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探访满城汉墓 珍稀国宝们的家

[焦点] 时间:2024-05-07 00:00: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0次
中山靖王刘胜的中评珍稀墓穴主厅。(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郭至君)“金缕玉衣”、探访“长信宫灯”、满城们“错金博山炉”……这些大名鼎鼎的汉墓国宝原来出土于同一个墓穴?没错,它们均出土于位于现在河北保定的国宝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是中评珍稀中国最大的崖墓,是探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满城们最宽处约38米,汉墓最高处约7米,国宝由墓道、中评珍稀车马房、探访库房、满城们前堂和后室组成,汉墓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国宝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满城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件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武帝刘彻的庶兄,他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中山王,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统治长达42年。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区,首府设在卢奴(今河北定州市)。西汉中山国有十代王,刘胜是第一代王。刘胜墓与窦绾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形成了一座功能齐备的豪华地下宫殿。  众所周知的是,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下葬。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玉衣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编缀。(根据《后汉书 礼仪志》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刘胜是诸侯王,如按《后汉书》所载,只能使用“银缕玉衣”,而实际出土的却是“金缕玉衣”。古代统治者用玉衣作为葬服,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直到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说这纯属“愚俗所为也”。从此,这一葬服制度才消除了。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据后考古专家推测,刘胜的身高达到了1米8,而窦绾的身高也有1.65米,足见汉代全盛时期的皇室贵族优越的基因和营养条件。这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而“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则出土于刘胜的夫人窦绾墓。外形是个宫女跪坐执灯的形象,灯高48厘米,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状,灯的各部分是分铸而成,可以随时拆卸,但是结合起来却天衣无缝,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它的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在圆形轨道内可以开合,所以就能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宫女的体内中空,烛火的烟滓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使烟滓停滞在灯身中,用以保持室内的清洁。其科学性令人叹为观止。当这件文物在美国展出时,前国务卿基辛格连声惊叹:“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有环保意识,中国了不起。”在2000多年前就能设计出如此精巧的物件,实乃惊世之作。此外,蟠龙纹铜壶、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都是在满城汉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满城汉墓中的文物还创造多项全国之最: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组成了迄今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计时器铜漏壶是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个古代天文学器物;一个由石磨和大型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是我国至今所见体积最大、时代最早、设计科学、构思奇妙的铜石复合粮食加工工具;500多件兵器中,有我国最早采用刃部淬火新工艺的铁剑,而刘胜的铁铠甲,也是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汉铁甲;一件玻璃盘和两件玻璃耳杯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国产玻璃容器。  闻名中外的满城汉墓,位于河北保定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上,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此施工时偶然发现,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发掘,著名考古专家郭沫若先生莅临指导发掘工作。在这里游览一圈,会多次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西汉时期就有的许多的精巧工艺,为祖先的文明深深折服,不仅感叹,果然是大汉时期的物阜民丰!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