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评论:依法推动青藏高原绿色发展 正文

评论:依法推动青藏高原绿色发展

[百科] 时间:2024-04-28 00:10: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56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文|姜颖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评论稳预期、依法利长远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青藏我国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原2011年,绿色《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颁布实施;2021年7月,发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颁布,评论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的依法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今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推动9月1日起正式施行。青藏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共7章63条,高原包括总则、绿色生态安全布局、发展生态保护修复、评论生态风险防控、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是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立法规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专门法律,为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它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其他三部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一起,成为“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塑造了坚实的法治基础。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和地球“第三极”的核心区,海拔高于4500米的区域约占全区面积80%,被誉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我国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于一体的特殊自然区域,既有“绿水青山”又有“冰天雪地”,拥有除海洋生态系统外几乎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多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碳固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周边国家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但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冻土消融、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地质灾害频发等生态破坏现象不断加剧,专门立法有利于防控青藏高原生态风险,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工作。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考虑周、亮点多。例如,明确组织或参加青藏高原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活动,应自行带走产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点投放;禁止随意倾倒、抛撒生活垃圾。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建立健全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冻土保护制度,加强对雪山冰川冻土的监测预警和系统保护。明确鼓励和支持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加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修复、水文水资源、雪山冰川冻土、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河湖演变、地质环境、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能源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长期研究工作,掌握青藏高原生态本底及其变化。此外,加大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的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生态风险防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青藏高原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在青藏高原因地制宜建设以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水风光互补发电、光热、地热等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加强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均可有力保障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意义重大。依法科学守护青藏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不仅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强生态风险防控的客观要求,还是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特殊问题、回应青藏高原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影响。(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0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