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三亚闭幕 中国现代种业,南海之滨再起航

[娱乐] 时间:2024-04-30 06:50: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4次

原标题: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三亚闭幕 中国现代种业,海南航南海之滨再起航

十月三十日,自贸展论中国种业之滨再起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在三亚海棠湾举行。港种武昊 供图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坛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首次联合三亚市有关单位举办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闭幕是现代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南海在海南省委、海南航省政府的自贸展论中国种业之滨再起坚强领导下,海南自贸港将始终坚持扩大开放,港种真诚地欢迎国内外业界精英共商合作大计、坛亚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新机遇。闭幕我们期待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现代种业企业共同搭建种业创新合作交流平台,南海把海南打造成为服务全国、海南航面向世界的“南繁硅谷”。

10月末,海棠湾畔,依旧生机盎然。在10月30日举行的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上,戴景瑞、邹学校、胡培松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科研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汇聚一堂,围绕“喜迎自贸新时代,创新融合谋发展”主题建言献策,为海南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与智力支撑。

当前,海南正在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部署,将国家“南繁硅谷”作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谋划和推动。

“今天海南省在南繁的重要阵地三亚市召开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表明海南省把种业发展与南繁事业放在了自贸港的重要位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在致辞中表示,如今农业农村部和海南省全力推进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将再一次扬帆启航。

30日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对种业的发展趋势做了深入的思考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罗杰、先正达集团中国政府事务总监张孟玉、中德农业合作中心执行主任Jürgen Ritter,以及马来西亚农业局负责人Ghazi等围绕相关领域分别做了主旨演讲。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因疫情无法到三亚主会场的国际嘉宾,采用线上与主会场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

30日下午的论坛对话环节,专家学者从蔬菜、大田作物、畜禽种业等角度,围绕如何结合海南自贸港优势,推进生物种业和南繁产业发展,实现南繁工作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五化”的目标展开对话讨论。并就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背景下,如何构建有利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的体制机制,如何发挥海南自贸港对种业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的积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论坛上,海南省南繁管理局、三亚市投资促进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还进行招商推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与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进行了签约,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种业技术交流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回顾南繁发展历程,海南发挥独特优势,持续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国已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有80%都经过了南繁过程,育种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从南繁基地走出了十多位农作物育种院士和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培育了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优良品种,有力推进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与提速。

三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南繁产业重镇的三亚市,还将继续重点建设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努力将其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此外,海南还将利用自贸港特殊政策,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深化品种管理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改革,创新建立种业法律法规新体系。实行更加开放的资源管理和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全球种质资源引进中转枢纽和贸易制度体系,引导种业创新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加强联合攻关突破种业发展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 胡培松

胡培松

我认为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有四大趋势,一是判断兼并重组成为当前主流,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二是商业化育种以科研单位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逐步过渡,品种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准入品种数量井喷;三是生物技术和人才也将成为国内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尤其在基因工程技术上,从品种竞争上升到基因技术竞争;四是随着品种保护制度的完善,常规稻品种种子面积和商品化程度将增加,种子生产实现机械化,杂交稻出口空间加大。

自娱自乐科研模式必将被抛弃,中国种业亟需一批 “有胸怀”“大格局”企业家、科学家联手,突破机制、体制瓶颈。只有实行联合攻关才能出“精品”,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育种新机制,进行科企合作模式探索,实施重大种质创制共享。

此外,“互联网+种子”落地农村的条件已成熟,“互联网+种子”成为5G时代种业营销,企业采用这样的模式,肯定是一种趋势,互联网时代,服务重要性大于产品,我们以后就由买种子变成买服务了,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体系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陈瑶生

陈瑶生

我们应该重构我国的生猪繁育体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应在更高的维度审视整个生猪养殖的产业链。

我们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体系,通过流程的数字化,猪的变化都可以通过数据来呈现。如把全基因组的信息整合到遗传评估里,我们关注的总仔指数、活仔指数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里挖掘价值,以前没有5G、大数据的时候可能难以做到,但是现在有可能做到。

生猪繁育体系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既要有很好的育种规划,包括了数据体系、新技术的整合,同时也需要企业更多的投入、人才技术的储备。与此同时,我们正谋划全球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版,从2009年到2020年是我们的1.0版,从2021年到2035年,是我们正在编制的改良计划,我们期望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利用中国的特色和优势,真正实现种猪强国。

发挥市场在种质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胡红浪

胡红浪

截至目前,我国发现近2万种水生生物种类,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土著种有280多种,培育或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229个。2007年以来,初步构建了覆盖各流域和海区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在水产品出口上罗非鱼一直排第一,海南有天然养殖和培育罗非鱼的优势。下一步水产种业发展应更加注重种质资源保护,更加注重绿色高效,更加注重技术集成融合,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质量品牌,更加注重市场导向。水产种业要发挥市场在种质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要构建由企业主导的商业化育种、产学研一体化。

