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 匠心报国 | 从9米到1500米 烙印下“深海宇航员”徜徉蔚蓝足迹

[时尚] 时间:2024-04-29 18:55: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22次

  央视网消息:这位大国工匠叫韩超。大国到米他是工匠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ROV领航员。海平面以下300米,匠心是报国人类借助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所能达到的从米徜徉饱和潜水施工极限。而300米以下的烙印深水区,就是下深“水下机器人”ROV进行海底作业的主场。在它们背后,海宇航有一群技术过硬、蔚蓝沉着冷静的足迹操控者——他们就是ROV领航员,这群人也被称为“深海宇航员”,大国到米但他们从不下水,工匠全靠意念在深海潜行。匠心

  不久前,报国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从米徜徉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在南海东部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此刻,项目进入安装的关键阶段——剪切导管架上的湿拖缆,韩超将通过操控水下机器人ROV来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上天不易,下海难,复杂而精细的水下作业,绝不会宽容任何一点细小失误。在巨大的水压之下,在瞬息万变的海流之中,韩超要寻找到机械手与拖拉缆刚好呈90度的位置,用恰当的力度和速度剪切。一丝一毫的偏差,都有可能让两者粘连,造成机械手扯断、ROV锁死和整个项目的停工。

  韩超和团队成员又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从2007年至今,他们牵引着ROV,“量身定制”着各种水下设施的设计、建造、安装、调试等流程。

  六米见方的ROV,浑身上下由3万多个精密部件组成,重,可推动上千吨水下结构物的安装,轻,可巧拧两三毫米的钢丝。这个“黄胖子”神通广大,但驾驭它却十分不易。昏暗的海面之下,机械手对物体的感知只能由传感器显示。韩超需要同时盯着主摄像头、后视摄像头、机械手摄像头等9块屏幕,并密切关注声呐、定位、油位、油压等数据信息,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立体的作业空间。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脚并用、左右开弓。韩超是很多同事眼里的“超人”,但谁能想到,当年做学徒时他却连ROV的控制间都难以进入。

  十几年前,我国出于深水油气田开发的需要,开始从国外引进ROV设备及外籍专家。当时每个ROV班配备四名外籍人员和两名中方人员,外籍人员负责操作控制,中方人员却只能在甲板上干些杂活。

  从0到1的路并非坦途,既然别人不愿授之以渔,就必须自己探出一条路来。ROV结构精密、造价高昂,光操控台上的按钮就有1200多个,更涉及通讯、飞行、机械、计算机、遥感、海洋工程等多个学科,韩超反复翻阅资料,啃下每一个专业词汇,摸清了水下机器人的“五脏六腑”。

  然而能够实操ROV机会实在太少,韩超就自创“土方子”演练飞行线路。

  经过整整5年的刻苦训练, 31岁的韩超成为了我国第一位持证ROV总监,他带领小伙伴们不仅摆脱了对外籍ROV人员的依赖,并将中国人的脚印稳稳扎在1500米的大海深处。

  2021年3月,南海万顷波涛之上,我国首个1500米水深自营深水大气田开发项目——“深海一号”的主脐带缆铺设遇到了大难题,由于水位太深,两台ROV多次尝试纠偏,也无法让脐带缆进入到指定位置。

  韩超指挥两台ROV,配合将脐带缆拉起离开海床,再让ROV反方向回转,最终成功将缆体转到正确角度。在他和团队的密切协作下,“深海一号”大气田7根脐带缆海上安装作业提前22天顺利完成,节约成本2800多万元。

  浩瀚的海洋,迎接着想要探索它的人。从9米到1500米作业水深,是一场不断攀登的历程,每一寸深潜,都烙印下韩超徜徉蔚蓝的足迹。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