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善待耕地才能牢牢端稳饭碗

[休闲] 时间:2024-04-28 09:24: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54次

原标题:【地评线】东湖评论:善待耕地才能牢牢端稳饭碗

2月22日,地评待耕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线东意见》发布,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湖评文件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论善牢端首要任务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稳住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基本盘,稳饭碗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地评待耕地文件再次强调确保粮食安全仍是线东今年“三农”工作重头戏,坚决落实“长牙齿”的湖评耕地保护硬措施。

粮食安全是论善牢端关系国运民生的底线,是稳饭碗推动“中国号”巨轮胜利驶向辉煌彼岸的“压舱石”。中国人的地评待耕地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线东“人养地,湖评地养人,论善牢端锄头底下出黄金。稳饭碗”当前,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局势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和国际粮价高企多重风险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对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重视和善待土地,精心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每一寸耕地。人对地好,地才能对人更好,我们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稳。

耕地姓农,绝对不能“农转非”,使其“非农化”。耕地的农用属性,决定了只能用于种植粮、棉、油、蔬菜等作物。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出现了一些通过流转耕地改变用途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现象,必须予以严厉制止。耕地非农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国务院202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明确要求加大对破坏耕地、非法占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如果确实难以避让的,经依法批准,必须按照“占补平衡”机制落实补偿。这一条例给耕地“农转非”再戴上了一道“紧箍咒”。

耕地名粮田,绝对不能“粮转非”,使其“非粮化”。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对肉、菜、奶、果等农产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从现实经济效益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明显偏低。在耕地使用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算政治账。但是受利益驱动,粮田“非粮化”现象时有出现,譬如,挖塘养鱼、栽种果木、圈地畜牧等等,追求短平快的收益。此类现象要及时予以制止,引导粮农聚焦到粮食生产这个核心点上来。为了确保“粮田粮用、藏粮于地”的战略落实到位,国家需进一步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者的经济政策激励,提升地方政府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提高经营者的粮食生产积极性,让种粮者有更高收益,14亿多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才能保障,民族永续发展才会固若金汤。

优质耕地别称良田,绝非“凉田”或“梁田”。土质肥、易耕种,易高产的耕地我们习惯称之为永久基本农田,在国人心目中应该享受“大熊猫”级别的待遇。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部分地方弃耕撂荒,让良田变成“凉田”。去年初,新华社刊发《耕地占补平衡不能玩“占优补劣”游戏》一文,对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看眼前利益、不谋长远利益的违规操作予以披露。这种打“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的擦边球,玩耕地账面平衡的数字游戏,实质就是在良田里掺假,以次充优,把山梁或丘陵的贫瘠土地作为替补的良田,可此田非彼田,“狸猫换太子”实为变相挖掘国家粮食安全的墙角。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压实粮食主产区的责任。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在“春来万象新,岁首早谋耕”之际,守住基本农田才能确保藏粮于地有可靠的基础,藏粮于技有施展的舞台,国家粮食安全就才有底气,国民“吃得饱”逐渐升级为“吃得好”的消费愿望才能变成现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冯学海(武汉新洲区)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