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绢人:不输“芭比”的中国娃娃 正文

绢人:不输“芭比”的中国娃娃

[探索] 时间:2024-04-29 15:38: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42次

    绢人:不输“芭比”的芭比中国娃娃

       随着电影《芭比》的热映,芭比娃娃化身为电影周边,绢人再次引发购买热潮。不输

       芭比是国娃经典的大IP,自诞生起就收获了无数拥趸。芭比这个拥有精美配饰的绢人芭比娃娃是全世界女孩们梦寐以求的礼物。而在我国有一种手工艺品,不输不仅妆容、国娃服饰精致,芭比还拥有悠久深厚的绢人历史文化底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绢人”。它的不输魅力不输“芭比”。

       绢人,国娃顾名思义,芭比是绢人以丝绸、纱绢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不输美术人形艺术品。一个绢人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雕塑、彩绘、缝纫等十几道工序,十分精细且复杂。例如,在绢人的手部制作中,需要在按比例比量好的手指长短的细铁丝上包上棉花,用做脸的纱绢料叠出手宽,折叠缝隙落在手指间,做好小手套之后将其翻转包在棉花手的铁丝骨架上。完成这些后,将手指扭曲成合适的手形,有些还需要戴戒指、染指甲。如果放到真人大小的比例上考虑,这似乎不难,但当这一切缩小在30厘米左右的玩偶身上,在不足两厘米的丝织布上完成所有步骤,而且不能露出针脚与线头,可见工艺师们精湛的技艺。

       在制作绢人时,只有精巧的技艺还不够。绢人的形象一般取材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戏剧等,以古代仕女形象最为常见。制作者需要根据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制作出与之相对应的服饰,除此之外,形体比例、人物动作、眼神表情,同样也需要认真考虑。想象一下,如果请你制作人物形象,怎样才能展现出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不同美貌?花木兰与穆桂英的飒爽形象该如何体现?红楼梦海棠诗社里诸多性格各异的女子形象又该如何区分?可见,要完成一个惟妙惟肖的绢人作品,需要对历史典籍、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

       根据资料记载,绢人艺术起源于唐宋时期。相传,绢人最开始是侍女为王公贵族的妻妾制作的掌上玩偶,供她们欣赏把玩。从这一点上看,倒是与如今的芭比娃娃有类似之处。至明清时期,绢人的制作工艺更加成熟。每逢端午节,民间有制作平面绢人,赠予晚辈以辟邪消灾的风俗。如今,享誉世界的日本绢人就是从我国传过去的。

       随着清王朝覆灭,绢人慢慢绝迹。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政府的重视下,绢人制作工艺被重新挖掘、改进,诞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这一工艺美术品类。

       说到绢人艺术重焕光彩,就不得不提葛敬安。1954年“国际儿童玩偶及人形比赛”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十多个国家参展。葛敬安和她的伙伴们接下了这个任务,以丝、绢、绸、纱等中国特有的织品为主要原料,以藏、蒙、苗、彝、维等民族形象为依据,创作出五件绢人作品,在印度展会上登台亮相,获得广泛好评。而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人后来还组成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制作的一系列精美作品都成了国礼。其中,著名绢人作品《海棠诗社》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一鸣惊人,后被赠予日本民间艺术访华代表团,深获赞誉。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偶市场愈加丰富,手办、BJD娃娃、各式IP角色盲盒等,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热门。北京绢人作为一种传统美术人形,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存在成为文创潮玩的巨大潜力。然而,其工艺难度高、造价昂贵产量低,将很多人挡在收藏群体之外;且本身传承难度大、学习时间长,面临发展难点。不过,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断提高,给予北京绢人等传统艺术形式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绢人发展前路的探索正在进行,绢人手艺人也面临新的挑战。期待在将来的某一天,绢人能成为国人自己的“芭比娃娃”。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