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打造行走的“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堂

[娱乐] 时间:2024-02-14 06:40: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4次

原标题:上海交大医学院打造行走的四史“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堂

员杨立青、记者刘轶琳9月16日报道:历史是上海留给我们最好的一本教科书。“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交大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医学院打坚守“为党育人、造行走为国育才”的学习初心和使命,把“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到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中。情景

新学期伊始,课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瑞金医院宛若开放的四史大课堂,包括2020级新生在内的上海师生代表们聆听导读,沿着医学院悠久历史的交大教育四舍、院史馆、医学院打院训纪念碑、造行走余㵑教授铜像,学习来到瑞金医院院史馆、情景傅培彬教授铜像前,一场行走的“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堂正在进行。

本次行走的“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堂共有“博极医源”、“使命担当”与“大医精诚”三个章节,分别由医学院师生讲述。

在“博极医源”章节,医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胡可欣站在东院四舍门前介绍到,1903年马相伯先生在法国天主教会的支持下创办震旦大学,之后因与教会的办学理念出现分歧,马相伯于1908年出资购地103亩,将震旦大学迁址卢家湾吕班路(就是今天的重庆南路)。1911年震旦大学设医学先修科(预科),1915年改为医科,学制六年,授医学博士学位,皆用法语教学,期间建造了四舍。193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震旦大学医科定名为震旦大学医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组成了上海第二医学院,2015年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强强联合成立上海交大医学院,校园则一直沿用了原震旦大学的校址。通过讲述让师生了解以马相伯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振兴民族教育,培养爱国英才的初心与情怀。

随后,师生参观医学院院史馆,在档案馆张丽萍老师的介绍下,进一步了解了医学院的悠久历史、创业历程与辉煌成就。

在“使命担当”章节,站在医学院西院“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纪念碑面前,胡可欣对师生们讲述了院训的价值内涵,“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为后人树立了高尚医德的光辉榜样。医学院历经百余年的春华秋实,始终秉持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精神,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壮美画卷中留下了诸多浓墨重彩的笔触。尤其是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学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共派出8批569名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展示了为人民健康和医学事业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做到了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医学院师生医务员工正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满怀豪情,为建成“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医学院和世界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

在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学习的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之凯在医学院老红楼余㵑教授铜像前对师生们介绍说,余㵑教授1929年获得哈佛大学卫生学细菌专业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现代医学史上第一位细菌学博士。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创始人、首任所长。余教授既有在革命时期不为大家熟知的与周恩来总理夫妇的深厚友谊,又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在我国首创有效抗伤寒血清,与同窗汤飞凡共同翻译其导师Hans Zinsser巨著《秦氏细菌学》,是我国第一部细菌学译著。他还编写了《病原学》,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以阐述病原微生物为主的论著。2003年,在余㵑教授诞辰百年之际,他的塑像落成。通过聆听大师的生平事迹,余教授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医德将激励师生代表们在医学道路上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在“大医精诚”章节,师生们首先参观了瑞金医院院史馆,在医院党委教师工作部邱坚中老师的介绍下,了解了瑞金医院的悠久历史,医院享誉海内外的辉煌成就,以及无私贡献的博大胸怀与勇攀医学巅峰的雄心壮志。在瑞金医院傅培彬教授铜像前,瑞金医院门办副主任杨秋蒙老师为师生们介绍了傅培彬教授的生平事迹,傅培彬教授1939年毕业于比利时卢汶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建国后,历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瑞金医院院长,是中国当代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外科大家。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瞿洪平作为教师代表也来到了傅培彬教授铜像前,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医学院抗疫英雄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不愧为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次行走的“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堂对师生们来说是一次出色的思政教育,更是一次巨大的精神洗礼,也是交大医学院党委在新形势下针对医学生特点创新的思政教育方式。今后,行走的“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堂将成为医学院“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推广各家附属医院,引领师生医务员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坚定信仰传承红色基因,以创新形式激活使命担当。(刘轶琳)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