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藏粮于技”的富顺实践

[探索] 时间:2024-04-28 06:01: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69次

原标题:【蹲点日记】“藏粮于技”的藏粮于技富顺实践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自贡4月15日讯 (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4月15日,小雨转阴,蹲点的富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日记经过一夜的顺实风雨洗礼,李子村的藏粮于技100亩稻田已是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秧苗的蹲点的富清香。“真是日记一场好雨。”驻足在稻田边,顺实代寺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聂臣友一边仔细查看移栽的藏粮于技秧苗,一边自言自语。蹲点的富

“这批秧苗早在3月底就开始陆续移栽,日记预计在4月20日之前全部完成,顺实然后开始施肥、藏粮于技防病虫害等管理工作。蹲点的富” 聂臣友说。日记在他的身后,稻田中矗立的 “隆平高科新品种展示基地”几个红底白字分外醒目——这里是富顺县和隆平高科共同打造的100亩水稻新品种发展示范基地。

富顺县再生稻历史悠久,面积及总产量全国第一,生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目前,富顺再生稻面积约占全省再生稻总面积十分之一,产量约占全省再生稻总产量八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再生稻之乡”。2021年,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45万亩,总产量达到7.29万吨。袁隆平院士曾给富顺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

聂臣友查看秧苗

1988年,聂臣友考入代寺镇农技站,在农技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对代寺镇的水稻种植如数家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代寺镇开始种植再生水稻,一种两收,有效减少劳动投入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产量。”在聂臣友的记忆中,种植再生稻,是水稻品种改良进程中的一次巨大飞跃。聂臣友直言,如今水稻的亩产量从改种再生稻前的每亩300-400公斤,到现在的每亩800-1000公斤,还得益于科技的力量。

走进位于李子村的代寺镇智慧化育秧中心,俨然一个高科技的智能 “温室”。从调光到控温,从播种到喷淋,从空间到地面,都是智能控制。

“这里培育出的再生稻秧苗,将移栽到田里,再由政府统一提供化肥、统一管理。”聂臣友说,这就是富顺正在推行的统一规划、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用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

代寺镇智慧化育秧中心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2020年,富顺县与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签约《再生稻研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隆平种业富顺再生稻研发中心,研发“中稻+再生稻”项目,聘请全国知名水稻专家与隆平高科、富顺县的科技人员组成水稻专家大院,为富顺“中稻+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为打造“富顺.再生稻之乡”、富顺再生稻米知名品牌建言献策。

近年来,富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富顺采取同步规划、分区建设、梯次推进建设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先后编制出台《富顺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园区规划和《富顺县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通过“建基地、搞加工、树品牌、强融合”协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五大园区框架下已规划园区核心区。

水稻新品种发展示范基地

今年,富顺还将继续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建农事服务中心、稻粱烘干中心和稻粱大数据中心,加大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隆平高科等院校企合作。

在李子村的,不久前用无人机播撒的种子已经开始出苗,科技的应用让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接下来,无人机、信息技术将在在施肥、病虫害防治、管理、销售等过程中逐步配套和投用,生产效率还将大幅度提升,李子村的未来可期。

用科技擦亮“富顺再生稻”的金字招牌,这也是“藏粮于技”的富顺实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徐昭磊)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