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天回医简》或是失传的扁鹊医书 正文

《天回医简》或是失传的扁鹊医书

[百科] 时间:2024-04-30 03:43: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52次

原标题:《天回医简》或是医简医书失传的扁鹊医书

4月20日,《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或失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表示,扁鹊天回医简整理研究具有“三大价值”。医简医书

“《天回医简》或是或失失传的扁鹊医书。”柳长华介绍,扁鹊经过细致地整理发现,医简医书竹简中包含了许多医学术语,或失应该是扁鹊一部古代医学著作,并发现一个叫“敝昔”的医简医书人名。

敝昔是或失谁?在深入查阅西汉早期的文献后,研究团队惊奇地发现“敝昔”就是扁鹊扁鹊。医简内容大多是医简医书讲色脉诊以及针灸原理的内容,与扁鹊医学一脉相承,或失还发现了关于“五色脉诊”的扁鹊内容,这正是扁鹊医学最突出的标志。

根据考古和学术的推断,医简的主体部分抄录于西汉吕后至文帝时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的仓公淳于意的行医与授学的时间相去不远,墓主人下葬年代在西汉景、武时期,其年辈应与仓公弟子相当。经过反复的求证,研究团队证明了天回医简确为扁鹊仓公所传之医书,汉景帝时由齐鲁传入蜀地,是汉代的主流医学。其所反映的汉代医疗水平已十分发达,不但用上了“中成药”,更有详细的色脉诊体系,证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已有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黄帝内经》或为《天回医简》解经之书。在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比较研究之后,我们发现,《黄帝内经》不是‘经’,而是解经之书,相当于老师教学生的讲稿,而这个‘经’就是《天回医简》。”柳长华说道,在成书的时间上,《天回医简》早于《黄帝内经》约二百余年,在内容和形式上,在《天回医简》中往往一句话就在《黄帝内经》中演绎成一篇甚至两三篇文章,“比如,《脉书·上经》中主要讲的是‘通天’,其中提到‘五臧 (藏) 九徼(窍) 十二节,皆鼌(朝)于气’。朝于气,就是人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相通。这是已经失传的重要的医学理论,可以解释针灸治病的文化根脉。《脉书·下经》中主要讲疾病变化,一类是以十二经脉为基础的疾病分类变化,一类是以风、痹等三十余种疾病的分类变化,这在《黄帝内经》中被解释为数十篇。”

“与医简同时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为探究上古时期针灸学术源流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物证。”柳长华介绍道,人像高约14厘米,其头面、四肢、关节、胸腹、腰背处镌刻有111个点和“心、肺、肝、胃、肾”等20个铭文。体表有彩绘经脉线11条、刻划经脉线12条,另有“间别脉”40余条,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这111个点在医简中称作“脉口”或“气口”,这就是后来的“腧穴”。髹漆经脉人像就像是揭秘古代中医经脉理论与应用的一把“钥匙”,与天回医简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揭示出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脉医学理论体系。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