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古诗中的浓浓秋意 正文

古诗中的浓浓秋意

[焦点] 时间:2024-05-03 01:46: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95次

原标题:古诗中的古诗浓浓秋意

霜叶渐红,秋意渐浓,浓浓青绿色、秋意金黄色、古诗深红色,浓浓层林尽染,秋意色彩斑斓,古诗交相辉映,浓浓装点着金秋。秋意秋色在万物之间弥漫开来,古诗仿佛挥洒在天地间的浓浓一幅幅唯美画卷。秋天的秋意炫彩带给人色彩上的享受,同时也感染着人的古诗情绪。在风情万种的浓浓秋色中感悟古代文人笔下的秋日画卷和秋意诗情,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秋意喜悦,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疏旷,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情致。走进这个金色的季节,聆听诗人们的秋日心曲,真是别具一番情意。

描写秋日色彩之美的诗篇莫过于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堪称咏颂红叶的经典。作者以白云作衬托,枫叶配白云,幽寒深远。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人用一个“爱”字点睛,赞美了“红于二月花”的枫叶,更能展现一片色彩明丽的清新境界。诗歌用凝练的文字和出神的笔法,把金秋时节枫叶红透山林、红遍原野的浓浓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说起秋色,不得不说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其二》中的秋菊:“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凛冽的秋气使百卉纷谢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风怒放,异彩纷呈,令人感叹。秋菊,虽然不像春天的花那样鲜艳可人,却有一种自在从容的风韵,它用婀娜多姿的身影、坚强的品格点缀多彩的秋天,也装点着读者的心情。

雨后的秋天最让人着迷。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秋色的描写别具一番风味。诗歌通过对明月、松林、清泉、石头的描写,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的秀丽景象,让人读起来像欣赏一幅清新秀丽的秋色山水画,又像是聆听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诗歌在山水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唐代诗人刘禹锡善于用色写秋。《秋词二首》中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用白描手法,真实再现了特有的秋景,描写的秋色给人一种清爽而不黏腻的感觉。诗中山水清净,深红嵌浅黄,在山间错乱点缀,红黄相间的秀丽秋色让人看不完爱不够。诗人用秋天的色彩装扮秋日美景的同时也调染着人生的色彩,具有独特的哲理意蕴和艺术魅力,处处透露着清新脱俗,恬静高雅,赏心悦目,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仔细想来,“秋”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诗词里永恒的主题,被诗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内涵。所以,它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就很复杂。秋天,如诗、如画、如梦,它美在清高、旷远、静深、厚大。秋的清高里有恬淡,旷远里有精深,静谧里有清净,厚重里有博大。生活处处是美好,用心品诗词,用心读生活,会让人心静如水。让我们从诗词中找寻一幅美景,一份纯真,一丝真情。(■任晓锋  宗旭阳)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