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大涨190%后突遭大额赎回!发生了什么?

[百科] 时间:2024-04-28 20:01: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46次
市场再现基金单日净值大涨。债基遭

  近日,大涨成立不足一月的后突兴合锦安利率债基,因出现A类份额单日净值暴涨181.44%,额赎C类份额净值单日涨幅高达192.95%而引发市场关注。债基遭

  刚刚于9月13日成立的大涨兴合锦安利率债基,成立时规模仅有约2.18亿元,后突但不到半个月时间,额赎就出现了净值大涨。债基遭某基金销售平台也发出风险提示:该基金于2023年9月25日前后发生巨额赎回,大涨导致净值和收益率大幅波动。后突

  对此,额赎有基金业内人士解释称,债基遭一般来说,大涨当基金产品发生巨额赎回,后突会产生大量赎回费,并且累积到基金净值中,但这并不是基金产品的真实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兴合基金是2021年获批的个人系基金公司,董事长王锋曾任华商基金总经理,总经理程丹倩,曾任华商基金督察长。

  值得注意的是,受市场震荡影响,今年新基金认购清淡,兴合锦安利率债基金在募集期间也曾两次发布延长募集时间的公告,最后基金募集截止日提前至2023年9月11日。

  事实上,受资金面和政策面的双重博弈影响,债市短期内面临阶段性调整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在已有数据的债券型基金中,仅二成债基月初以来获得正收益,同时超20只债基因下跌面临大额赎回。

  再现基金单日净值飙涨

  9月25日,兴合锦安利率债C份额的基金净值在单日暴涨192.95%,单位净值从1.0001元升至2.9298元;A类份额净值也同样大涨181.44%,单位净值从1.0002元升至2.8150元。

  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9月13日,成立时的规模约为2.18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仅为254户。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从6月26日就已经开卖,本来是准备卖到7月14日,后来又经历了2次延期,第一次延期到了8月4日,第二次又将时间延到了9月25日,不过到了9月11日,又提前结束了募集。

  令人疑惑的是,兴合锦安利率债成立之后不足一月,就出现了净值异动。

  有业内人士分析,净值异动是因为基金遭遇了巨额赎回,从过往类似情况来看,资金的快速撤退,可能是帮忙资金的离场,“这部分资金有帮忙的嫌疑,帮忙资金也需要付出相应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所谓巨额赎回,是指单个开放日,基金净赎回申请超过上一日基金总份额的10%。

  据招募说明书,基金管理人可以设立大额赎回情形下的净值精度应急调整机制。不过,目前兴合基金暂未发布净值精度调整的相关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兴合基金是2021年才获批的个人系基金公司,董事长王锋曾是华商基金总经理,总经理程丹倩曾任华商基金督察长,截至目前,兴合基金旗下共有4只产品,管理规模共计6.08亿元。

  债基回撤引发大额赎回

  9月以来,不少债券型基金出现明显回撤。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以近一个月内的表现来看,在已有数据债券型基金中,4219只债基出现亏损,仅有二成债基获得正收益。

  业绩表现不佳的同时,多只债券型基金发生大额赎回现象。

  9月26日,中银弘享A公告称,确保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重大影响,自9月25日起提高本基金B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六位,小数点后第七位四舍五入。而此前份额净值的计算均是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小数点后第五位四舍五入。

  9月27日,汇安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发布公告称,该基金E类份额于2023年9月25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E类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经该公司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自2023年9月25日起提高该基金E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八位,小数点后第九位四舍五入。

  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提高基金净值的精准度,是应对因巨额赎回产生的净值暴跌的一种方式。

  对于债市的后续走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发布研报称,近期债市在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三重压力下持续调整,引起市场担忧。往后看,高频数据显示基本面有好转趋势但修复弹性仍然不足,而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汇率压力对央行宽货币取向的制约有限,再者尽管当下资金面偏紧,但跨季结束后或阶段性转松。总体而言,虽然债市短期扰动仍存,但长短端利率配置价值都已显现。

  长城基金基金经理徐涛国则表示地产新政频出,持续看好短债,“从8月经济数据来看,呈现弱复苏,需要等待9-10月地产数据改善。市场关注的货币政策方面,上周央行表态积极,而且14天逆回购持续增量续作,预计跨季资金面压力将逐步缓解,债券收益率尤其短端利率前期上行幅度较大,配置价值较好。而对长债来说,需关注地产数据的强势以及后续社融超预期的可能,走势不确定性较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