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高校思政行|牡丹江师范学院:让红色文化成为思政课的“活教材”

[热点] 时间:2024-04-29 06:13: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6次

原标题:龙江高校思政行|牡丹江师范学院:让红色文化成为思政课的活教材“活教材”

东北网12月4日讯(记者 许诺 安泽 王春颖)日前,“龙江高校思政行”全媒体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龙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校光明日报等十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采访团,思政师范色文走进牡丹江师范学院,行牡学院集中宣传展示该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的丹江新突破、新成效、让红新经验。化成

采访团一行走进牡丹江师范学院交流座谈。为思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王雅馨。政课

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应力讲述用艺术融入思政课程。活教材

牡丹江师范学院充分利用牡丹江地区丰富的龙江红色资源,把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与推进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高校以红色东北抗联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思政师范色文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行牡学院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

作为东北抗联精神主讲教师,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王雅馨说,牡丹江地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根据地和主战场,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抗战所展现出来拯救危亡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近年来,牡丹江师范学院开展“线上线下”双教学模式,探索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做到“线上要有内容,线下要有活动”。王雅馨介绍说,开通东北抗联精神微信订阅号、东北抗联精神网站学习专栏、网络慕课等方式,丰富线上学习资源,做到“线上有内容”。

为拓展学生视野,线下开展红色资源文化实践教学,挖掘东北地区丰富的抗联遗址遗迹资源,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红色教育资源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抗联烈士陵园和战斗旧址,吃抗联饭、唱抗联歌、走抗联路等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沿着当年东北抗联战士战斗的足迹,体验抗战时期艰苦的条件,接受思想上的洗礼。

为了更好的将课程思政融入红色基因,学院开展红色遗址实践活动;组建东北抗联故事宣讲团,开展了东北抗联故事巡回宣讲;建立以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主要研究课题的辅导员工作室;开展了“讲一个抗联故事、读一本抗联书、熟悉一位抗联英雄、唱一首抗联歌曲、走一段抗联路”系列活动。

2016年8月15日,学校打造师生原创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通过让学生参演一部东北抗联精神“大戏”,真正地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红色教育相结合。

向采访团讲述东北抗联精神。

张应力在原创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中饰演抗联老战士。

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洪光。

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应力表示,师生原创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是每届新生必看的一场演出。慢慢地有些学生就想参与进来,想饰演一个角色。“我们每一届都吸纳新生来参与表演,在排练之初,很多同学对东北抗联精神并不了解,我就给他们讲东北抗联文化,跟同学们一起带着感情去排练。”张应力说,学生们都称他为“抗联爷爷”,如今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也会将东北抗联精神在学生中一届一届传扬下去。《永不磨灭的信念》已在全国巡演40余场,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品牌。

疫情期间,校团委组建绥芬河战疫志愿者临时团支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曲孟园担任临时团支部书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曲孟园在绥芬河先后参与防疫值班、社区志愿者、义务宣传及现场消毒等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被推荐到绥芬河市政府车队,自驾私家车无偿为防疫一线提供后勤保障。每日工作近16小时,日均送餐1200余份,防疫物资500余件,日行程近100公里。曲孟园说,从未想过要退缩。这正是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身上的印证。他表示,一定会牢记东北抗联精神内涵,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如今,牡丹江师范学院常态化开展、高质量打造东北抗联精神精品思政课程,形成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模式。红色教育的融入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也让青年学生们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骨子里。(许诺 安泽 王春颖)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