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金沙筑梦】彝乡明珠美丽傣寨 永仁县猛虎乡移民搬迁“福兴村”傣民团结过上好日子

[热点] 时间:2024-04-29 16:55: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36次

  金秋九月记者再次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猛虎乡搬迁移民安置点福兴村,福兴村映入眼帘的奋斗是一排排整齐统一的傣族民居,村中绿树成荫、百年搬迁村容整洁、金沙村貌独特、筑梦民风纯朴,彝乡永仁移民傣族文化浓郁。明珠美丽宽阔的傣寨傣民文化广场,不时响起悦耳的县猛《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村民们跳起优美的虎乡好日傣族嘎秧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团结笑容,憧憬着美好的过上未来。福兴村被人们称为彝乡明珠,福兴村美丽傣寨,奋斗名不虚传。百年搬迁

  猛虎乡福兴村的傣族人们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变化翻天覆地的喜人局面,他们是如何打造“彝乡明珠,美丽傣寨”呢?

  民族团结自幸福,和衷共济必振兴。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猛虎乡三级党委、政府对福兴村采取“三共三同五坚持五为主”的措施创建彝乡明珠,美丽傣寨。他们的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是:

  同心共建,搬出一个生态宜居、乡愁浓郁的美丽傣寨

  服从发展大局,搬出新亮点。为积极配合国家水利重点工程—观音岩水电站建设,2012年永兴傣族乡昔丙村委会97户325名群众搬迁至猛虎乡集镇进行安置。县乡党委政府坚决服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尊重傣族群众逐水而居的民族风俗习性,科学规划、在猛虎乡集镇选择了县城水源地尼白租库区附近最好的地块作为安置点,建成后福兴村移民安置点建房占地54.29亩,生产用地162亩,养殖区用地7亩,乡集镇扩大不少,增色许多,成为乡村新亮点。

  借机摆脱贫困,搬出新生活。县委政府统筹谋划,借电站建设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之机,让农民变为了“市民”,让贫困群众一步跨越到了小康生活。2014年昔丙村委会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0.9%,而我们从昔丙搬迁到福兴村的97户325人中在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没有一户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零”。傣族群众从炎热河谷气候的山区搬到了温润宜居的坝区,从距离县城8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变为距离县城16公里、距离乡政府200米,融入了县城半小时经济圈、乡集镇五分钟生活圈,曾经远在天边的县城、集镇、教育文卫体公共设施现在近在眼前,与坝区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夯实基础设施,搬出浓浓“乡愁”。福兴村移民搬迁安置点不仅体现了尊重傣族群众逐水而居的风俗习性,从山区搬到了坝区,生活环境从过去的炎热的河谷气候到现在的温润宜居。近年来,整合项目资金919万元,对福兴村97户建成的民居进行傣族风貌打造,建设集村文化活动室、运动场、文艺舞台、农村红白喜事集中办理点、卫生厕所和停车场等于一体的傣族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改造提升人畜分离的养殖小区,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设置垃圾集中处理点18处,配置垃圾清运车1辆,村容村貌、公共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5年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活环境的改善,特色村寨的打造,让原生活在昔丙村委会逐渐被汉族同化的傣族群众找回了“乡愁”。

  同心共创,干出一个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傣寨

  土地流转增收。福兴村结合移民搬迁后续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养殖、花卉、光伏发电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胆探索将全村162亩生产用地通过土地转租的方式全部流转给企业进行产业规模化种植,每亩每年收取地租1200元,每年地租收入为19.44万元、人均收入598元。

  外出务工增收。村民通过到自家流转出去的基地就近就地务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既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又增加了收入,也学到各项种养殖管理技术。乡、村两级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组织年轻村民到外地就业66人次,拓宽就业渠道,帮助群众就业创收。

  合作分红增收。为充分发挥移民后扶资金效益,县委政府2018年加入芒果合作社,将全县符合条件的移民后扶资金2000万元入股入股县哲林芒果公司,福兴村村民于2019年开始获得人均400元/年的分红。

  后扶政策增收。为确保移民群众生活有序过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县委政府确定了为期20年的移民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给予每人每年600元的生活保障,以及大中型水库移民逐年补偿资金310元/月.人,福兴村村民自2013年开始已连续七年足额领取移民后扶资金和逐年补偿资金,为全村群众生活平稳过渡提供坚实保障。

