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农民杨成君:剪出昔日乡村生活 正文

农民杨成君:剪出昔日乡村生活

[焦点] 时间:2024-04-28 19:47: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15次

原标题:农民杨成君:剪出昔日乡村生活

回娘家

千层鞋

天伦之乐

春耕

庄稼一枝花,农民全靠肥当家

这是杨成一组有关农村生活的画面——

《回娘家》。年轻的君剪母亲身穿花袄,走在回娘家的出昔村生路上。她背着一个小男孩,日乡手里领着一个小女孩,农民小女孩的杨成手里攥着刚采来的野花,一边往前走,君剪一边回头跟妈妈说着话。出昔村生年轻母亲和小女孩的日乡裤子上都打着补丁,然而她们的农民神情却都是欢欣的。

《庄稼一支花,杨成全靠肥当家》。君剪村巷。出昔村生青年男子与一位老汉相遇,日乡俩人都背着背篼。老汉的背篼里,已经拾满了粪,而年轻人的背篼里,却只装了一半。两人错身而过相互对视的一瞬间,老汉脸上写满了自豪,年轻人的脸上,则是无尽的羡慕。

……

看着这些画面,很多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以往的农村生活,勾起了浓浓的乡愁。

这些画面,都出自杨成君之手。杨成君何许人也?他并不是科班出身的画家,而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些画面都是他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杨成君今年52岁,10岁时就与剪纸结缘。他生活的洛乙海村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山村,却也因此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民间传统文化。这里的社火原始古朴,远近闻名。在农村,表演社火是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得参与,只不过分工有所不同。杨成君为社火做的工作是剪那些贴在灯笼上的剪纸图案,这样的活计,需得心灵手巧的人才能做得下来。

杨成君记得,小时候过年演社火时,奶奶和母亲便会铰窗花,自己和妹妹看了好玩,也就拿起剪子来学着剪。谁知一来二去,竟渐渐入了门。他铰的第一个“作品”是一只狮子。村里人认为狮子能辟邪,过年时家家喜欢贴在窗上,免不了央求村里的剪纸能手——杨成君的奶奶和妈妈来剪。乡村的狮子少了些怒目的威武,多了些憨态与稚拙,恰与农村孩童的气质相吻合。至今,杨成君还会铰这种狮子。

看到杨成君这么小就能铰窗花,邻居们免不了要夸奖几句,这样一来,杨成君的兴头越发高了。后来,他的水平提升了,就由母亲画花样,他来替母亲铰。

每当春节期间,耍社火的村民们舞动着灯笼,那上面贴着杨成君悉心剪出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这灯火照亮了山村的夜晚,也照亮了农人平淡的生活。

从娶媳妇时贴的“喜”字,到过年时的鲤鱼、花鸟、十二生肖;从社火中的灯笼图案,到葬礼中用的长钱上的“吊花子”,杨成君用一把剪刀参与着村里的文化生活,见证着村民们的喜怒哀乐、生死悲欢。

二十来岁的时候,杨成君开始跟随本村一位有名的蔡画匠学习画画。从此,他跟着师傅走村串巷,藏族人家的佛堂,汉族人家的寿材、墙裙、面柜,都是他们施展画技的地方。十几年间,杨成君跟着师傅走了不少地方,见识了大量汉族、藏族民间图案,绘画功夫得到提高。有了绘画的功底,杨成君剪纸时不再依赖现成的样子,而是看到什么动物、植物、场景,心中有所触动,就可以先画再剪,这让他能够得心应手地用剪纸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杨成君的被“发现”实属偶然。4年前,表妹来他家里做客,见到杨成君贴在窗户上的一幅雄鸡剪纸,大为惊叹。她回去后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县里的文学杂志上。此后,县电视台、《海南报》的记者都纷纷来采访,杨成君善于剪纸的名气走出了洛乙海村,传向了贵德县、海南州。

如今,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和贵德县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杨成君在贵德古城离玉皇阁不远的地方拥有了一间工作室。走进工作室,梅兰竹菊、十二生肖、民族团结……各种题材的剪纸作品挂满其间。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组以从前农村的生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中国北方农村几十年前的生产方式,如二牛抬杠、打碾、烧灰、拾粪等。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它们大多已淡出现代社会——化肥的施用替代了烧灰、拾粪,脱粒机替代了碌碡打碾,耕地机替代了二牛抬杠。但这些生产方式已经在中国社会存在了上千年,也是留存在很多人记忆里的乡愁。对于它们,杨成君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时候,尽管生活艰难,干活苦大些,但是不论一起干活,还是农闲时串门,大家都是有说有笑,很乐观。”他用手中的剪刀和纸,把这一切再现出来,用一个农民的方式,留下对那个时代农村社会的记忆。

还有一类是表现农村人生活的。那幅《千层鞋》展现了这样的画面:夜阑人静,油灯昏黄,孩子们已酣然入睡。母亲坐在炕头上,为他们纳着鞋底。我们仿佛看到了油灯发出的淡黄色光晕,画面上洋溢的母爱温暖感人。

《天伦之乐》中,一位农村老汉把小孙子高高托举,人们似乎能听到孩子发出的“咯咯”笑声。对这幅剪纸,原贵德县文联副主席胡跃岗用一句青海民间俗语作了注释:“钱伙里的金子,人伙里的孙子”,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这一类剪纸,无论你有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相信都会被洋溢其间的浓浓人情味所打动。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杨成君擅于捕捉细节,定格“关键瞬间”。《天伦之乐》中,老爷爷脚上的老布鞋,腰里别着的旱烟袋,无不注释着他老农的身份,仍在脚下的拐杖则可以让人想到他看到孙子朝自己跑来,激动地扔掉拐杖,伸手去抱的情景。《千层鞋》里,纳鞋底的母亲,姿态被定格于在头发上抿针的一瞬间,这实在是源自生活的传神之笔。《回娘家》中,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身体前倾,显示出她急于回到外奶奶(外婆)家,拉着妈妈快点走的迫切心情。母女俩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这是那个年代很多人家生活水平的真实写照。小女孩手里攥着的野花,则可以让人想见她们一边赶路一边摘花的欢快情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中,近处拾粪的老汉和青年,稍远处的猪,更远处的屋舍、树木与扫地的村民,既交代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也表现了空间的透视感,而这在大多数农民剪纸作品中是少见的。

就这样,杨成君用一剪一纸再现着他经历过的农村生活,抒发着内心的浓浓乡愁。剪纸创作之余,他还时不时地走村串户,画佛堂、画箱柜以补贴家用。尽管还要为生活奔波,杨成君还是抽出时间,走进校园,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剪纸,他希望孩子们能像自己一样,剪出生活的美好,体验到剪纸这门古老技艺带来的精神享受。(辛元戎)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