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墨香添年味!记者探访儋州中和镇:20多位民间手艺人为村民手写春联

[休闲] 时间:2024-05-01 07:01: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25次

原标题:守得墨香添年味!守得手艺手写记者探访儋州中和镇:20多位民间手艺人为村民手写春联

点击播放视频

春节将至,墨香民间春联、添年福字是味记每家每户都少不了的,现在集市上、探州中商场里都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访儋造型新颖的和镇春联、福字供人选择。多位

近年来,村民春联儋州大力弘扬传统特色文化,守得手艺手写素有“诗乡歌海”的墨香民间美誉。尤其是添年儋州市中和镇,楹联的味记创作蔚然成风,不少人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副好春联。探州中中和镇上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访儋村民,38年来,他坚持手写春联,师从父亲,经过多年钻研,写得一手好字,独具风格。这也导致远近及周边村民都上门求字写春联。这位名叫丁衍禄的村民说,如今他已经不指望这个挣钱,完全是为了“情怀”,传统的传承。

丁衍禄在挥毫泼墨写春联。

青出于蓝胜于蓝 村民经常上门求春联

2月9日,记者来到儋州市中和镇上的集市,丁衍禄的摊子就在路边。只见一张约1.5米长、1米宽的桌子上,铺着一张毡布,毡布上摆放着多支毛笔、一个盛有墨汁的砚台以及一张大红纸。这就是丁衍禄的工作台,每年上千副春联都是在这里诞生。

丁衍禄告诉记者,以往他每年能写上千副春联,基本上从农历十月份就开始动手写了,要不然写不完。“提前写一些常用的,剩下的就是现场即兴发挥,还有按照传统村民要求题写的春联。”丁衍禄边和记者聊天,边利落地铺开鲜红的纸,毛笔饱蘸墨汁,凝神聚气,随着手腕转动,笔尖或轻或重划过纸面,一副春联一挥而就。

丁衍禄在挥毫泼墨写春联。

“我的字师从父亲,后来学习国内多名书法家,边学边练边悟,才形成现在的书法字体。”今年70岁的丁衍禄笑着说,自己从小喜欢书法,虽然父亲是自己的老师,但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从上世纪60年代就接过父亲的衣钵。由于他的行楷端正隽秀,深受村民喜爱,附近乡镇的村民都慕名来购买,或是上门求字。

“能帮我写一副九个字的春联吗?”“我要一副与做生意有关的春联。”在现场,来购买手写春联的村民络绎不绝,丁衍禄不停地挥毫泼墨,一句句新春祝福跃然纸上,伴随着浓浓的墨香,一股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在售的手写春联。

一群民间手艺人守护着一份“情怀”一种“年味”

“机器印刷的春联,字体呆板,毫无生气。”前来购买春联的李康说,火红的春联、大大的福字、淡淡的墨香,既传承了文化传统,也为新春佳节增添一份喜庆吉祥的氛围。机器印制的春联便宜实惠,才十元左右一副,可手写的春联需要二三十元。虽然价格贵了一倍以上,但手写的春联内容丰富,倾注了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看起来生气勃勃,与节日的气氛十分贴切。

“我的春联,是家里长辈创作,现在就是过来让丁大爷帮我写出来。”李康说,中和古镇是东坡书院所在地,文风盛行。这里的群众懂书法,懂楹联,熟悉平仄,甚至词性宽严、同字处理这些细微处都很讲究和挑剔。因此,这里的人,不仅家家户户能创作楹联,大多还写得一手好字。

今年65岁的赵肇卿在写春联。

“外公的春联摊子,一个春节也就挣个一万元左右。”丁衍禄的外孙女伍朝君说,每年农历二十四也就是小年后,外公的春联摊子才出摊。以前不明白外公为什么年纪那么大,还要那么辛苦出摊。随着年龄的增长,今年高一的她逐渐领悟,原来外公惦记这份“乡愁”,因为楹联是儋州人的“乡愁”。

“全镇目前约有20多名手艺人在写春联。”儋州市中和镇中和社区居委会的周嘉祥书记介绍,中和镇居民大多能创作楹联写得一手好字,一直以来都是自家人写自家张贴。每年一到大年二十九、三十,附近村民就上门求字,村民都是义务帮忙。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十几年来,摆摊售卖春联才开始盛行。而为了很好地引导他们,就划定镇政府周边的商铺作为临时售卖点。

在售的手写春联。

“每年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带孩子来接受书法熏陶,教育下一代要读好书、写好字。”儋州市中和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还在有序的引导村民保留传统文化。他们也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挖掘儋州的楹联传统文化,让它成为儋州的文化名片。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梁振文 李绍远(梁振文 李绍远)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