为提高种植户收入,打造乌龙稻米品牌,先后抽派8名技术骨干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到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的乌龙镇,通过外引优质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抓实技术培训,把测土施肥、防治虫害等含金量高的技术带到田野间,传给种植户,扶持培育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大户2为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助农民增收,开始技术培训4期,培训人数600余人次。

  区人社局多策并举促就业保民生,通过省外稳岗大走访岗位信息大推送转移就业大运输就近就业大行动四项举措,拨付就业专项资金3211万余元,坚决办好就业民生实事,提供有效就业岗位6万余个,为务工群众和用人单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用56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7535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区妇联切实提高妇女儿童幸福感,结合传统节日慰问贫困母亲、留守儿童、春蕾生、“三八”红旗手,为349名山区儿童实现“微心愿”,为因民镇、乌龙镇两所小学募捐3.2万元物品和2.8万元资金。注重妇女创业就业帮扶,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金额296万元。开设“巾帼创业就业大讲坛”,通过网络培训带动妇女就业增收。

  促惠民之举 当好权益保障“巡查员”

  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多促惠民之举

  区法院通过电子送达和远程视频开庭,引入线上调解平台,为案件审理“提速”,网上立案率29.32%,在线司法平均调解时长仅为7天,大大降低当事人往返诉讼成本。为行动不便人群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上门立案服务,今年1月至7月,减免诉讼费1.5万余元,重点快审涉及民生领域等“讨薪”案,为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23.52万元。

  区城市管理局采取“疏堵结合”方式解决占道经营问题,在占道集中区域设置“引摊入市”告知牌,在丰源智慧农贸市场设置摊位120个,人性化管理引导。针对近期野生菌大量上市,在农贸市场开设“野生菌专卖区”,集中宣传野生菌安全知识,引导市民科学辨别野生菌。

  区人民检察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进入检察环节的五类农村地区困难群众开展司法救助16人次,发放救助金28万元,救助率位居全市检察机关前列。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法律宣传,以“亲情感化”“榜样引领”等方式引导罪错未成年人搭建行为“矫正器”,通过集中宣告、集中训诫、集中帮教方式帮助罪错少年回归社会。

  云南网记者 茶志福 通讯员 杨丹娜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