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第一村龙海东园埭尾村:水上古民居 沉醉春风里

[探索] 时间:2024-04-30 14:49: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58次

  海都闽南网讯 红砖瓦,闽南民居灰白墙,第村东园埭尾燕儿尾,龙海里绕城水……龙海东园镇埭尾村,村水沉醉春风水光洌滟,上古和乐静谧。闽南民居

  这里,第村东园埭尾有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龙海里图景,“土地平旷,村水沉醉春风屋舍俨然,上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闽南民居阡陌交通,第村东园埭尾鸡犬相闻……”

  宁静的龙海里小村庄里,没有都市的村水沉醉春风喧嚣,没有林立的上古高楼,有的却是迷宫式的古厝建筑,大大小小的庙宇,还有煤炭炉子熬出来的粥……而与这一切默默相伴的,是村口那棵已300多岁的古榕树。

  用村民的话形容,这里是一片值得骄傲、未经开发、纯天然的“世外桃源”。

  其中,埭尾村埭美社“水上古民居”是闽南建筑的一个缩影,有“闽南第一村”之美誉,就在去年年底,成为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并开始着手申报“闽系红砖”世界文化遗产。

  时光在流淌,成片的红砖建筑吸引了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文化友人的目光。当地政府表示,目前已经着手规划,今后这里将建成一个大型旅游区。

【走访】红砖村落 仿若“世外桃源”

  初春,一个阳光明媚日子,走在这红瓦村落里。

  埭尾村古厝的坐向、形态、大小近乎一致,若没有在当地人的指点,恐怕分不清东西南北。

  在埭尾村,养鸡喂鸭、洗衣煮饭,沿途尽是这样祥和的农家生活,村落干净,孩童与家宠玩耍嬉戏。穿过一座古厝,只见一位老妪正弯腰捡柴生火,她与老伴守着这间古庙已逾40载,庙内的一些雕像、镀金的牌子被盗取了,只留下稀疏的几个摆放神像的柜子,昔日风华依稀可见。

  来到前祠堂,这是面朝内河的一座祠堂,河面粼粼波光,倒影着远处鹿石山的秀丽身影,祠堂附近一棵虬屈繁茂的古榕,隔着清水横躺在河面上,还有白鹅在水中嬉戏。

  当地一位叫陈文斌的七旬老者说,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裔就都定居在埭尾村,这些古民居到现在都还有陈氏族群居住,而这些房屋的规格则由族里统一规划,历经了几百年,稍有破损就进行修补,所以才能维护到现在都还保护完整。老人手指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厝,边门对着边门,中间仅隔一米多宽,所有人家的边门全都打开,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直线通道就形成了,他说,下雨天村里人都不打伞,走这条路串门不会淋到雨,炎炎夏日在通道里又十分消暑。

  记者一路探寻,只见古厝的各个部分、石栏上方大多是雕刻而成,墙体还嵌刻着雕花、飞禽走兽等图案,装饰工艺精湛,大多数刻着仙鹤、花鸟、龙凤等吉祥之物,而材质也分好多种,木雕、砖雕、泥塑,这些材料在大梁、门拱、窗花等构件上的设计非常频繁。

  随后,陈老伯带记者泛舟溪上,在这条围绕着埭尾村四周的内河上看古民居,又是别有一番风味,埭尾村在鸡笼山、大帽山、鹅蛋山三座山的环抱之中,屋顶多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屋面,在清澈溪水的倒影下有如仙境,岸上的居民有些生火烧饭,有些打扫屋房,有些则茶余饭后与孩童玩耍,让旁人羡煞不已。

【规划】着手“申遗” 将建大型旅游区

  今年1月,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曾到埭尾村调研,表示要重点珍惜保护闽南红砖建筑,并要求“将水上古民居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品牌”。而今年2月份,龙海市政府专程邀请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省文物局和厦门市文物局相关专家,对“埭美水上古民居”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编制申遗文本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据东园镇政府介绍,“埭美水上古民居”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目前一共有276座规模宏大的红砖建筑,主要以硬山顶砖木为结构,屋顶以曲线燕尾式为脊、石彻墙体、红瓦屋面,保存较为完整。它傍水而建,坐南朝北,是闽系红砖文化的杰出代表。埭尾四周环绕绿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物产丰饶,水路运输也十分便捷。为提高和深化对“埭美水上古民居”的保护,目前正加快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工作。

  去年2月份,埭尾村的村民自发成立了一个管理“水上古民居”的理事会,用以加强对古厝的日常维护工作管理。理事会副理事长陈联顺说,理事会成立后,要求村民要自行拆除搭盖在古厝周边的鸡舍、厕所等搭盖建筑,只有靠村民的自律保护,古厝的存续才得以保留完整。而另外一方面,东园镇也正委托天津大学规划设计总院编制“埭美水上古民居”旅游总体规划和保护性详细规划,东园镇政府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性规划:今后一个2000多亩的湿地公园将渐成规模,而水上古民居则要重点保护,接下去内河清淤、整治村容村道,将规划建成一个集度假、休闲、文化、闽南民俗展示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式公园,打造闽南红砖建筑的国际品牌。(本网记者 胡婧 见习记者 戴江海)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