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2020年陕西科技成就盘点 正文

2020年陕西科技成就盘点

[知识] 时间:2024-05-01 15:28: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37次

编者按

2020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迎难而上的西科一年,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技成一年。从疫情防控到生产生活,盘点从深空到深海,年陕从实验室到指尖,西科我们无不深切体会到科技的技成日新月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盘点迫切。

2020年,不管是西科大国工程还是民生福祉,陕西科技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技成作用;不管是抗击疫情还是脱贫攻坚,陕西科技尽显使命担当。盘点2020年,年陕陕西在基础研究、西科航空航天、技成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这些成就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提升三秦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保障。

2021年即将启程,我们将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也期待更多科技成果落地开花、惠泽百姓。

陕西科技助力大国工程

96d2a35bbf4ea78dfece53b21eab4de9.jpeg

航天六院107台发动机助力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张平摄

“嫦娥探月”,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奋斗者’追梦深海”,标注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

“北斗全球组网”,让世界见证中国精度。

……

2020年,一项项代表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让人感受到创新的澎湃动力。陕西科技功不可没。

探月工程“绕、落、回”完美收官

12月17日,随着嫦娥五号成功将1731克的月球“特产”带回,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五号创造了许多第一,也创造了历史。陕西科技力量功不可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研制的107台大小发动机持续接力,助推“长五”护航“嫦五”探月返乡。其中,8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及2台9吨级氢氧发动机,全部是我国新一代绿色环保发动机。

baeea7bb7b7eea9bb712714e26fa954b.jpeg

航天六院研制了百余种推力不同的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器,为我国成为航天大国奠定了动力基石。 张志敏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四院)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系统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氢点火装置、碳碳密封环等产品,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提供了表采机械臂关节电机组件、电磁推力器组件和特种压力传感器,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为“嫦五”研制了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测控天线、数传子系统以及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保证了“嫦五”与地面建立顺畅的联系。

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研制的全景相机为采样区月表形貌和月面国旗成像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直接影响“嫦五”自主采样任务成败的表取采样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郑南宁院士指导下的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空间视觉团队完成。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仰望星空,追问苍穹。在人类好奇心的驱使下,科技飞速进步。2000多年前,屈原向天叩问宇宙起源。2020年,“天问一号”带着人类对星辰大海的追问奔赴火星。

7月23日,海南文昌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上,共配置了30台来自航天六院的四型发动机,分别是8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2台9吨级膨胀循环发动机和18台作为辅助动力的姿控发动机。这30台发动机,为火箭上升提供了千吨动力,确保火箭顺利升空。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都配置了航天六院研制的推进分系统,共计48台发动机。3000N轨控发动机和7500N变推力发动机,携手46台姿控发动机,将分别为着陆器着陆过程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过程提供可靠动力,为环绕器系统提供轨道维持、轨道转移、制动捕获、轨道调整以及姿态控制所需的精准动力。

为“天问一号”制造“最强大脑”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该所研制了用于火星车的系统管理单元CPU模块,以及用于着陆器的数据接口单元CPU模块。

航天四院提供了多项产品和技术,为探测火星全程保驾护航;西安分院为火星探测器研制的测控数传系统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是进行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的“天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云松教授所负责的图像传输与处理团队,参与了本次火星探测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

“奋斗者”号刷新载人深潜新纪录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020年,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此次任务中,西安光机所两个科研团队参与其中,成功助力“奋斗者”号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并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电视直播。

海洋光学与技术研究室科研团队研制的全海深超高清摄像机、3D摄像机搭载在“沧海”号上,全海深小型高清相机搭载在“凌云”号上,肩负着拍摄“奋斗者”号在海底样品抓取、深渊海底地质环境、深渊底栖生物运动、海沟典型地质环境变化等深渊科考任务的超高清影像资料的重任。摄像机可对“奋斗者”号进行同步多维拍摄,实时拍摄的视频经过噪声去除、图像增强、色彩恢复等预处理后,远程实时传输至水面母船。全海深小型高清相机可多角度、近距离对“奋斗者”号进行拍摄。

与此同时,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海深超高清摄像机、3D摄像机、全海深小型高清相机、全海深对接通信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工作正常、性能稳定,为此次万米海底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

