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闲情艺致:风霜谙尽自有趣 正文

闲情艺致:风霜谙尽自有趣

[百科] 时间:2024-04-29 16:44: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16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沙子

原来对于很多树木,闲情虫子才是风霜伟大的造型师。万物有灵,谙尽彼此成就。闲情

  清晨,风霜从四层楼的谙尽高度望向窗外,正对着我的闲情是银杏树和柳树,前些天降温,风霜银杏的谙尽黄叶几场大风后都掉光了,唯独那棵柳树,闲情留着干巴巴的风霜叶子,风再大,谙尽叶子和细长的闲情枝子也不分开。让人不由感叹,风霜窗外的谙尽风景,就依赖这几棵树先生了。

  我喜欢树木,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花朵叶子果实点缀的树,他们显得孤独,但同时也变得更加纯粹、强硬和独特。不只是我,中国山水画里很早就有枯木的倩影。比如传说是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的《小寒林图》,画的主体就是荒原上的几棵大树,这些树的树种无法辨别,只看到主干盘曲横斜,枝丫繁密细碎。他们顶天立地张牙舞爪,在山水画中开始和山啊水啊这些物体争夺眼球赢得青睐。从李成开始,到郭熙、关仝,一直到苏轼,中国文人画家们面对凌寒枯树潜心研究,精心摹画。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应该达到了文人画的一个高峰。这幅画里他只画了一石一木。一块巨石横卧,斜地里长出一棵大树,树根粗壮有力,树杈已有大半折断,剩下那枝在树干末端陡然弯曲一圈,长出形似鹿角的两大枝丫,齐齐指向天空。石头上纹理的盘旋往复,树根处小草的随风摇曳,加上枯树枝丫的顽强向上,整幅画虽然空白较多,但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这顽强生长的枯木,可不可以联想到苏轼本人的性格:虽被人诟病为怪物异类,却总能自得其乐,自在逍遥。

  和这些北宋画家们崇尚简古澹然不同,现代诗人、散文作家冯至在他的散文《一棵老树》里,发现了一个牧牛老人,他的人生经历比较凄惨,但是他安之若素。用冯至的原文来讲,他好似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掺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傲和夸张。”他生在这里了,他没有营谋,没有积蓄,使人想到耶稣说的“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这是冯至开拓的新境界,他把树与人相类比,从自然存在的角度解释着一种新的人生哲学。

  到了当代,我看到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有趣人生。他说自己的工作室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网红打卡地。因为他喜欢虫子,所以让这些树自然而然地生长,也很少打理剪枝。他说很多大树要掉枯枝,就像人掉发一样,总之这也是生命的一种暗示。有一次他把一段枯树枝捡回去做了花插。人们问他:你这花插在哪买的?手工很精湛,手感特别好,摸起来一点棱角都没有。他回答说这其实是虫子咬出来的。

  原来对于很多树木,虫子才是伟大的造型师。万物有灵,彼此成就。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惠子的想法颇有代表性,在他看来树如果不能被人利用,那就是无用的东西。

  但庄子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如果有这样一棵树,他想的是先躺下来享受一会儿,“逍遥乎寝卧其下。”无用之美,要从这些枯木的状态去寻找,繁华落尽不炫耀不张扬,无边落叶不争抢不辩解,如宋人题画诗说的那样,“乞与空斋伴我闲,风霜谙尽各苍颜。不妨黛色凌云干,蟠屈生绡寻尺间”,独自在风霜严寒里从容悠闲,积蓄力量。

  这便是冬天的树,风霜谙尽,自有颜色在其中。

  无用之美,要从这些枯木的状态去寻找,繁华落尽不炫耀不张扬,无边落叶不争抢不辩解。

34.png

在城市游走,却向往自然;

为艺术倾倒,反向生活掘进;

向天而歌,哪怕喉咙沙哑。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