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9年创作赞美浏阳的诗词近2000首

[综合] 时间:2024-05-02 20:46: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11次

原标题:八旬老人9年创作赞美浏阳的旬老诗词近2000首

红网时刻2月17日讯(记者 吴思静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江卉 )陈美章,生于1940年,人年籍贯湖南浏阳,创作词近曾就职于国家水利部。赞美近年来,浏阳他先后在《水利老年天地》《中国水利报》《诗刊》等刊物发表诗歌数十篇。旬老著有诗集《筑梦吟》。人年

“爱浏阳,创作词近想浏阳,赞美儿时在此放牛羊,浏阳历经岁月艰。旬老喜心头,人年乐心头,创作词近随父船头把网收,赞美晚归鱼满舱。浏阳”创作这首饱含思乡之情诗词的作者,是今年82岁的浏阳人陈美章。

年轻时因为工作原因长居北京的陈美章,一直心系家乡发展,退休后会常回浏阳看一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了陈美章的写作灵感,他用诗歌描绘家乡的巨变,吟唱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

2021年11月,陈美章搬回浏阳,选择在浏阳河畔定居,“浏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空气好风景也好,能够回到家乡,我觉得很快乐。”

心系家乡发展

见证株树桥水库从蓝图到现实

“我的浏阳话说得还正宗吧。”耄耋之年的陈美章,仍耳聪目明、思路敏捷,能说一口地道的浏阳话。

虽然此前一直在北京生活,但陈美章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每天都会在手机上浏览新闻,查找浏阳相关的资讯。“别看我是一个老同志了,但我新媒体用得还是很溜的。”陈美章笑着告诉记者,他会经常看“微浏阳”微信公众号上的新闻,所以浏阳的大事小事他一直都很清楚。好学的陈美章,最近正在学习刷抖音,他说不管什么年龄都要与时俱进。

“浏阳的名片就是这一条母亲河,别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城市,但是大家都听过那首歌,都知道这条河。”从事水利工作的陈美章,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水利部任职,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因为工作原因,陈美章对家乡水利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早在1986年,浏阳兴建株树桥水库时,陈美章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余时间,帮着找资料出主意。陈美章说:“这是一项利民的好工程,对于浏阳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助推作用。”正如陈美章所言,1992年株树桥水库建成,成为长沙地区最大的水库,承载着防汛、向长沙城区供水以及发电保安和灌溉等惠民利民的功能。

回到浏阳后,陈美章最想做的事就是去株树桥水库看一看、走一走,“见证了它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很想去现场感受一下。”

浏阳境内分布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水系,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6条、各类水库188座。谈及浏阳的发展,陈美章语重心长地说:“浏阳拥有非常优质的水资源,一定要利用好、开发好、保护好。接下来,浏阳要进一步加强全国示范河湖的建设与保护,打响浏阳河的品牌。”

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美丽浏阳生态河,闻名遐迩浏阳河,再创美丽示范河。”

9年撰写诗词近2000首

传递对家乡和祖国的爱

退休以后的陈美章,生活节奏逐渐放缓,他细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并用诗句将其记录下来。无论是抒情写意,还是描景绘物,陈美章都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展现了自己对国家深厚的感情。

从2013年,陈美章开始将自己的诗稿收录进诗集《筑梦吟》。9年间,陈美章笔耕不辍,截至目前,《筑梦吟》系列已印发7部,收录诗词近2000首。

之所以热衷写诗,陈美章很坦诚地说:“趁着还有精力,用纸和笔记录下这个世界的美好,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些诗句重拾记忆。”

每一部《筑梦吟》都分为了心系情怀、壮美山河和美好憧憬三个篇章,字里行间满是对祖国、对自然、对亲友炙热的情怀。从第一部到第七部,陈美章都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浏阳的变化,赞美浏阳的发展,抒发对浏阳的思念。

“我是地地道道的浏阳人,对于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都有着很深的感情。”陈美章告诉记者,回到浏阳定居后,闲暇时他会在浏阳河边散步,去红色景点参观,走访浏阳河沿线的水库和发电站。

家乡的变化让他十分震惊和自豪。他说,记忆中原本泥泞的河道经过整改两岸成了沿河风光带,家门口那条浏阳河也成了“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的源头水。他将对家乡的喜爱,对家乡变化的赞美全部凝结在笔端,书就了一首首朴实而隽永的诗。

他爱浏阳,所以他写下:“人杰地灵名浏阳,三湘大地尽欢颜。山水环抱古名城,秀美山川景迷人。”(《家乡巨变》);他喜浏阳新变化,所以他写下:“小别返乡回故里,家乡巨变日月新。清晨漫步田野上,喜看稻菽千重浪。”(《家乡新农村》);他思念家乡,所以他写下:“人到暮年思故乡,思绪万千涌心头。父老乡亲情谊深,忆往抚今诉衷肠。”(《思乡情》)

“现在还在坚持写诗,回来以后,我描写最多的就是浏阳的人和事。”陈美章说,他以《返乡有感》为题已经写了一系列回浏阳后的所感所悟。

陈美章的作品,没有太多诗韵的考究,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他把对世界的热爱化作诗,再通过诗去传播更多的爱。(吴思静 江卉)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