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 | 对身体患病风险“先知先防”,基因检测测什么?

[探索] 时间:2024-05-02 21:36: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20次

原标题:健康周刊 | 对身体患病风险“先知先防”,先知先防基因检测测什么?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种瓜得瓜,健康种豆得豆。周刊一句通俗的对身谚语,表明了基因的体患重要性。如今,病风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险基不断提升,作为健康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的因检基因检测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谁能测?测什么?怎么测?有什么作用?本期健康周刊带你了解基因检测,测测认识健康管理的先知先防新方向。

基因检测是健康什么?

虽然目前海南已有几家医院开设基因检测服务,但很多人依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周刊对其知之甚少。对身而对不少人来说,体患第一次听说基因检测,病风则源于一位好莱坞明星。

2013年,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有乳腺癌和卵巢癌患病风险,由于BRCA1基因缺陷,导致其有87%和50%的概率罹患乳癌和卵巢癌。及时接受精准治疗后,她的患癌风险率降低到5%。

这一新闻刊发后,“基因检测”这一名词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简单来说,基因检测是从生物体内提取DNA等遗传信息进行数字化测定,从而为医疗健康、农业工业等提供分子遗传学信息支持。

从健康人群体检而言,基因检测主要以采血为主,不过,根据情况也可利用唾液、尿液、分泌液等进行检测。通过从这些体液或组织细胞中提取DNA物质,用荧光定量PCR、测序仪、基因芯片等特定设备测序,分析序列基因类型及基因特点,检测序列是否排列有缺陷以及其功能表达是否正常,一份基因检测报告就出炉了,医生将结合家族史、临床表现、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得出最终的诊断。

“基因检测是身体检查,但它与传统的身体检查即体检,又大不相同。”海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许仙花介绍,体检更多是发现身体目前的状况,基因检测则更具预知性,不仅可以诊断疾病,还可以预测患病风险,也是评估患者药物使用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环。

许仙花介绍,目前基因检测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健康人群,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基因信息,预知身体患病风险;另一种则主要面向癌症患者,通过监测肿瘤基因突变信息,帮助医生快速锁定治疗“靶点”,帮助肿瘤患者筛选出合适的靶向用药,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康风险预测

如果说,基因里隐藏着人体的健康密码,那么,基因检测,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有了一份“身体使用说明书”。

针对不同人群,基因检测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孕妇(婴儿)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筛查与诊断尽早鉴别出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减少遗传病的发生;老年人可以有效预防阿尔兹海默症、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性疾病,延长生命;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人群,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患者,通过药物基因检测可以预判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代谢速率,预判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缩短治疗时间。

不过,对普通人而言,做基因检测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对健康人群来说,基因检测可以指导他们选择自己合适的生活方式。”许仙花说,通过疾病易感基因检测,能提前让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带有某种疾病的遗传基因,以及患某种遗传疾病的风险情况,达到有效避免疾病发生的目的。

“针对可能存在的高发风险疾病,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或体检频率,密切关注结果变化,指导疾病预防。” 许仙花举例说,比如携带乳腺癌高发风险易感基因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需要比正常人群缩短随访时间,密切关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病变,可以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达到早期治疗并治愈的目的。

预防癌症发生

“做基因检测的人群中,有不少是为癌症早期筛查而来的。”许仙花透露,在癌症疾病中,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胃癌等多种癌症都具有显著家族聚集性,部分还具有明确的遗传性,基因检测对遗传性肿瘤的筛查或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在人体中,可以引起人类肿瘤患病风险提高以及患病年龄提前的基因,称之为肿瘤易感基因,它们通常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对患者做相应的基因检测,可以对有基因缺陷的患者及时给予健康干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许仙花强调,目前利用基因检测手段发现并预防的癌症主要是遗传性癌症,遗传性癌症在所有癌症病例中所占比例仅为20%左右,另外80%则为散发性癌症。其他突变易感基因尚不能肯定与某一癌症的发病有直接联系。

与此同时,尽管基因检测能提前发现人体基因缺陷,但基因检测的分析结果并不代表必然发生的事实,检测查癌更多提供的是患癌概率,检测出有易感癌症基因,也仅说明患癌症的概率会比普通人高,但并不表示一定致病。

“并不鼓励所有人都做基因检测,更不应该把基因检测当成避免罹患癌症的依靠。”不过,许仙花也提出,如果已经确认家族中存在遗传性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家族成员可接受基因检测,确定体内是否存在突变的肿瘤易感基因,提早预防。“对于普通人群,防癌还是要根据自身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等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定期体检。”(李梦楠)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