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正确理解730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新闻“通稿”精神或释放的信号?

[百科] 时间:2024-05-04 19:58: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53次

  文/贺铿

  730中央政治局会议新闻通稿(以下简称“通稿”)开宗明义:这次会议是通稿“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究竟解中

  会议对形势研判非常精准:“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何正会议号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确理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央政不均衡”。治局

  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紧扣国内外形势,新的信认真做好以下主要工作。闻精

  1、神或释放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

  当前内循环不强,通稿外循环不稳。究竟解中

  强化内循环必须解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问题。何正会议号怎么解决?一是确理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二是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还要通过创新,央政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卡脖子”难题。治局

  收入问题本质上是就业问题,只有充分就业,居民收入才能普遍提高。从而消费需求才能强劲,经济增长才有动力。供给充足,需求旺盛,国内大循环格局就会焕然新生。

  “一带一路”国家多、人口多,老朋友多。应该认识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巩固和扩展外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我们不应该嫌贫爱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激发巿场主体活力

  挖掘市场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同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下力气。

  在供给侧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鼓励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加快发展。

  在需求侧要重点打通农村市场,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以利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同时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畅通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

  3、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是在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激发巿场主体活力的题下提出的,我们可以认识到,它对促进和巩固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应该联系“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理解。这说明政府投资不仅要注意金融安全,还要按计划加速落到实处。“形成实物工作量”就是要求各地明确建了几座桥,修了几里路,而且要求在今年底明年初见分晓。

  4、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向国际社会公开的承诺。现在离碳达峰只有9年了,必须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这里要特别注意,既要纠正”运动式“减碳”,又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房地产和汽车的上游产业都具有高污染、高耗能性质,遏制房地产和汽车制造业盲目发展势在必行。

  5、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重点风险领域主要有三处:

  一是地方债。“通稿”特别强调要“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责任很明确;

  二是房地产业。“通稿”继续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显一些人千方百计想煽动房地产热度不大可能;

  三是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已经逐渐加强了监管。“通稿”特别强调涉外金融活动的监管。例如,要“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一句话,必须继续守护不出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6、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跨周期调节”是去年7月提出的,似乎没有引起重视。主要是大家不知道怎么掌握。本次会议又提了出来,应该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如果说730会议有什么“转向”,我认为财政货币政策由强调“逆周期调节”到强调“跨周期调节”是唯一“转向”。

  “跨周期调节”就是强调宏观调控政策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矫往过正。正如“通稿”所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们应该反思1998年以来,凯恩斯主义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一直主张借鉴美国上世纪90年代经验,实行“积极的财政保守主义”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美国的实践证明:长期削减财政赤字的同时,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一点,美国的许多经济学家当时也没有想到。

  所谓“积极的财政保守主义”就是努力削减赤字,消灭赤字。

  所谓“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相机抉择需要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政策调整的“时效度”。

  任何政策的有效性都要经过“试”,渐近到位。例如,“量化宽松”政策要分“QE1、QE2、QE3”分步实施,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面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可能是长期的。面对这种形式,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从长远考虑。不仅要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还要考虑“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发展目标的宏观政策衔接。

  “跨周期调节”的政策目标就是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有人说,“高层会议释放重磅信号,’大船‘要掉头 ”。细读“通稿”,我认为这一判断完全错误。730政治局会议既没有释放“民资告别财团化模式”信号,也没有“极度渴望一个新产业,可以成为第二个房地产”。当然,我认同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做过分析,用我的“潜在增长率还原法”,今年一季度“实际”增长5.5%,二季度“实际”增长5.1%,说明经已经开始下行。

  以上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2021.8.2)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