我们希望在2035年建成一个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体系,培育出领军企业的研发人员和提高领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育种技术管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目前水产的动植物海量表性数据库得到了突破。此外,我们希望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使运行机制更加的顺畅,特别是我们的种质创新和相关技术能够纳入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以及挂牌交易。

希望加强中德种业产业合作

中德农业合作中心主任 周裕耕(Jürgen Ritter)

周裕耕 (Jürgen Ritter)

中德农业合作中心是一个在中国农业农村部、德国食品农业部之间的合作计划,我们也进行了深化农业发展,包括中德农业合家框架中的合作,我们想要改善可持续农业发展,这些理念和中国同行是一致的。中国农业农村部与德国食品农业部有很多农业合作,包括农业技术合作,有农业产品、农业商品、农业政策、农业科学对话,所有的合作都是中德合作的典范。还有国际的专家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合作,也希望加强中德之间的种业产业合作。

这些政策不仅仅推动了企业和商业发展,像政府机构,不同的政府机构对应中国不同政府部门也有相关合作,我们并不是相关唯一的机构推动者,但是我们一直在协调相关的项目。

德国有一个联邦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职务主要是处理涉及这个领域中的育种权益,包括相关机构和利益相关方,如种业的管理公司,他们负责推动农户、种植户、培育者选育各种新的品种。以及德国育种者协会,这个协会有130多个成员公司,像拜耳、先正达等等,也包括各类中小企业。

建立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创新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新海

李新海

当前,我国农作物种业供种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了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保存量超过51万份;建立我国农作物自主育种技术体系,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全球领先;育成主要农作物品种5万余个,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7%,基本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未来的创新生态,一是高新技术引领,二是种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三是种子、化肥、农药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技术升级、改造的基础之上,新的技术不断融入,像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选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表现在产品上则是要以高产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多元化发展。

全球格局重构下,资源流动与创新体系升级在加快,我们应建立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也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加强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种业法治市场环境;促进资源与资本互通,培育新时代种业创新主体。

自贸港背景下国家种业创新的海南担当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 罗杰

罗杰

海南省陆地面积小,但是有独特优势。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最大的橡胶等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大力发展海南南繁种业和热带作物产业意义重大。

小热带连接大热区。世界热区面积5300万平方公里,居住着世界80%的农业人口,我国热区面积仅50万平方公里,加速以海南省为代表的热带农业研究,对于加强与东盟和广大非洲国家的合作交流,引领国际热带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小作物孕育大产业。海南省的热带作物总体体量比较小,但是小作物大产业,产值很高。热带作物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营养健康成分,已经形成了数千亿元的大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三小与三大”的特点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求,要求海南农业发展摆脱数量扩张的粗放型模式,以“绿色+健康”性状为抓手,形成“高质+高值”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海南应以自贸港建设为核心,国家南繁育种基地为依托,承担国家种业创新任务;结合现状,开展创新型种业建设,引领世界热区种业。

期望在海南打造育种技术集成创新中心

先正达集团中国政府事务总监 张孟玉

张孟玉

先正达集团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业务中,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来实现农业的碳平衡。同时,我们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科学培训,来保障农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进行合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先正达(中国)跟南繁硅谷有非常深的渊源,先正达(中国)旗下的种子集团一成立就进入了海南南繁。我们期望在海南南繁打造先正达领先的育种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来满足市场以及农民多样化的需求,期望能够把先正达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在中国落地,海南显然是一个最理想的地方。

我们对海南自贸港的未来非常期待,我相信随着极简审批制度的落实,随着自贸港法的大胆试、大胆闯和自主改,相信南繁中心一定是未来种质资源的进出口中心,一定能打造种质国际贸易的枢纽,一定是未来生物育种研发创新和走向市场化的前哨站和加油站;相信海南自贸港一定是种业改革开放的新的典范。

加强海南畜禽种质资源的开发力度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 时建忠

时建忠

海南有得天独厚优势,从畜禽种业来讲,最大的优势有两个,一是环岛有天然的生物屏障作用,二是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我觉得海南在畜禽种业方面可以做这么几件事,第一是建立国际畜禽种质资源保存中心,畜禽种质资源是育种最宝贵的基础材料,也是一个战略性的资源,我们就可以把国外优良的资源引到中国来,供全球使用,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一起到这里研究。

第二,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畜禽种业,可以利用海南特有的自然屏障,在疾病净化上下工夫,特别是垂直性传播疾病。以后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品种,只要是从海南出去的种,它的卫生健康指标是一流的,我们就可以从源头上切断疾病的传播链。

第三,加强地方畜禽种质资源的开发力度,就像海南的白切鸡,用文昌鸡是一个味道,用进口的鸡做的话就做不出白切鸡的味道。海南有很多很好的地方资源,像文昌鸡、五指山猪等等,通过本地品种选育,适时引进一些品种进行的改良,在保留原有的风味的基础上,生产出高档的、优质的、适合中国做菜习惯的特色产品。

(策划/撰稿 整理 君琼 孟南)(君琼 孟南)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