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了!张小龙开年演讲,这8大要点必看

[探索] 时间:2024-05-08 11:55: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4次

1月9日,终于张一年一度的龙开微信公开课Pro正式开讲,与往年不同,年演今年的点必开场少了张小龙,吊足了大家的终于张胃口,对于小程序、龙开公众号等微信在商业端的年演各产品,“迟到”的点必张小龙在微信之夜都说了哪些重点?

口述/张小龙 编辑/

作为国民应用的微信,在一年一度的终于张微信公开课Pro上发布了《2018微信数据报告》,交出一份“年终成绩单”,龙开截至2018年9月,年演微信月活用户达到10.82亿;每天发送消息450亿次,点必同比增长18%。终于张从报告中可窥见,龙开微信这个重量级的年演应用仍在不断“增重”。

作为公开课重头戏的小程序,从刚出道就一路被质疑,但其天然的商业性质,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流量入口,微信打出了一手轻应用的好牌。今年的微信公开课Pro与往年不同,往常开场的张小龙这次却缺席了,到晚上的微信之夜才“姗姗来迟”。

核心观点:

1、微信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个词,我们只是在遵循好的产品原则;

2、互联网的使命不应该让用户把时间都花在手机上;

3、小程序要去中心化,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都不会太长久;

4、公众号流量焦虑下,好的内容才是根本;

5、朋友圈是中国人最高效的线上社交工具;

6、社交推荐是最符合人性的。

以下是张小龙现场演讲精编,未经本人审阅。

一、每天有5亿人说我们做的不好

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做产品

今年8月,微信日登陆量超过10亿,这可能是国内第一个DAU突破10亿的APP。我们当时没有公开数据,但对于互联网产品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

微信7.0版本上线后,很多人看不懂那句话“因为看见,所以存在”。但我觉得留一个神秘特别好,所有能说出来的未必能被人理解,大家有自己的理解是最好的,十亿用户有十亿想法,他们自己会找到打动自己的那个点。很多APP都会把启动页变来变去,微信不会变,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有人说,微信是互联网界的异类,异类就是和其他所有产品都不一样,微信的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守住了产品的底线,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做产品来看待,也不把用户当做用户来看待。

比如春节要到了,很多APP的图标就要换了,红的黄的掺和在一起,就像番茄炒蛋。微信这么多年从来没变过。到今天,微信用8年的时间,到了10亿的DAU,然后开启下一个八年。这么多年,微信在坚持什么,我们到底在想什么?

二、微信词典里没有克制

只是遵循好的产品原则

博朗公司曾提出“好的设计的十个原则”: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是有用的;优美的;非常容易使用的;含蓄的,并不招摇的;诚实的;经久不衰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环保的;尽可能少地体现他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流量、是变现,不怎么关心什么是好的产品。微信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个词,我们只是在遵循好的产品原则,仅此而已,我们不是做了什么创造。

微信8年了,如果微信是个人,那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去见最好的朋友,他脸上有个广告,你要撕下来才和他说话,你肯定不想这样。

我们坚持原则,不意味说我们没有改变,不说功能,UI上变白了、刺眼了,很多人吐槽说不习惯。每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很多不适应,我们每次改变都有5亿人说不满意,我们知道不能根据用户投票来改,只能按照专业找方向。比如微信7.0出来后,我用了2个月就不愿切换回去了,我想用户也会接受的。我们要让产品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抱怨就不去改变。以上我回答了一些看起来很古怪,但是好的产品理念。

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体量那么大了你说什么都对,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不一样的,我们第一天就是这么想的了。

回顾微信开始,我给Pony写了一封邮件,这是真的。说我去了寺庙,这不是真的,我还没法澄清。我希望大家珍惜每一个灵感,上帝作为一个程序员,会在合适的时候把一个合适的灵感放进你的脑袋里。当然这不代表,只要等待就好了。

微信早期的用户量特别少,对于一个新产品来说,要让别人接受,是很不容易的。当时害怕微信对运营商有压力,一个短信上的替代关系,这种压力让我们不敢去通过通讯录获取好友,我们就设置了让微信用户可以从QQ好友中挑选好友。

一个很庆幸的决定:没有通过通讯录批量导入,而是让用户自己挑选。第二点,没有在一个产品没有自然增长时就推广它,这使产品在起飞的时候是很健康的。

三、互联网使命是提高效率

而不是耗费用户时间

第一次讲“初心”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有点庸俗,我认为可以用原动力来代替,原动力是认知和希望。总结微信的原动力:一是希望微信是与时俱进的工具型产品。工具本身就很有挑战,为什么大家不去想做一个好的工具?原因和用户有关。

中国大部分用户都习惯了一种糟糕的、被强迫的用户体验,例如开屏广告、诱导点击等等,大家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正常的。对微信来说,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对用户来说,微信就像一个老朋友,我们不愿意破坏用户与老朋友之间的关系。

微信需要与时俱进,所以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意味着普通,一个意味着特别。

怎么样解释小程序等一系列东西?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作为平台,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

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诞生的第二年就发布了,这个平台要思考一个问题,导向和出发点是什么?做一个流量分发平台,如果只追求平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好,要造福更多人。公众平台的目的是要帮助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触达到优质群体。平台的目的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后面再做小程序、小游戏、平台类型的,都是在帮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要理解平台的出发点,这并不简单。

互联网的使命是提高效率,以一个通讯产品来说,需要高效率完成沟通任务,而不是耗费用户时间。

什么是最有效的发出信息?输入、点一下、发出,最有效率。资讯类工具需要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获得最有用的信息,第一个搜索信息就是要的信息才是最高效的。除非娱乐类,人们愿意花时间。

