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南籍干部梁明回琼挂职:与故乡间的风筝线,不曾断过

[热点] 时间:2024-04-29 06:02: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4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海南籍干部梁明回琼挂职:与故乡间的不曾断过风筝线,不曾断过

文\海南日报记者 蔡曼良 图\海南日报记者 韦茂金

细线如故乡,海南海南风筝似游子。周刊职故筝线无论身处何方,籍干都有一根线牵着他,部梁那根细线叫作“家”。琼挂

22年前,乡间梁明前往西南重镇重庆求学,不曾断过毕业后在重庆成家立业。海南海南离家二十余载,周刊职故筝线故乡海南的籍干发展却始终牵动着梁明的内心。2019年,部梁一个到海南自贸港挂职的琼挂机会,让梁明这只“风筝”飞回了家。乡间从重庆自贸区到海南自贸港,不曾断过兜兜转转,梁明以海口市琼山区副区长的角色加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

梁明(左)参观陵水黎安大学城项目。

携笔从戎

海南后生扎根重庆二十载

“要得要得,明天我们见一哈……”前往项目工地的路上,梁明正用重庆话和第二天要见的企业负责人约定见面事宜。如果他没有主动说自己的籍贯,光是听这口流利的重庆话,很难想象这位挂职副区长是海南陵水人。

1999年,考取了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的梁明前往重庆求学。自此,他开始了二十余载的“山城”生活,这一口地道的重庆话便是光阴在他身上留下的最显著的印记。

好男儿都有一腔报效祖国的热血,梁明也不例外。2003年,大学刚毕业的梁明便携笔从戎毅然参军,到武警重庆总队服役。参军的11年间,他参与过多次急难险重的任务,抗震救灾、扑灭森林山火……每一次逆行向前都是他青春里最闪亮的勋章。

梁明在2014年转业到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工作。2016年,重庆被列为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学时修读经济学专业的梁明又被抽调到重庆市自贸办统筹指导处工作。这样的一个工作机会为他日后到海南自贸港挂职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从校园投身军营是梁明为报国之志迈出的第一步,那么,回到海南建设家乡则是他一展胸中抱负的延续。

梁明在工作中。

建设家乡

海南籍干部义不容辞

“海南什么时候能被列入自贸试验区?”这是2016年梁明被调往重庆自贸办工作后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念想。在梁明看来,海南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和天然离岸的存在,具有建设自贸区甚至自贸港的绝佳优势。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我太激动了!”当天知道这个消息的梁明非常兴奋,当晚便和几位在重庆工作的海南籍干部庆祝了一番,大家都在为家乡海南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而开心。

就在他满心欢喜展望家乡未来之时,他没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

2019年10月,梁明接到一个电话,电话的内容是中央组织部选派新一批干部到海南挂职,梁明将被派往海口市琼山区任副区长。“家乡没有忘记我!”梁明接到电话后感慨万分的心情溢于言表。

梁明是131名来琼挂职干部中唯一一名海南籍干部。“作为海南人,我有建设家乡的天然使命,义无反顾我就回来了。”梁明说。

不辱使命

他与自贸港共成长

转眼间,梁明到海南挂职已一年有余。走进他的办公室,办公桌后一块写满工作计划的白板十分引人注目。梁明起身擦去白板的字迹,开始写上新的月度计划。“重点项目”“推进项目”“跟踪项目”……梁明用隽秀的字体将各项安排悉数写下,分类清晰一目了然。彼时,他重点关注的工作是打造日月广场“跨境电商+城市奥莱”特色街区。梁明拿着记号笔,边说着边在白板上给海南日报记者梳理这一项目的几个推进重点,洋洋洒洒间,白板的空白已所剩无几。这样流畅的工作梳理,被他笑称为“挂图作战”。

在重庆自贸办工作期间,从自贸区设立初期各种机制体制的制定,到研究改革实施路径,再到招商引资,破解一系列建设中的难题等,梁明有着丰富的自贸区工作经历。这一次来琼挂职,梁明更是早早计划着要把过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与海南的发展有效地融合起来。

在总结重庆开放路径的建设时,梁明提到:“重庆能从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发展为开放新高地,靠的就是通道建设。”他认为海南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未来可以借鉴重庆经验打通航空、海运通道,从而有效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面融合。

谈到招商引资,他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要围绕政府自身工作去改革,更要以企业的诉求为导向,良好的人居环境和配套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对企业也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在招商引资中,政府不仅仅提供土地和房产,更要扮演“资源中介”的角色。政府要做的是如何帮企业对接和匹配更好的资源,让资源相适应的企业获得充分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从而让海南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就在采访前不久,河北怡达集团与海口市琼山区签署了合作协议。据梁明介绍,琼山区在迎接怡达进驻的同时,主动为其“搭桥”,形成怡达与多家企业的深度合作,更通过政策的优势吸引企业将海外布局的工厂转移到海南,实实在在为企业“落户”提供便利。而这样联动政策与资源的招商引资优质案例,在海南已经越来越多。“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过来之后有发展,并且发展得更好。”梁明说。

此外,梁明还认为人才对于自贸港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有着关键的影响。从自身所处的岗位而言,自贸港建设对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他建议要加强本地干部的能力培养,倡导双向挂职,多让本地干部“走出去”。

梁明(右二)实地考察水环境治理成效,抓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乡音未改

对故土的牵挂依然

“一天当三天用,两年当六年用。”一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梁明对两年挂职时间的珍视。正因为想要在有限的挂职时间里尽可能多做点事,梁明一年多来的挂职生活基本都是单调的“两点一线”。哪怕是抽空回陵水老家看望父母,也都是当天便匆忙赶回。

1月上旬的一个周末,梁明决定回一趟陵水。“我就想吃一碗家里的酸粉!”出发前的梁明已经抑制不住对陵水酸粉的“想念”。清早一个小时的动车就顺利到家,放下行李后梁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做酸粉。

离家这些年,梁明不仅乡音未改,家传的酸粉“技艺”都还驾轻就熟。烫韭菜、涮粉条、炒沙虫、煎鱼饼、调卤汁……梁明一气呵成。拌好酸粉再加上一勺黄辣椒,梁明开始充分享受家乡的味道。“我只要一回家,三餐都愿意吃酸粉!”

紧接着梁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陵水黎安大学城项目参观。尽管这不是他接触的项目,但相关负责人耐心地做着介绍时,梁明早已不知不觉间切换到了“工作模式”,热烈地探讨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话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短短几个小时的回乡之行无法让梁明将陵水的变化一一阅尽,同样地,与父母的团聚时光也因此弥足珍贵。临走时,母亲为梁明准备了大包小包的食材,细心提醒他各项事宜,父亲则是在他上车后多次叮嘱司机怎样最快到达动车站。

是啊,即便梁明早已到了不惑之年,再回家时,父母的眼中他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正如他与海南之间,无论他这只“风筝”飞向何处,飞了多久,与故乡间的那根风筝线,不曾断过。只要你需要,我就回来!(蔡曼良 韦茂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