中国北斗完成全球组网

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与其他已经在轨的29颗北斗三号卫星完成组网,全面建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为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国家授时中心自主研发建成了全球首个以40米天线为核心的北斗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系统,评估结果已成为北斗卫星入网与在轨故障诊断的重要判据和分析依据,实现了对北斗三号试验星和组网星信号的第三方国内权威的监测与评估。

同时,国家授时中心建成了“北斗一带一路高精度位置与时间服务中心”,将北斗定位精度从米级提高到厘米级,形成便于推广的分布式示范装置,具有规范的数据、服务、安全、存储等技术标准,填充了我国在高精度定位和超高精度定时方面的应用空白;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某试验系统的建设任务,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授时,授时精度比GPS高一个量级,填补了我国超高精度时间服务空白。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建设以来,西安分院和航天六院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分别提供了三分之二卫星的全部有效载荷以及火箭的全部动力和卫星入轨动力,为北斗实现全球组网贡献了重要的陕西科技力量。

陕西科技惠及民生福祉

93f1e0f56eb960cdd07f5a077035d15a.jpeg

长安大学学生自主研发的轨道机器人。 记者 张梅摄

科技抗疫 共克时艰

1月24日,着手筹划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

1月29日,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防治”专项计划。

2月3日,首批8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正式启动。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陕西省科技厅响应号召、紧急部署,引导我省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科研攻关工作中。

把科研成果应用在抗疫一线。疫情暴发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肖燕妮团队联合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数学团队、加拿大约克大学吴建宏教授团队建立了传播动力学模型对疫情进行预测,为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提供重要参考;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张胜利带领物理生物学团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功能和相关药物筛选开展研究,致力于让基础研究为后续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分子层面的机理支撑……

16c544e344bad131a7e864130ffa83e2.jpeg

科普活动现场。 记者 张梅摄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陕西佰美医学检验实验室、西安医臻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单位作为陕西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疫情发生后,各实验室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对定点隔离人员、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进行检测,助力提升确诊效率。

同时,我省科研团队在重症患者的救治策略方面也取得成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发团队制定并发表了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制定火神山医院ICU转入及转出流程和危重型诊疗方案。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发团队制定新冠病毒感染集束化救治策略,被国家卫健委采纳并收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及第五版。

……

在陕西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Ι级应急响应后,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也紧急行动,在防护用品生产、体温快速筛查、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保护等方面贡献着科技力量。

其中,陕西远光高科技有限公司紧急召回全体员工恢复生产,全力保障防护口罩、隔离护目镜的稳定供货,同时加紧研发与投产新型防护面罩等针对本次疫情的医疗器械。西安佰奥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泰豪红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陕西科技企业也发挥各自特长,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科技扶贫 大有作为

2020年,我省继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开展人才服务等措施,帮助和引导贫困县(区)提升科技水平、改善经济条件,科技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我省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县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用科技创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围绕“3+X”产业需求,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面向全省开展技术服务,实现了全省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围绕“3+X”产业工程,凝练农业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链,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技术包、成果包。

其中,我省在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省组建了苹果、红枣、食用菌等10余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形成了一支高水平、能作为、敢担当的科技特派员队伍。铜川建立“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团利用网站、微信等线上平台指导和督促务农人员开展错时农事活动,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榆林科技特派员采取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等方法,探索形成“科研院所+农业企业+贫困村帮扶模式”等5种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服务模式;汉中对人口较多的贫困村施行1对1配比科技特派员,对人口少、资源少、距离近的贫困村试行整体配比科技特派员,以“1+N”模式对贫困村进行挂牌服务……

目前,科技特派员已成为陕西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人才力量,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和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疫情期间,我省科技工作者还纷纷会聚“云”端, 除了走进直播间帮助农户带货,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开设科普课堂等,让科学更接地气,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科技新政 描绘未来

2020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着眼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领导、加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监测考评等措施。

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根据《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我省将加大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支持力度,加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补贴,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持续优化省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考核与激励制度,设立省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绿色服务通道”等措施。

在人才供给、体制改革和政策保障方面,根据《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我省将加快建设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加大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省人才专项资金规模,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科技管理部门工作机制改革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加强对一线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和科技奖励授奖比例。

……

《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推出的9个方面共38条政策,勾画出陕西科技工作发力路线图,为我省未来科技发展提供良好指引。

此外,凭借人工智能规划全面清晰、人才优势明显、科研实力雄厚等发展优势,2020年,西安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目标为:到2023年,西安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西安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丝路人工智能应用友好城市。今后,西安将发挥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