有人认为,想办法占用用户时长,这对微信来说不可能。就像之前的流行词:眼球经济,即获取眼球的注意力,这并不会提高用户效率,而是制造障碍。

微信发展到现在,从统计的总数来看,用户在朋友圈花费的时间没有变化,平均每天花半个小时。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互联网的使命不应该让用户把时间都花在手机上。

四、小程序还不是非常成功

还在逐步完善

上一次说小程序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参与,甚至竞争,我并不担心这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如果只是借助这个载体做流量的生意,我并不看好。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都不会太长久。

好多人看不懂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公司自己垄断的话,就没开发者什么事了,生态也没有了。哪怕是腾讯自己和腾讯投资的企业,我们都要求他们遵守平台原则。有人怀疑我们对被投企业有倾斜,这说明我们做的不够好,而不是我们想倾斜他们,接下来会投入更大精力调整。

为何小程序是未来?很简单:APP代表下载安装的服务,体验并不好,小程序有很多空间,这毕竟是一个生态。今天小程序还不是非常成功,还在逐步完善。

1、关于搜索

小程序是通过线下扫码、线上通过搜索和社交去获得。对于搜索来说,我们做的还不够。很开心看到有开发者团队投入资源,打破信息孤岛。

2、正在完善小程序评价体系

搜索会获得同类型的小程序,这里必须有用户评价体系,还会对搜索结果有一个排序。

3、小程序会不会发PUSH?

所有小程序都在发通知,会被信息淹没,这事我们不会做。微信7.0有一个功能——常提醒,用户通过扫二维码,获得提醒,这是最轻量的方式。常提醒的本意会用在线下,对于小程序来说,还是不完善的状态。

4、关于小游戏

从商业角度来说,小游戏发展挺不错的,但是我个人并不满意,不是期待现金的回报,而是小游戏中原创的游戏不多。小游戏的出发点,是我们是想做一个服务,服务好了价值也就产生了。小游戏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外界理解小游戏是游戏套用小程序的壳,但是我们是理解是,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可以承载各个创意。

五、公众号流量焦虑

好的内容才是根本

很多人说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没有了,红利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我不这么考虑问题。公众号做了一些改变,例如7.0版本有一个“好看”。前几年,很多人确实在当时利用流量口,得到了更多用户,但是没有好的内容,粘性逐渐降低。

改版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内容对读者的吸引力。从这点看,我们还需要强化内容,否则用户不会停留。好的内容才是根本。好的平台应该鼓励好的内容者创造更多好的内容,例如微信有一系列打击洗稿的举措,这也是公众号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六、朋友圈很难逃离

微信本质上是一个社交工具。社交的起源是什么?很久以前,个体没有社交,有了群体才有了社交,人在其中,最大的诉求就是说话。说什么好呢,必须说一些有夸张色彩的话。以前我在知乎提问,沟通的本质是什么?后来我自己找到了答案。

从社交产品角度来看,沟通的本质就是把人设强加到别人的认知。发朋友圈,把自己的人设强硬塞给朋友。推广什么样的人设对社交产品来说,很有用,但也有副作用。例如发了好几次旅游,大家会认为你一直在旅游。

现在大家都说要逃离朋友圈,但其实很难离开。每天进入朋友圈的人数呈指数级,现在是7.5亿人。即使你没有出门,在家刷朋友圈,也在进行社交。朋友圈是中国人最高效的线上社交工具。

事实上,如果重新做一遍朋友圈,我会把朋友圈与个人相册分开,朋友圈展示当天动态,相册是珍贵的记忆。未来几年,大家还是离不开朋友圈,因为没有比它更高效的社交方式。但我们也看到了,未来需要更为轻松的方式,勇敢表达自己,又满足社交。

七、从“时刻视频”到视频动态

推广人设,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朋友圈都是最好的状态。这也是为何做了一个功能叫“时刻视频”,最新一版叫视频动态。

视频对微信来说,是一个信息载体,微信要做社交,这是一种新的社交模式。

手机APP是跟着用户走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人是环境的反应器,面对PC端,你在回忆、记录自己的想法,然而手机的环境是真实的,记录就是真实的,这是朋友圈和PC端记录信息的不同之处。微信的视频希望记录下真实的世界以及个人真实的反应。记录和拍摄是方式,分享才是根本。我们希望用户拍摄视频后参与社交能所有回报;我们希望创造分享的环境。

八、社交推荐是最符合人性的

2011年,我曾在饭否里写过一句话:要做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但当时QQ邮箱里的“阅读空间”这个项目只是邮箱的子功能。但是对朋友圈来说,是展示生活的地方,不是阅读的地方,即使在朋友圈推广文章,也只是为了符合自己的人设。

对阅读来说,需要相对固定的时间,此外,每个人30分钟的朋友圈时间是要排列优先级的。所以,除了朋友圈,需要开一个阅读的板块,这就是看一看和精选。团队有两个方向的尝试,一个是社交的方向,还有一个是机器推荐方向。经过尝试,会选社交推荐阅读这条路。我认为通过社交推荐是最符合人性的,现在大多人不是跑到书店和搜索要读什么书,大多是靠周边人的推荐来决定。社交进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通过机器推荐可能会走偏,但是社交系统有一个好处是有纠错的效果,这就是社交关系强大的地方。人会因为社交而阅读。

这里也有障碍需要跨越,可能是强化人设的方向,而不是优质阅读。好看这里的信息也和朋友圈转发的不一样,好看是在聚合,可以讨论。对“好看”来说,现在是第一个版本,体验很粗糙,未来会不断迭代。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