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文化周刊 | 永远的草帽 正文

文化周刊 | 永远的草帽

[百科] 时间:2024-04-29 06:11: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30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永远的文化草帽

永远的草帽

■ 文益思

生活中的帽子,多种多样、周刊千姿百态。永远

军人头顶上的文化军帽;警察头顶上庄严的警帽;舞台上那些男女模特儿头顶上婀娜多姿的帽子;还有那些行走在大街小巷上倩男靓女头顶上那些装饰的帽子;建筑工人头上的安全帽。等等等等。周刊

在这众多的永远帽子当中,我对草帽情有独钟。文化

只有草帽,周刊才没有经过任何的永远装扮和修饰;如今依然保持着它自诞生以来并将继续保持下去的最大功能——遮阳。

草帽,文化就其外形而言,周刊那就是永远端庄与简朴。

草帽,文化得之不难,周刊只要手中有几片树叶,永远或者是几束稻草小麦杆,你就可以制作出一简单而不失纯朴的草帽来,为你的远行或劳作提供一丝丝快意的清凉。

然而,就是这样简朴的草帽,却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受了冰雪的磨砺、风雨的敲打;经受烈日如火的烘烤、劳动者热腾腾汗水的浇铸;以及那些气喘如牛的气息熏陶。

我从来没有认真地考察过草帽诞生的年代。但我知道,草帽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给那些胸怀坚韧不拔的意志、汗水淋漓的劳动者提供着快意的清凉。

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听到,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那声震长空的狩猎声中,在“伐木丁丁”的古老歌谣里,在长江黄河边上那些纤夫“唷唷嗬嗬”惊涛骇浪的号子声里,草帽已经走过了千年万年的时光。

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个劳动者头戴草帽,筑起了那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掘开了千帆竞渡的京杭大运河;挑走了挡道的王屋山与太行山;修建了人工运河——红旗渠。草帽遮蔽多少个风花雪月的日子,又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的人间奇迹。

一心治水的大禹就是头戴着这样的草帽,三过家门而不入,把他的英名刻进了中国的治水史册上。李冰父子就是头戴这样的草帽,经过十八年的艰苦治理,终于为后人亮出了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都江堰;胸怀大志的姜太公就是头戴这样的草帽,静坐在河边钓鱼,等待着施展惊人才华的时机;不愿折腰的陶渊明就是头戴这样的草帽,在他那栽种着菊花豆苗的田园中悠然自乐,品味着他的隐居人生……

我们记得,因为大雨而耽误了时间、按秦律必被斩的陈胜,在大泽乡的土地上,他摘下了头顶上的草帽,向他的同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几多的同伴也高举着手中的草帽和棍棒,高声地响应着陈胜的号召,走上了反抗暴秦的道路,也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我经常穿越于祖国南北的大地上。

在旅行的列车上,我总是喜欢坐在列车的窗户旁边,两眼望着车窗外面的风景。在那些祖国广袤的田野上,不时地看到头戴草帽辛勤耕作的农民身影一闪而过。

我知道,这些一闪而过的草帽,就是旅行中最美丽的风景。

每当看到那些农民兄弟头上的草帽时,我就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少年时代,我曾经无数次头戴草帽,在故乡美丽的田野上放牧。

2001年8月,我去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二楼东角的陈列室里,陈放着几位烈士曾经戴过的已经发了乌的草帽。这些草帽,在向我无言地诉说着它们主人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品格。

看到这些熟悉的草帽,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草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这些草帽,让我想起了中国革命史。

在漫长的长征路上,多少个头戴草帽的红军战士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多少草帽从牺牲者转到了未牺牲者的头上,又走上了新一轮的革命征途。

正是这寻常又不寻常的草帽,增添了中国革命史的力度和厚度,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闪烁长征路上的彩虹!

如今,使用草帽最多的当然还是农民,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在广袤的土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播种着希望,也收获着支撑祖国建设离不开的物质基础。而能够为他们送上一丝丝清凉的,就是草帽。

而提起草帽,免不了要说一下我的父亲。

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师范生,走出校门以后就登上了三尺讲台,用粉笔来书写自己的青春。

然而,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父亲被剥夺了走上讲台的权利。于是,他戴上旧日的草帽,又走进故乡的田地里辛勤劳动。

那时候,母亲担心父亲挺不过去。父亲却总是微笑着,一边晃动着手中的草帽:“我祖祖辈辈都是头戴着草帽走过来的,如今我也头戴草帽,在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况且,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果然,没过多久,父亲又走上了神圣的讲台。从此,父亲的课堂上,总是少不了关于草帽的话题。

如今,退休后的父亲每次上街都要戴上草帽,回到家中后总是先把草帽上的灰尘拍打得干干净净,然后才挂墙壁上。(文益思)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