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专属到寰宇齐鸣 李幼平讲述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

[焦点] 时间:2024-05-02 19:42: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1次

原标题:从宫廷专属到寰宇齐鸣 李幼平讲述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前世今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张扬 实习生刘越)铛、铛……编钟敲响的从宫一刻,鲜花、廷专火箭刷屏,属到述直播间里顿时热闹起来。寰宇侯乙5月25日,齐鸣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做客荆楚文艺名家讲堂,李幼讲述曾侯乙编钟的平讲“前世今生”,他特意带来一只曾侯乙编钟复制品,编钟现场奏响2400多年前的前世今生天籁之音,令十万余网友闻之沸腾。从宫

李幼平讲述曾侯乙编钟的廷专“前世今生”。张扬 摄

华章重现的属到述远古“回想”

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寰宇侯乙青铜时代中华礼乐文明的齐鸣经典佳作。古代编钟多用于宫廷演奏,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在武大学过考古,又是音乐学专业出身,李幼平对于编钟音乐考古心得颇深。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推动编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器回归乐队、回归中国传统的礼乐活动。

为了让编钟“活起来”,他不仅建设博物馆、策划音乐会,还亲手研制编钟仿品。如今,他的学生想要顺利毕业,首要条件就是制作一套编钟。

去年11月底,由李幼平负责的《编钟与交响乐队新作品音乐会》在全网奏响,中国编钟和大洋彼岸的交响乐队携手“寰宇鸣钟”,激发出荡气回肠又让人耳目一新的情愫。

“让编钟和西洋交响乐队合作,用当代人听得到的古代声音、外国人听得懂的中国声音,就是想用国际性的语言向世界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李幼平向网友介绍。

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礼迎美国总统与印度总理、奏乐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诸多国家外事场合,曾侯乙编钟都不曾缺席。这套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已成为成为当代中国的礼乐重器。

李幼平讲述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张扬 摄

一钟双音的历史“猜想”

从展台到舞台,曾侯乙编钟的回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音乐有五音,即“宫、商、角、徵、羽”,而西方一般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通俗地表示就是“哆来咪发唆啦西”。一段时间里,人们有个误区,认为编钟无法敲击出“哆来咪发唆啦西”中的“西”,不适合现代音乐的演奏。

1970年,信阳出土的春秋编钟演奏出“东方红”响彻太空,曲子里“西”音清晰嘹亮。李幼平的老师黄翔鹏研究发现,“西”音可敲击编钟侧面发出,通过这种方法,每枚钟都能发两个乐音,两音之间为大三度关系,符合现代声学原理。

李幼平介绍,声学检测显示,编钟能发双音,在于它的合瓦形状。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这样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

那么问题来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否使用一钟双音演奏?编钟钟律是否仅限于“宫、商、角、徵、羽”?由于没有文献记载,一切都停留在猜想阶段。

直到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65件编钟上大多刻有铭文,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让一钟双音猜想得到印证。经检测,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

李幼平讲述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张扬 摄

文化自信的时代“交响”

古代编钟文化灿烂辉煌,当今社会,如何让编钟为代表的金石之声、礼乐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李幼平说,编钟自1978年回到舞台后,一直在不断地传承创新,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艺术展演,由展品到产品、从产业到事业,由传统继承到文化创新的过程。

传统编钟需4到5人演奏,因无法解决音准、音色、节奏方面等问题,很难表现一首完美作品。2017年,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博物馆与山东某公司共同研制出计算机智能演奏控制系统的新编钟。

这种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编钟钟体大小厚薄与表演时相应的演奏力度和敲击速度等要素,予以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诸方面的选样、编程,采用一钟一槌、通过智能控制,可以使传统数人合作、手持钟槌、带有一定偶然性的现场编钟演奏,变为一个人使用通用键盘弹奏、机械手严格按照表演信息、准确敲击编钟发音部位进行演奏。

新编钟通过现代技术使其标准化,降低了演奏门槛,让古老的编钟得以普及。“新编钟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同样可以进入乐队,甚至可以和管风琴使用同样的键盘。”李幼平表示,希望未来编钟之于中国能一如管风琴之于西方国家,成为中国的乐器之王。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