  原址山林土地增收。村民在昔丙村委会仍然还有林地14030.49亩,土地172.9亩,每年耕地力保护补偿金收入为11252.332元,通过种植芒果、芭蕉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通过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自给自足。

  如今的福兴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过去住的是土旧瓦房,现在都住上了傣式别墅,家家都有家用电器、摩托车,很多群众还购买了小汽车、卡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065元增加到2019年的11116元,年均增长38%。

  同心共治,管出一个活力涌现、欢乐祥和的美丽傣寨

  人才涌现参与治。自搬迁至福兴村以来,村民积极融入全乡发展,村民代表积极参政议政,9年间共涌现出乡十二届代表2人,占全乡代表4.2%;退休老干部李兆熙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工作,担任乡老干部支部书记,带领退休老党员发挥余热,退休不褪色,创建成全省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示范点,同时做好年轻干部的传帮教化,使年轻干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党小组长李俊洪积极参与村委会事务,曾担任村监委主任,参与全村社会治理;该村共培养大专以上学历17人,其中研究生1人。

  建立制度规范治。制定《福兴村傣族特色村文明公约》《福兴村村规民约》等制度,强化自主管理。全村实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门前“三包”,公共区域实行党员义务分包片区责任制,每周四统一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将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促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文明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破除婚丧陋俗,遏制不良风气,倡树新礼仪新风尚,净化乡风民风,遏制不良风气,实现了搬迁群众生活条件的“硬件”改善与思想层面的“软件”同步提升。

  聚焦三资精准治。福兴村聚焦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使用,盘活、管好、用好村集体经济。为充分管理好全村的资产,群众选出了靠得住、公认的资产管理员管理全村的资产,确保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借助光资源,充分利用村空地,建设68.2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组,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146.81元。对村公共设施实行专人专管,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维修维护,确保了公共资源的完整性,提高了使用的寿命。

  应用科学创新治。全乡实施“雪亮工程”,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福兴村安装视频监控系统5套,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增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认同感和主体责任感,有效解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米”的问题,2019年福兴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100%。同时,村民通过“楚雄治理通”等APP,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村97户安装使用“楚雄治理通APP”260余人。

  五坚持五为主,探索一条搬迁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始终坚持党建主导。乡党委、政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充分调研论证选址、依靠群众实现搬迁摆脱贫困目标,坚持“党组织随群众搬迁”的原则,让群众无论搬迁都哪里都能找到“主心骨”;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凝聚党群“一股劲”,形成党群一条心;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政治功能,充分发挥14名党员的模范带头和领富致富作用,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安心搬”,为顺利搬迁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坚持开展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念;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党员群众在创建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傣族群众成功融入猛虎彝族、汉族集聚区。通过生存文化、民俗文化、生活文化的交流碰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始终坚持群众主体。乡党委、政府充分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其内生动力,积极采纳群众在工作中提出的科学合理化建议若干条;积极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动手,自己的村子自己建、自己的产业自己干、自己的村子自己管,建出了一个省级特色村寨,干出了一个美丽富裕的新农村,管出了一个安定团结、干净整洁的美丽傣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村民的自觉习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增群众的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始终坚持团结主旋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县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引导全乡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和谐共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让坝区集镇更好地接纳傣族群众、傣族群众更好地融入集镇,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强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知识,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增进各民族更加团结融合。

  始终坚持发展的主题。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县、全州、全省的发展大局,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傣彝群众守住民族团结生命线,同心共圆伟大中国梦,积极与永臻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金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友好关系、团结共事创业、联合推动发展,在发展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取实施了“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将福兴村打造成为了傣族特色民居、产业好、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始终坚持文化主线。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将猛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猛虎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福兴村,从硬件和软件上建强配齐,依托两个平台全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充分尊重傣族群众节庆文化,在过好本身的泼水节的同时,引导傣族群众积极参与猛虎本地彝族的油菜花节,傣族文艺爱好者积极参加县乡各类艺术团,与彝族群众同台演出,向全乡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了猛虎多姿多彩的文化融合发展,让傣族文化与彝族文化一同走出去。充分尊重傣族群众饮食文化,将傣味带入了彝族群众,受到广大彝族同胞的广泛喜爱,通过传统饮食文化的交融增进了感情,增进了团结。

  云南网通讯员 杨德祥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