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文化周刊 | 赠君以芍药 正文

文化周刊 | 赠君以芍药

[探索] 时间:2024-04-29 08:00: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98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赠君以芍药

■ 张秀云

芍药一名的文化来历,据说源于“绰约”二字,周刊赠君芍药花大如盘娇瓣千重,芍药开在尺把高的文化细茎上,看起来柔弱可怜不能禁风,周刊赠君称得上风姿绰约。芍药可美貌姿容外,文化它又兼具济世救人之质,周刊赠君其根同人参能补气,芍药同当归能补血,文化同白术能补脾,周刊赠君同姜枣能散湿,芍药等等大用,文化不得不让人称之为“药”了,周刊赠君绰约于是芍药就成了芍药。如此一变,好似天上的七仙女落户凡间成了董永的妻子,和劳动群众一下子亲密起来,又是那样好养活,篷窗底下,井栏旁边,到处都有她摇曳生姿又落落大方的影子。

芍药花与牡丹花非常相似,古时的风雅闲人品头论足,把她俩并称为“花中二绝”,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之所以牡丹为王,一则因为她比芍药早开十多天,二则牡丹属木本,植株高大。这些区别,让牡丹与芍药有了不公正的高下之说。小时候的春天,村东头的一片地里发出丛丛紫红的新芽,我们提着篮子去割草时,得知那几亩地都是牡丹花,兴奋地剜几株回家栽上,不久便开出朵朵碗口大的雪白的花,花瓣重重叠叠十几层,满院香气流溢,关都关不住,正自珍惜着兴奋着,忽一日亲戚来,说这是白芍呀,白花的芍药,人家当药材种的,我听了立马沮丧,不再神气和炫耀了。

现在想来很替芍药委屈,牡丹与芍药本如双胞胎姐妹,不看枝叶,两花相并,很难能辨出分别来,待遇却如此悬殊。其实草本有何不好呢,正因为高不过二尺,所以枝细花硕,绰约之姿更胜;正因为晚开数日,才让渐渐萧条的春暮有花可赏。可为什么挂历上、年画上、新娘床头的大红锦被上,团团簇簇抢眼的总是牡丹?这就是芍药的谦让了吧。下凡的七仙女,什么样的繁华没见过,还肖于与尘世之物争上下高低?就让着她吧,每年三月,牡丹轰轰烈烈盛开,把人们蕴藏一冬的热情全部引爆,东奔西走的到处都是游赏大军,待春天与春心一起离去,世界趋于安静了,芍药才出来,这一处,那一处,从从容容地开。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芍药是在断后呢。芍药还有一个名字叫殿春,殿,在最后之意,春天尽百花杀,不争宠的芍药从容断后,这是神仙的修为和气度。

古时候说扬州芍药甲天下,我觉得今天,未必胜过我们安徽的亳州吧。亳州的药材有名,芍药在当地农村是当庄稼种的,“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升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据说现在有二十多万亩的种植面积。二十万亩会是多大的一片,还不连阡接陌如同海洋?花期时,海洋似的芍药花灼灼怒放,阳光融融暖风拂拂,花朵轻摇香气弥漫,人在这样的野地里穿行,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文学作品里描写芍药花的情节,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红楼梦》,醉酒的史湘云酣睡在芍药丛中的青石板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样美丽的芍药图,与亳州的浩瀚花海相比,岂不太小儿科了!而这二十万亩花海中,又有多少善良的芍药仙子,正积蓄着力量,准备用身下的根茎来救治凡胎肉体的种种疾苦?

芍药还被称作“将离”,大学问家董仲舒说,此花宜将别时赠之,为什么呢?《诗经》里描写过上巳节青年男女的约会,“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两个人开心地说笑着,小伙子随手把美丽的芍药花送给女孩,那场景是浪漫而温馨的,并没有将要离别的凄惶之情呀?然而,生活在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距诗经时代不远,其言也应当是可信的,难道说上巳节的盛大幽会,真如学者们考证的那样,是一场转瞬即别的相亲大会?那些正享受甜蜜爱情的女孩儿,手里突然多了一支绰约的芍药花,只好忍住心酸晏晏一笑:后会有期,咱们就此别过吧……(张秀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