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8个“双待”模式路口看成都交警如何演绎精细化交通组织的时代变迁

[焦点] 时间:2024-05-03 20:26: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8次

原标题:从118个“双待”模式路口看成都交警如何演绎精细化交通组织的双待时代变迁

2015年1月12日,成都首个“直行待行区”正式启用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9日讯(记者 张宇 摄影报道)2015年1月12日上午8时30分,模式在成都市一个路口上排满了等待通行的看成车辆,当左转信号灯变绿时,都交信号灯架上悬挂的警何精细LED屏幕显示着一行字“直行机动车进入待行区”,此时,演绎排行车辆启动后前行至指示区域内,化交片刻过后,通组直行绿灯亮起,时代车辆依次快速通过。变迁“在新模式实施前,双待西大街的模式早晚高峰车流量大,容易造成路口的看成车辆排队缓行。”成都交警四分局民警郑云说,都交现在车辆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后,警何精细排行的距离和时间都缩短了,通行效率也就提升了。

2015年八宝街路口LED屏幕显示着“直行机动车进入待行区”

2015年1月12日起,成都市开始正式推行“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而八宝街、牛王庙两个路口也成为了首设路口。也从这一天起,标志着成都进入了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3.0时代!

那么今天,我们再次来到八宝街路口,发现路口四个方向的直行及左转待行区早已变得更加简约,当LED屏幕上显示直行或左转车辆驶入待行区域时,路口排满了等候的车辆,井然有序......绿灯亮起,车辆随即高效快速通过。

随后,记者在现场也采访到了几位驾驶员朋友,听听他们对“双待”模式路口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以前成都路口没这个待行区,大家都在停止线那里排队等到,我跑过成都很多地方,看到现在很多口子都整了这个待行区,乘客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变得快点了,我们一天也能多跑几单。”从事出租车行业22年的袁师傅感叹道。

“我每天都要开10多个小时车,城头开车还是有点堵,交警弄了这个待行区,还是有不小作用,以前一些路口的左转或者直行的信号灯有点短,过得车子就少了,容易堵起,现在大家可以提前把车开到路口中间等起,就可以多几个车子过去,交通肯定要比以前顺畅点了”网约车师傅陈先生觉得虽然现在的机动车越来越多,但成都的缓堵措施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俯瞰

而家住八宝街附近的赖先生则表示,“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待行区的时候,还不太懂是干什么的,后面走多了,发现是提前驶入路口,能更快的通过口子,这样上班回家的时间就要节约点了。”而记者也在成都市很多路口发现,现在的成都驾驶员们早已习惯了路口的待行区,都知道什么时候进入并快速的通过路口。而不少外地驾驶员在成都驾车几天后,加上LED屏幕的提示,也会逐渐明白熟悉待行区的运行规律。

这些交通组织模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又有哪些时代的变迁呢?

如今的八宝街路口,用简约的“待行区”标志着精细化交通组织的时代变迁

背景: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 从1.0时代走向3.0时代

随着成都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出行压力日益增大,目前中心城区85%以上路口处于饱和状态。路口作为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既是交通管理的难点和交通的冲突点,也是缓堵保畅的突破点。加之成都市非机动车流量巨大、全国罕见,可以说,科学合理分离路口交通冲突、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关键,成都交警多年来也一直在路口精细化管理上不断摸索。从推出“机非时空分离分离法”,进入了以分离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平面交通冲突为主的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1.0时代;实施“路口禁左、路段调头”、“右转弯车道与公交专用道共用”举措,进入以简化交通流、提高通行能力为重点的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2.0时代;深挖路口现有资源,把路口放在路网中再认识,取消部分禁左措施,合理优化禁左时段,推广“直行待行区”,标志着成都进入“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3.0时代,通过对路口时间资源、空间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从路口到路段再到路网通行效率的整体提升。

原理:道路资源精耕细作 时空互换提高通行效率

成都交警在积极推广“机非时空分离法” 路口交通组织模式,解决成都市庞大非机动车流、汽车流平面交叉冲突的过程中发现,路口精细化管理仍然存在改善空间。一方面,过大的路口面积、过长的停车线间距,制约了“机非时空分离法”路口通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大路口的信号配时周期较长,路口内道路资源闲置的问题也难以避免。为了加强路口时间、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成都交警试点了“直行待行区”路口交通组织措施。

“直行待行区”就是在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协调通行的情况下,通过对路口内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充分利用路口内闲置空间的资源,以前一阶段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在不影响路口左转车流线型的基础上,利用相交道路左转信号灯的全部或部分绿灯时间,让垂直道路上的直行机动车提前通过停车线进入路口等候,当直行绿灯时可以直接驶出,增加路口通行能力,减少路口排队长度。由于进入“直行待行区”的机动车辆提前进行了启动,缩短了加速时间,缩短了机动车通过路口的时间,也一定程度增加了通过停车线的车辆。两个因素综合起来,在不影响行人、非机动车通过的情况下,实现了相同信号周期内机动车通过数量更多,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减少了路口的平均延误。

方法:设置梯形待行区保安全 安装LED显示屏显规则

为科学设置“直行待行区”,成都交警在充分考虑相交道路左转车辆的通行轨迹和兼顾交通安全的情况下,确定了“直行待行区”的顶端距相交道路左转车辆的通行轨迹至少保持6米左右的安全距离;同时将多条“直行待行区”按梯形布置,充分利用路口的空间资源,最大限度从排队空间上增加直行机动车的等候区域。

此外,为了让驾驶人更加简单直观的掌握“直行待行区”的通行规则,成都交警采用LED显示屏与交叉口信号灯联动配合的方式,引导车辆选择正确的时间进入“直行待行区”。当路口相交道路左转信号灯亮时,直行车道正前方的LED诱导屏将同步启动,显示“直行机动车进入待行区”后,可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内进行等候;直行信号灯变为绿灯后,“直行待行区“的车辆可直接驶出,同时LED屏将显示引导“左转机动车进入待转区”。

效果:优化交通组织方式 带来了道路供给改善+通行效益提升

经过成都交警对“直行待行区”路口交通组织模式的现场流量统计和仿真模型论证,设置“直行待行区”后,相当于利用交通组织手段为每个路口拓宽了一条直行车道,既改善了现有道路资源的供给能力,又带动了路口、路段、路网通行能力的有效提升。

首先,我们按“停车线断面通行能力测算法”计算,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幅度约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30米左右,路段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4.3%左右,以西大街一线(人民中路至西门车站)为例,该路段的八宝街、北巷子、西门车站3个路口均设置了“直行待行区”后,高峰时段出城方向的平均车速从14公里/小时提升至16公里/小时,行车速度增幅约14.3%。

因此,当设置“直行待行区”后,路口通行能力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路网通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自成都交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积极推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三项承诺”的工作落实,主动聚焦路口提效的工作要求,以深入挖潜道路通行潜力为切入点,组织专班完善“双待路口”配套交安设施,现已增设13个“双待”模式路口。截止目前,成都市范围内已设置118个“双待”模式路口,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明显缩短。

下一步,成都交警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双待”模式路口,在6月底前完成15个“双待”路口改造,扎实推进交通拥堵节点治理,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部分图片由成都市交管局提供)

(记者 张宇)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